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子,在農(nóng)耕時代,在電風扇和空調沒有普及前是人們在炎炎夏日恒古不變,不可缺一的工具之一。小小的扇子卻歷史悠久,扇文化淵源流長,博大精深。國慶長假,風和日麗,丹桂飄香,閑來無事約上友人,騎著小電驢參觀了座落在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區(qū),千年古運河畔拱宸橋西的杭州工藝博物館所轄的中國扇子博物館。 掃健康碼進入拱宸橋西景區(qū),只見小橋流水、水榭樓閣,令人賞心悅目;一排排民清時期的古居鱗次櫛比;綠化帶區(qū)花草環(huán)繞,美不勝收;三三兩兩的游客絡繹不絕。在保安的指引下用微信掃預約碼排隊走進了裝修得古香古色、富麗堂皇的中國扇子博物館大廳。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人多高的羽毛扇,左右兩旁一塵不染的玻璃展柜里展出各種各樣、形態(tài)各異,不同材質的扇子。往里走,一位身著龍袍的帝王蠟像栩栩如生地昂首挺胸。左右兩位淺笑盈盈的的侍女,侍女手中各拿著一把巨人高象征天子等級與權威所用的長柄儀仗扇,為帝王障塵蔽日、保障帝王九五之尊不輕易露面的威儀。 一位仙風道骨、慈眉善目的老仙翁手執(zhí)著一把驅邪逐妖,有著無窮無盡,超越自然力量,在神話故事中作法器所用的竹扇在閉目養(yǎng)神。神機妙算的諸葛亮老先生坐在小木車上,手拿著沉著,機智與的智慧化身的鵝毛扇在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一位面若桃花、婷婷玉立的少女手拿著一把小巧玲瓏,用絲調所制在古代女子五彩繽紛的生活世界可以寄托心靈依賴,在古詩詞中形象女子紅顏薄命,佳人失勢的美人遮面扇在歡迎遠方客人。兩位英姿煥發(fā)、滿腹經(jīng)綸的書生互贈著寫著詩詞,畫著丹青“仁風”為禮的折扇在依依惜別...... 我和友人跟隨著游客隨波逐流乘坐電梯走進二樓古樸典雅、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的扇子巷,街道上的店鋪里,路旁的攤位擺滿各式各樣、琳瑯滿目的扇子,車水馬龍的來往生意人,展廳里繪聲繪色仿真扇子店鋪伙計的叫賣聲;學徒工制作扇子的工具拍打聲,讓人看著眼花繚亂,聽著回味無窮。望著這些栩栩如生的蠟人像和惟妙惟肖的道具扇子讓人如同身臨其境、物我兩忘。展廳里一位文質彬彬的保安小哥引經(jīng)據(jù)典地講述著扇子是古人招風取涼;驅蟲之用,用植物或羽毛進行加工。形制包亂平扇與折扇。起源于傳說時代,舜帝的“五明扇”。殷周時用野雞尾所制“錐尾扇”等早期流行的長柄扇都是帝王貴族出行用具。春秋戰(zhàn)國以來的短柄扇才具有今天扇子的含義,秦漢以來,團扇出現(xiàn),才成為基本樣式。漢代至宋代把前期偏左一則扇柄改良移到中間,以柄為軸,以竹木為架,左右對稱,形似十五的圓月,用絲綢作畫面,多為圓形,稱之為“合歡扇”、團扇;北宋時期日本的折扇傳入中國,大其開合自如,自明朝開始進入市井百姓之家,與團扇平分秋色。在中華數(shù)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扇子自問世以來,除了引風納涼外,首先的用途是代表社會政治,與宮廷禮儀緊密相連。在民間信仰的神話中,它是無所不能的法器寶扇。在愛情中,在新娘子的蓋頭出現(xiàn)之前,它是蓋頭的替代品,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在中國古代傳統(tǒng)禮儀中,在唐朝扇子是贈送鄰國禮品,是君臣之間賞賜之物,文人雅土贈答之物......扇工匠的精湛技藝和文人墨客的妙筆丹青,使小小扇面韻味綿長、格調高雅,成為中國文化史上一顆耀眼的明珠。中午時分,我和友人依依不舍地走出了扇子博物館,這座并不高大的博物館卻蘊含著中國幾千年的扇子文化,保安小哥愛崗敬業(yè)和樂于奉獻精神,這不正是中國幾千年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一個縮影嗎?【作者簡介】黃洪雨,男,黃梅縣新開鎮(zhèn)人,自由職業(yè),愛好寫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