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就像一面鏡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 平凡的生活,才是大多數(shù)人的正常生活,做人懂得平凡而不平庸。 導讀:人的一生是否要認命,為什么? 這個世界上不曾存在過救世主,也沒有所謂的命數(shù)。 “命”不過是一個人對待自我、他人以及社會宇宙的心態(tài)。 人生的順利或坎坷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內(nèi)驅(qū)力,正所謂:“思路決定出路?!?/p> 一個人最終會取得什么樣的結(jié)果,關(guān)鍵看他如何看待生活中出現(xiàn)的問題以及事物的存在,遇事不認命才能創(chuàng)造生命的更多可能。 有坎坷才是真正的人生行至水窮路自橫,坐看云起天亦高。 現(xiàn)實世界和生活并非事事都盡如人意,風和日麗的背后可能是驚濤駭浪,鮮花也總會與荊棘相伴,沒有人的生命旅途是完全一帆風順的。 但是不想認命就只能拼命,唯有拼盡全力才能成就精彩的人生,因此所有人都選擇在艱難險阻中負重前行,拼盡全力地活著。 身處于復雜多變的社會中,倘若無法在急劇變化中把握前進的航向,旅途中難免會出現(xiàn)曲折或坎坷,只不過坎坷有多少之分、深淺之差和大小之別而已。 人生是一個不斷斗爭、不斷感到茫然與失落,但卻又不斷克服困難、不斷收獲的過程,假如你選擇安逸和認命,就會陷入自我臆造的美好幻想之中,無法取得進步。 有些人的日子之所以越過越落寞,是因為他們總是渴望找到最省心省力的方法,無時無刻不想蜷縮在自己的內(nèi)心舒適區(qū)里。 殊不知,一個人越躲越縮,舒適區(qū)就會越來越小,生活帶來的壓力會隨之而越來越大,當你躲無可躲、逃無可逃之時,四面黑暗的高墻便可以輕而易舉地將你壓垮。 電影《當幸福來敲門》里有句臺詞令我印象深刻:“當你感到最困難的時候,其實就是你最接近成功的時候?!?/span> 在現(xiàn)實生活的舞臺上,無論我們扮演著什么樣的角色,都要盡自己全力演出,才不負這一場人生之旅。 余生不長,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前進需要勇氣,拐彎需要智慧。 一個人在年輕時接觸到的世界較為簡單,努力與回報的關(guān)聯(lián)度也更高,因此容易堅定“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觀念; 隨著人生閱歷愈發(fā)豐富,對外在世界的認知愈發(fā)復雜,面臨抉擇時會受到來自四面八方的干擾,努力與回報的關(guān)聯(lián)度也變得越來越小。 在日益堆積的無奈與困惑之下,我們只能用“認命”為自己的不作為開脫。 其實命數(shù)無所謂有無,正如腳下的路,踏出去的每一步都構(gòu)成了我們的人生。 也許世間之事的確存在時運命理,但若是因此把自己一生的禍福安樂全部寄托在上天垂憐命途平坦之上,那我們這一生還有什么值得期盼呢? 從古至今,有多少英雄豪杰和仁人義士高喊出“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宣言? 判斷一個人是否認命,只需要觀察他如何看待努力與回報的關(guān)系,古語中的“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就是不認命的最好寫照。 但是不認命不代表盲目,在大眾瘋狂追求“明星夢”的時代,太多人忘記了事件背后存在的客觀概率。 曾經(jīng)有人對選秀節(jié)目的參與度做過調(diào)查,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中國好聲音》等類似節(jié)目的海選報名人數(shù)往往都超過幾十萬,但最終能夠真正走紅的卻寥寥無幾。 人們前仆后繼,夢想著成為一顆閃耀的星星,卻不知自己所走的是一條極其狹窄的道路,只有清醒且客觀地評判自己,才能做出更為理性的抉擇。 命運掌握在自己手里怨天尤人無用,修己才有出路。 吳曉波說過:“這個時代從不辜負人,它只是磨煉我們,磨煉每一個試圖改變自己命運的平凡人?!?/p> 當我們敢于追隨自己的內(nèi)心,不再受他人眼光的束縛,最終匯聚到的能量足以讓我們變得與眾不同。 電視劇《都挺好》中的主人公蘇明玉讓人感到同情又羨慕,她來自一個極度重男輕女的家庭,即便遭受種種不公。 但她扛住了所有委屈和傷痛,憑借著“不認命、不服輸”的信念和命運頑強地抗爭,最終逆襲成為一名風光無比的獨立女性,取得了兩個哥哥都望塵莫及的事業(yè)成就。 我們無法選擇原生家庭,更無法挑選父母,但我們可以選擇抗爭,反抗命運的不公和所謂的“天注定”。 只要敢想敢做,無論多么糟糕的人生都有改變的機會,命運就是如此欺軟怕硬,在我們脆弱迷茫時不停地使壞,一旦我們變得強大又堅決,它反而會溫順地服從。 漫漫人生路,有誰能說自己是踏著一路鮮花和陽光走過來的,又有誰能夠放言自己以后不會遭到挫折和打擊? 在我看來,“不認命”的最好解釋就是不向命運低頭,亦不輕視它的存在,將它化為身體中那股柔軟的力量,縱然經(jīng)歷泥沙俱下的生活,內(nèi)心也依然充滿向死而生的勇氣。 凡事慎始,方得善終。 生活,不會虧待每一個努力向上的人,愿你今后的每一步,都堅定自信。 文/老夏分析師 有時候,雖然素未謀面。卻已相識很久,很微妙也很知足。 |
|
來自: 老夏分析師 > 《讀書筆記與心得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