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前?—前186),字子房,為大漢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戰(zhàn)國末期韓國城父邑(今河南郟縣李口鄉(xiāng))人。是漢高祖劉邦的重要謀臣,杰出的軍事家、政治家,當時與韓信、蕭何并稱“漢初三杰”,大漢王朝的開國元勛。 秦始皇滅韓國后,殺死張良家人三百多口,張良在外地上學才躲過一劫。失去那么多親人后,張良椎心泣血,發(fā)誓報仇,他在博浪沙(今河南原陽縣東南)與大力士刺殺秦始皇未遂,后逃亡到下邳(今江蘇睢寧縣北)。 秦始皇東巡時乘坐的馬車復原 李白曾有詩云“滄海得壯士,椎秦博浪沙。”秦始皇一次巡游到一個叫“博浪沙”的地方,張良重金聘請的大力士,將一百多斤重的大鐵椎擲向了秦始皇乘坐的馬車。秦始皇因早有防備,出去巡游時會有幾輛完全一樣的車同行,迷惑刺客。這次張良的大力士砸中的剛好不是秦始皇乘坐的那輛馬車。 同樣作為一名刺客,張良比荊軻要幸運得多,在刺殺秦始皇失敗后,成功逃脫。 張良從小聰明好學,當時有一個奇人叫黃石道人,為考驗張良的誠意,故意多次把自己的鞋從橋上掉入水中,讓張良去拾。張良每次都毫無怨言地跳入水中,拾起鞋子,給他穿上。那道士心感其誠,便收張良為徒弟,把自己珍藏的兵書《太公兵法》也送給了他。張良得此奇書,日夜研讀,細心揣摩,成了當時社會的奇才。 秦朝末年,秦皇暴政,天下大亂,群雄四起。漢高祖劉邦在芒碭山斬蛇起義,與西楚霸王項羽爭奪天下,劉邦處于劣勢,后來訪得名士張良輔佐自己,才逐漸扭轉局勢。 張良加入漢軍之后,劉邦對他言聽計從,張良也盡心盡力,為劉邦運籌帷幄。打得項羽節(jié)節(jié)敗退,潰不成軍,最后敗走烏江。 漢朝建立以后,高祖劉邦論功行賞,張良被封為留侯。但張良卻選擇了隱居的生活,懇求辭官。獲準之后,張良便跟著一個叫赤松子的世外高人,云游四方去了。 張良去世之后,他的葬身之地,也成了千古之謎,在全國有多處張良的墓地,但是真墓只有一個,它會在哪兒呢? 今天我們就來拜謁張良的其中一個墓地,是眾多墓地中規(guī)模形制最大的一個墓地,白云山。 白云山,一看山名,呵呵,是多么富有意境的一座山啊。 白云山因漢留侯張良辟谷、死后葬于此而名揚天下。有一首詩流傳于世:“相傳山下隱留侯,今日白云成古丘。山上白云山下洞,白云曾與赤松游?!?/p> 白云山是一座土山,高十四丈,周圍四里。因每天早晨會生出白云故得此名。 “山與云為質,云與山為體” 山上白云“蜿蜒盤旋、如絲如環(huán)、舒卷而縈曼。” 山下有一洞,曰“黃風洞”。張良就在洞內隱居,此洞也叫子房洞。其洞幽深莫測,一般的凡人都不敢進入里面。 據(jù)《蘭考縣志》記載:“張良曾辟谷于此,死后葬于此”?!氨俟取笔堑兰倚奚眇B(yǎng)性的一種方法,據(jù)說是少吃或者甚至不吃五谷雜糧以達到成仙的目的,我對道家的這種做法有點汗顏,不吃飯人豈不餓死。不知道張良最后到底成仙沒有!哈哈··· 白云山由于黃河的不斷泛濫沖刷,如今此山已不復存在,只留張良墓冢一座,當?shù)厝私袕埩級灐r屲囇亻_蘭公路到侯寨向南行約兩公里,過隴海鐵路右轉就到了位于開封市蘭考縣西南六公里三義寨鄉(xiāng)曹新莊的張良墓,墓區(qū)緊靠隴海鐵路,墓冢高10米,周圍長100米,保護區(qū)面積35000平方米。 建國以后,張良墓尚存張良廟,有山門3間,大殿3間,東西廂房各4間,呈四合院布局。 張良廟 廟內外共有石碑6通,墓區(qū)內芳草遍布,有二百多棵參天古柏虬曲生長,樹齡都在二百年以上。共有柏樹209棵,楊樹16棵。 張良墓周圍的古柏樹 張良墓周圍的古柏樹 張良墳前的張良廟內有一幅對聯(lián)寫得好:“下邳得書成漢室江山,博浪椎秦留千古芳名”。楚漢戰(zhàn)爭中張良輔佐劉邦消滅了項羽,為建立漢朝立下汗馬功勞,被封為留侯。漢高祖劉邦曾夸獎張良“運籌帷帳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張良廟內的張良塑像 在文革期間,破四舊廟宇被拆除,石碑也全被砸毀,三棵楊樹被砍伐做成了桌椅,后來把拆除廟宇的建筑材料,在三義寨建了一所中學。 張良墓前上香的游客 1978年在修筑隴海鐵路復線時又占去墓北邊墳地400平方米,砍伐柏樹12棵,今剩有柏樹197棵,楊樹13棵。據(jù)對最大的柏樹年輪考察,樹齡約有230年左右。 張良墓上的茂密柏樹林 現(xiàn)在張良墓為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為了對張良墓這一歷史文物進行保護,蘭考縣有關部門已經(jīng)成立了文物保護小組,對張良墓區(qū)的樹木設置了保護標識,使整個墓區(qū)保護狀況良好。 張良墓周圍的柏樹 腳踏著松軟黃沙的一條羊腸小道登上墓頂俯瞰,整個墓區(qū)顯得肅穆幽深。墓冢周邊環(huán)境還有待完善,熱情的村民帶著期盼的目光問我們是不是來考察開發(fā)張良墳的,足見他們是多么渴望有人來投資開發(fā)這里的旅游資源。 張良墓前的墓碑 張良云游四海,足跡遍布天下。一天他來到蘭陽縣(今蘭考縣)白云山時,這山雖不高,但這里白云悠悠、山清水秀、景色宜人,就決定住在山下的黃風洞里辟谷修練,明哲保身,遠離政治,過起了隱居生活,這是張良的精明之處,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從而躲避了劉邦與呂后的殺身之禍。 古時白云山風景秀麗,文人墨客多來此作詩賦文,有一首《白云樵歌》描寫白云山勝境: “城西一望白云間,突兀曾巒百仞山。路人盤蜒飄翠縷,峰回嵷崪鎖煙環(huán)。仙童采藥深林里,樵子高歌曲水灣,為訪留侯辟谷處,來游此地不知還?!?/p> 張良墳還有著許多美麗的傳說,在這里就不在一一敘述,有志之士如能在此開發(fā)建設,也不失為今人在此懷古、憑吊張良的一個好去處。 另外,全國比較有名的張良墓還有張家界青巖山上的張良墓。 據(jù)《陵墓志》記載:“漢留侯張良墓,在青巖山。良得黃石公書后,從赤松子游。邑中天門、青巖各山,多存遺跡。”當?shù)貍髡f張良為避殺身之禍,功成身退,跟著赤松子游天門、青巖等名山大川,不食五谷,專吃百草花果,修煉仙道。 張家界的張良墓 山東省濟寧市微山縣微山湖中的微山島上也有一座張良墓,墓形下方上圓,紅黃粘土加鵝卵石塊筑成,夯土層次清晰,高15米,長寬各100米。墓前有清乾隆二年(1737年)所立石碑,題“漢留侯張良墓”,高1.7米,寬0.9米,厚0.16米。 墓東側原有張良祠,“文化大革命”中拆除。這里古時叫留城,為張良的封地,據(jù)說張良死后就葬在這里,也符合中國人“葉落歸根”的習俗。 另外,在濟南歷城區(qū)仲宮鎮(zhèn)東溝村旁的銅壁山,有一個不錯的景點叫子房洞,傳說張良曾在此修道。在子房洞一山之隔的山那邊(靠近柳埠鎮(zhèn)石匣村),有石砌方形古墓三座,傳說分別為黃石公墓、張良墓和尹宗墓,不知真假。 另外,山東省鄆城縣侯咽集鎮(zhèn)、安徽廬江也分別有張良墓,在這里就不再一一贅述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