初學書法、國畫 紙是必不可少的 提及書畫用紙第一個念頭會冒出“宣紙” (點擊“宣紙”查看宣紙小知識) 這是因為宣紙知名度高 對于初學者來說 其實竹紙很適宜上手 本期文房小知識將給小伙伴們介紹 中國造紙業(yè)中 堪與宣紙比肩的 竹紙 南方有竹紙 竹紙就是以竹子為原材料造的紙 《天工開物》有云“南方竹賤之國” 因此竹紙多產(chǎn)于南方 主要原料為毛竹 此外還有苦竹、綠竹、慈竹、黃竹等等 竹紙創(chuàng)始于晉代,在唐末開花,宋代大結(jié)碩果。北宋文人蘇軾在《東坡志林》卷九中說“今人以竹為紙,亦所無有也?!薄D纤沃苊堋豆镂措s識·前集》也說“淳熙( 1174-1189)末,始用竹紙,高數(shù)寸,闊尺許者?!薄?strong>宋元時期竹紙不僅用于書寫、繪畫,還大量用于印書。 北宋·米芾《珊瑚貼》(竹紙)及局部的“竹筋” 明代竹紙制造業(yè)進入了蓬勃發(fā)展的興盛時期,南方各地多有大量竹紙出產(chǎn)。清代是竹紙制造業(yè)的鼎盛時期,竹紙生產(chǎn)達到了空前的程度,不僅產(chǎn)量居絕對優(yōu)勢,還因為竹料漂白技術(shù)進一步提高。竹紙業(yè)主要集中于南方的福建、江西、浙江、安徽、四川、湖南和廣西等省。 清·文康 兒女英雄傳(竹紙) 清·顧棟高撰 清乾隆十二年萬卷樓寫刻本(竹紙) 明《天工開物》記載竹紙生產(chǎn)過程 在長期的生產(chǎn)實踐中,人們逐步掌握了處理竹材的技術(shù),采選嫩竹、長期浸漂、加工捶洗以及長期高溫蒸煮的方法,造出了優(yōu)質(zhì)的竹紙,實現(xiàn)了造紙技術(shù)的重大突破。到明代已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操作生產(chǎn)技術(shù),記錄在《天工開物》中。 竹紙生產(chǎn)過程分為四大步驟: · 用水漂浸使竹纖維初步分解 · 石灰煮竹絲制成紙漿 · 竹簾抄紙 · 焙烘竹紙 ①用石灰和天然堿蒸煮紙漿,就是今天所使用的化學處理法,進行三級制漿。 ②竹紙的生產(chǎn)工序主要有選竹、砍竹、剖竹、浸竹、煮漿、漂洗以及堿淋、發(fā)酵、臼舂、入槽、水浸、藥析、抄紙、壓板和焙干等,每一工序都有一定的技術(shù)要求。 ③竹紙品種多樣,原料配比、制作工藝各不相同。 ④已有特殊紙張的生產(chǎn)加工技術(shù)。 之后竹紙制造工藝精進 由砍竹、拷白、浸坯、煮料、抄紙、曬紙等 共計72道工序制作而成 竹紙分為熟料紙和生料紙兩大類 熟料紙 (左圖)又稱白料紙,要經(jīng)過蒸煮、舂搗、漂白等全套復雜工藝,紙質(zhì)柔韌,潔白如雪,是高級書畫用紙,著名的如連史紙、海月紙、玉版紙、奏本紙、貢川紙,以及摻雜了皮料的宣紙。 生料紙 (右圖)造紙省略了蒸煮工序,也不大講究日光漂白,工藝簡單得多,所產(chǎn)高級紙張顏色淺黃,通稱毛邊紙,適合書寫和印刷。 竹子年年新生 竹紙優(yōu)點是原料充足 竹紙與宣紙外觀上最大區(qū)別在于 宣紙色白 紙面能看到檀皮纖維的云絮狀 一般采用當年生嫩竹為原料 宣紙(云絮狀紙面) 竹紙(竹纖維紙面) 竹紙在顯微鏡下布滿竹纖維 宣紙制作工藝比一般竹紙要復雜 因此普通竹紙制作周期短、 成本低、產(chǎn)量高、使用性能良好 這些特性極大的促進了竹紙的生產(chǎn)與使用 加速了古代印刷業(yè)、書畫藝術(shù)的繁榮發(fā)展 竹紙中也有如連史紙一類 熟料紙 經(jīng)過更考究的工藝 使得顏色潔白如玉 迎著光線看不到絲狀纖維 而是看到明顯的簾紋 無明顯絲狀纖維簾紋線寬度2cm 小擴展: 北宋著名書法家米芾晚年對越州竹紙作書推崇備至,對其頌揚簡直達到無以復加的地步。《嘉泰會稽志》載北宋大文豪蘇軾“作書,竹紙十之七八”。傳為王羲之的《雨后帖》和王獻之的《中秋帖》兩書,就是宋代人用竹紙摹寫的。清代四川的夾江竹紙是享譽巴蜀的高級書畫紙,能與著名的皮紙“宣州紙”比肩,被稱為“夾江宣紙”。近代國畫大師張大千、徐悲鴻都長期使用“夾宣”,張大千 40年代還到夾江設(shè)計制造 了“大風堂專用箋”,即是今日馳名中外的“大千書畫紙”??梢姡窦垖χ袊糯徒鷷嬎囆g(shù)的繁榮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竹紙種類繁多,常見的有 毛邊紙、元書紙、玉扣紙、連史紙 浙江省富陽市和四川省夾江縣 為竹紙的主要產(chǎn)地 湖南隆回、江西鉛山、福建連城等地也都產(chǎn)竹紙
古稱“赤亭紙”,竹紙的一種,主產(chǎn)于浙江富陽。這是用當年生的嫩毛竹作原料,以手工操造而成的書寫用紙。元書紙分六千元書與五千元書兩種。紙質(zhì)較薄,透光簾紋清晰可見,紙面呈淺蛋黃色。它吸水性好,也不蟲蛀、不變色,微含竹子清香。 紙面紋理帶有竹纖維 元書紙書法習作練習效果 可以先用帶米字格紙練習書法,再配合不帶格子的紙,交替使用,學習效果會更好。書畫基礎(chǔ)打好以后,可以把各個品種的書畫紙都試一試,掌握它的性能,這樣不管用哪種紙,都會發(fā)揮出自己的最好水平。
采用傳統(tǒng)“生料法”制成,從外觀上看呈米黃色,紙面勻潤,面背如一,厚薄適度,適用于書畫練習,使用起來阻而不滯,還有墨彩。毛邊紙無統(tǒng)一的標準和規(guī)格,通常幅面不大(二尺、四尺),分手工和機制兩種。 現(xiàn)代書畫練習用毛邊紙 毛邊除了習字之外,還可以用來印刷古籍。我國過去許多詩文畫冊,有不少毛邊本。 民國《福建南平縣志》毛邊紙印刷毛邊紙國畫習作練習效果 小擴展玉扣紙: 福建等地把厚度大一些的毛邊紙稱為“玉扣紙”或“重紙”,更薄一點的稱為“毛泰紙”。用生料法造出的毛邊紙(玉扣紙),質(zhì)優(yōu)價廉,是從前用途最廣的紙張,需求量極大。生產(chǎn)工藝采用人工踩料,能夠把竹麻中的纖維完好無損地剝離出來,保證紙張成品有足夠的韌性和拉力。(機器打漿會打斷竹纖維,要生產(chǎn)供書畫用的高級玉扣紙,一定要人工踩料以保護竹纖維。)
連史紙又叫“連四紙”“連泗紙”,紙質(zhì)較厚者又稱為“海月紙”,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此紙潔白如玉,厚薄均勻,永不變色,防蟲耐熱,著墨鮮明,吸水易干。制作需要經(jīng)過三次蒸煮,兩次天然漂白,歷時一年有余,繁復程度與宣紙相比也不遜色。 制作印譜連史紙 連史紙印章鈐蓋與拓制邊款效果展示 連史紙不僅薄,而且具有很好的韌性和吸水性、表面細膩光滑,所以常用于篆刻創(chuàng)作時書寫印稿及上石;篆刻作品鈐印留存、拓制邊款以及古籍修復等各個方面。 連史紙拓制邊款上水展示 ① 吸水性強是由于材料本身和加工工藝的原因。沒有吸水性極強的連史紙是不能吸附在石材印章上的。 ② 韌性是由于材料制作技術(shù)和撈紙工藝的原因,只有韌性極好的連史紙在拓印的棕刷擦刷的過程中才不容易開洞和破壞。 ③ 光滑是因為連史紙纖維細膩,薄是使連史紙更好的吸附在石材印章表面,只有完全吸附后,撲墨撲在光滑的連史紙表面才會烏黑發(fā)亮,揭起后平整不發(fā)皺。古籍修復同樣要求紙張的吸水性和韌性,在裱糊過程中才不易損壞,光滑而又薄的連史紙裱糊后的古籍不會太厚,有利于古籍的存放。 …… 竹紙的廣泛使用 推動了造紙業(yè)的發(fā)展 經(jīng)過一代代智慧的紙匠 不斷探索和改良制紙工藝 將竹紙越做越精美 才有了更合適書畫、拓印的紙 向下滑動查看更多 書畫用紙的尺寸 習書漸久的小伙伴,總會碰到整刀紙需要自己裁開的情況,裁開就成為必不可少的步驟。購買紙時選擇的尺寸多樣,但最常用的尺寸是四尺。我們以四尺紙 (約138x69cm) 為例,來介紹不同尺寸的叫法。 標準四尺(四尺整張、橫批) 尺寸:約138×69cm 四尺對開(四尺二開、二尺斗方) 尺寸:約69×69cm 標準四尺宣紙 長度1/2 寬度不變 由于其長、寬都是二尺 所以有叫做二尺斗方 四尺對聯(lián)(四尺開二、四尺對開) 尺寸:約138×34cm 標準四尺宣紙 長度不變,寬度1/2 適合寫對聯(lián)、單條(也稱四尺單條) 也可做立軸 四尺開三(書畫常用尺寸) 尺寸:約69×46cm 標準四尺宣紙 長度1/3 寬度不變 四尺開六(小品冊頁尺寸) 尺寸:約46×34cm 標準四尺宣紙 長度1/3,寬度1/2 四尺開四 尺寸:約69×34cm 標準四尺宣紙 長度1/4 寬度不變 或者 長度1/2 寬度1/2 四尺開八(小品冊頁尺寸) 尺寸:約35×34cm 標準四尺宣紙 長度1/4 寬度1/2 注:一張四尺紙分割成幾張相同尺寸叫法為:二張則稱四尺對開,正方形稱四尺斗方等等。宣紙所用尺寸均是約等于,因此尺寸相差一二厘米也是正常。 (點擊圖片可購買不同尺寸宣紙) 下方送上其他的尺寸的對照表 (單位:厘米) 三尺: 三尺全開(三尺橫批):100 x 55(標準三尺)大三尺:100 x 70 (標準三尺長度不變,寬度為二尺)三尺加長:136×5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