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6年5月17日 一代雄主曹叡在洛陽繼位,尊卞太后為太皇太后,郭皇后為皇太后,追謚其母甄夫人曰文昭皇后,封其弟曹蕤為陽平王。 生而為王魏文帝曹丕去之前給這位年輕的皇帝或者說魏國的基業(yè)留下了四位輔政大臣,這四位輔政大臣分別是——中軍大將軍曹真、鎮(zhèn)軍大將軍陳群、征東大將軍曹休、撫軍大將軍司馬懿。這是一個特別豪華的配置,兩文兩武,司馬懿和陳群都是當年太子四友的成員,與曹丕的關系遠勝一般人,而曹休和曹真則是宗親將領,不管在軍中還是朝廷上都有極高的威嚴,且忠誠可靠,這樣的輔政大臣對于國家來說是一種幸福,可是對于本該掌握全部權利的君主來說,這就是眼中的沙子。 且看明朝張居正,西漢霍光,一旦出現(xiàn)這種重臣輔政,君主往往收回權力是十分困難的,消息傳到吳國,孫權十分輕視曹叡,認為曹叡不及曹操的十分之一,曹丕留給輔佐他的人不是皇親國戚就是書生,這哪能讓天下人信服呢?,陳群,曹真等人之所以以前能盡心盡力是因為害怕曹操的威嚴,而曹丕則是利用感情恩寵來籠絡他們罷了,如今曹叡年輕弱小,他們一定會搶奪權力,不思進取,結黨營私,我看魏國的大亂快要來了。(《三國志·吳書·張顧諸葛步傳第七》)但是陸遜卻認為曹叡非常厲害,任用忠良之士,(聞皆選用忠良,寬刑罰,布恩惠,薄賦省役,以悅民心,其患更深於操時。)事實證明,陸遜是對的,在曹叡在位期間,孫權希望的事情一件也沒有發(fā)生。 很快,曹叡就擺脫了四位輔佐大臣,真正坐上了權力的頂峰,曹叡非常重視農(nóng)業(yè),每次春耕之前都要放下皇帝的架子,親自到田地里,如同平民一樣的耕種干活,遇到大旱等需要祭祀的時候,曹叡也是親臨現(xiàn)場,親自主持各種大小儀式,由于年少時經(jīng)常研究律法,所以即位之后非常注重法理,并說出:刑獄與天下所有人的性命有關。每次朝廷有大案出現(xiàn),他都要前去旁聽,他詔令設置律博士,改革漢法,制訂新律。又下令刪減死刑條款,減少死罪;除死刑外,可以用財贖罪;減鞭杖之刑,以免苦打成招。曹叡在用人方面也做的非常的好,罷免了許多只會紙上談兵的無能之人,如何晏,畢軌等人,有一些人甚至被終身剝奪了政治權利,而后選擇了很多有德行的人進入朝廷,堪比武帝曹操。 曹叡對于大臣們的建議,一般都會虛心接受,即使覺得對方非?;恼Q(曹叡自己的視角來看),也不會處罰這些敢于直言的大臣,反而對他們非常寬容,有一次楊阜經(jīng)??匆娢好鞯鄄軈贝髦C帽,穿著半袖的縹綾衣服。他就問魏明帝曹叡:'這是行的什么禮儀呢?'曹叡默不作答,但是后來不按禮法穿朝服就不敢再見楊阜。某一次,曹叡乘車到尚書臺門前,陳矯見明帝親臨,便出門跪迎,并問曹叡有何見諭。曹叡說:'朕只是想查看一下文書而已。'陳矯聽罷便回應:'這些文書是臣的職分所在,而不是陛下您所應了解的事情。如果是臣做得不稱職的話,就請陛下罷免臣的職務。陛下最好回去吧。'曹叡聽到陳矯的話后,感到慚愧,便乘車回宮。自諸葛亮去世,吳蜀兩國的北伐同時終止,自從,曹叡開始大興土木,奢靡浪費,建造起了大量的宮殿,樓臺,這些行為引起諸位大臣的極度不滿,太尉司馬懿,司空陳群,廷尉高柔,衛(wèi)尉辛毗,少府楊阜,散騎常侍蔣濟等人上書希望曹叡改變現(xiàn)狀,但是曹叡表面虛心接受,實際上左耳進,右耳出,依然我行我素。 天縱奇才曹叡雖然不像曹操一樣四處征戰(zhàn),但是他的軍事水平非常的高,就在曹叡即位的同年,孫權率領大軍五萬進攻江夏郡,江夏太守文聘急忙向朝廷求援,消息傳到洛陽,大臣們驚慌失措,認為應該讓重兵前去支援,但是曹叡穩(wěn)定自若,認為我軍已經(jīng)在與敵人對質狀態(tài),孫權一定會先撤走。(今已與聘相持,夫攻守勢倍,終不敢久也)只是讓治書侍御史荀禹帶一千余人慰勞前方的將士,晚上,這只小部隊舉著火把被孫權看見了,誤以為曹叡的大軍到來,急忙撤走(於江夏發(fā)所經(jīng)縣兵及所從步騎千人乘山舉火,權退走)。 僅僅4個月后,孫權卷土重來,只不過這次派遣左將軍諸葛瑾和張霸進攻襄陽,這個時候文聘已經(jīng)去世,朝廷急需派遣一位新的猛將前去,曹叡環(huán)顧左右選擇了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人選——司馬懿,而作為文官的司馬懿開始了他的傳奇的軍旅生涯,果不其然,張霸被斬殺,諸葛瑾敗退(吳將諸葛瑾、張霸等寇襄陽,撫軍大將軍司馬宣王討破之,斬霸)。 公元228年,漢丞相諸葛亮率軍走祁山道,出兵隴右,由于魏國看不起蜀國,因此并沒有任何防備,一時間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無力抵抗,天水、南安太守甚至放棄守城向東逃竄,魏國天水守將姜維、梁緒、尹賞、上官雝等投降諸葛亮,雍州刺史郭淮則退往上邽固守待援。隴右五郡(隴西、南安、天水、廣魏和安定)有三郡投降了諸葛亮,僅有廣魏郡和隴西郡拒不投降。隴西郡太守游楚堅決抵抗。曹魏整個朝廷震動,群臣大驚失色。曹叡為了安撫群臣,表面上一副沒事人樣,好像對付諸葛亮很簡單一樣,實際上則是立刻讓大將軍曹真前去接替無能的夏侯楙,又讓張郃帶領著五萬步騎兵前去支援,但是這些還遠遠不夠,曹叡又親自駕臨長安,指揮前線,終于張郃在街亭擊敗了馬謖,諸葛亮只能被迫退走。 公元233年,步度根與軻比能互相勾結,意圖謀反,并州刺史畢軌立刻率兵北上,希望對外威震軻比能,對內(nèi)警告步度根的效果,并給曹叡上了一道奏表,曹叡看后急忙命令畢軌退回并州,如果已經(jīng)到了魏國的邊界就不要再前進了,就地停下,為什么?因為曹叡認為步度根對于謀反必定捉摸不定,如果好言安慰,說不定就不會反了,反之,如果動用武力就一定會反!他們一定會在驚恐之下聯(lián)合起來反抗朝廷,哪里還有什么威震和警告呢?可是畢軌已經(jīng)進軍屯陰館,遣將軍蘇尚、董弼追擊他們,果然,蘇尚,董弼與他們戰(zhàn)于樓煩,大敗,二將都戰(zhàn)死了,步度根的部落也都叛出塞外,與軻比能騷擾魏國邊界,掠奪百姓,搶奪財務,見到此情況,曹叡立刻派遣驍騎將軍秦朗率領大軍開赴邊界,軻比能等人不敢敵,只能敗走漠北。 為了配合諸葛亮第五次北伐,公元234年,吳孫權率領十萬大軍第六次進攻合肥,吳兵三路北進。西路陸遜、諸葛瑾向襄陽,東路孫韶、張承向廣陵、淮陽,孫權自率大軍出中路圍合肥。征東將軍滿寵建議放棄合肥城,把吳軍引誘到壽春再殲滅,曹叡不同意,認為:東邊的合肥城,西邊的祁山堡,中路的襄陽城乃是魏國最重要的戰(zhàn)略性質的防御堡壘,怎么能不戰(zhàn)就放棄呢?隨后曹叡再次御駕親征,親自南下,一度認為只要自己到了,孫權就一定會害怕撤軍逃走,事實再次證明曹叡的判斷沒有任何毛病,孫權見曹叡南下,果然退走,就這時候有人建議曹叡改駕前往長安督戰(zhàn),而曹叡認為司馬懿對耗著沒有問題,足夠可以應對諸葛亮。同年,漢丞相諸葛亮病死,蜀軍內(nèi)亂后退走。 在曹叡在位期間,無論是蜀漢的北伐,還是孫吳的北上,又或者是遼東的公孫淵,還有北邊的步度根,軻比能等人,曹叡接能做到攻守自如,且曹叡用人不疑,不會應私廢公,他的政治能力和帝王術簡直是滿分,即使被諸多大臣阻攔也能順利執(zhí)行,陳壽評價他:沉著剛毅,能按照自己的本心做事不被干擾,有一代明主的風范。但是在當時百姓窮困,國家分裂,不先修德行以顯傳統(tǒng),開拓帝王之基,卻貿(mào)貿(mào)然學秦始皇,漢武帝,大興土木,置長遠的打算于度外(明帝沉毅斷識,任心而行,蓋有君人之至概焉。于時百姓彫弊,四海分崩,不先聿脩顯祖,闡拓洪基,而遽追秦皇、漢武,宮館是營,格之遠猷,其殆疾乎!)劉曄評價說:'秦始皇、漢孝武之儔,才具微不及耳。'意思就是曹叡和秦始皇漢武帝是一類人,只不過才能對比秦始皇漢武帝還差上一點罷了,曹叡還非常注重法律,重視農(nóng)桑,他在位的12年,就是魏國最為強盛的12年,而曹叡則是雄才大略之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