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8月,周總理在中南??偫磙k公廳忙得不可開交。這時,一位警衛(wèi)走了進來,他告訴周總理有一份來自松江縣人民政府的材料需要處理一下。 “松江縣?” 周總理忍不住想,莫不是有什么特別的事情——不然應該先上報到市,再由市政府呈遞給自己才對。 周總理的心里接著感慨道:自建國以來,許多親戚舊友希望通過自己的身份,借關系謀求一官半職——這令他十分為難。周總理當然不能滿足他們的請求,因為他所堅守的是黨的原則,然而還是有老鄉(xiāng)不能理解。 周恩來和毛澤東 為這事,周總理特地與毛主席談過。主席的立場當然和他一樣:“打天下易,守天下難啊!恩來啊,你我都在重要位置上,防腐要從我們開始啊。絕對要將“特權(quán)”之風給打下去!”周總理對此謹記心中。 拿到松江縣的材料,周總理便把思緒拉了回來。原以為松江縣出了什么大事,但周總理看完,卻生氣地將材料摔在了桌子上。后來,周總理在這份材料上批示:
陳秀云是誰?她是周總理十四姨母的女兒,也就是他的表妹——她們一家與周總理的關系向來不錯。可是,她做了何事令平易近人的周總理如此生氣?以至于公開“脫離關系”。其實,這一切要從建國后談起。 周恩來 建國伊始,首先要杜絕“找關系”的思想1949年10月1日,天安門廣場上聚集了各界人士,他們從不同的方向,將目光聚焦在天安門城樓上的毛主席。隨著毛主席的那句雄渾嘹亮的宣言,新中國從此誕生了。 作為新中國的領導班子,毛主席與周總理自然是受到全國人民的尊敬與愛戴,而他們的家鄉(xiāng)都沾了光。 受傳統(tǒng)觀念影響“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老鄉(xiāng)覺得自己已經(jīng)是皇親國戚了,紛紛打算前往北京城看望主席和總理,好給自己安排個輕松的工作。 對于老鄉(xiāng)的拜訪,毛主席當然很開心,甚至為了接待自己的兩個弟弟選擇暫時從公務中抽身出來。 只是,當?shù)艿芴岢霭才殴ぷ鲿r,毛主席才發(fā)覺這場拜訪變了味。 安排工作是組織根據(jù)個人能力來安排的,并不是自己一句話就可以說了算的。 同時,毛主席也終于明白,舊社會的觀念至今還留存太多太多,這很不利于國家建設。因此,他特地找到周總理,探討如何杜絕此類情況。 周恩來和毛澤東 其實,當時黨內(nèi)領導人的子弟要求安排工作的情況很多。他們覺得自己為革命付出了那么多,自己家人跟著自己在新中國享受一定的待遇是理所當然的。 但在毛主席與周總理看來,這種事情是對革命的否定,對共產(chǎn)主義的否定。對此,毛主席說道:“共產(chǎn)黨是為人民謀福利的,不搞舊社會的那套“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做法。也不能搞國民政府那套人人只想著升官發(fā)財。” 周總理同樣支持:“應該從黨員開始。每一個黨員從入黨就應該有一個認識:要準備改造思想,一直改造到老。如今,這場改造也要向國人普及開來”。 為了帶好這個頭,二位決定制定一些規(guī)則,并打算先以身作則。而此時,陳秀云的一封信件直直地撞到了“槍口”上。 毛澤東 十四姨母的恩情事情要從周總理的童年生活說起。 周家從祖輩開始便是書香文人之家,周恩來的祖父是一個舊社會的“師爺”,他的父親則是一位“教員”。 正因如此,周恩來自小便受到很好的教育。而家里也因為父輩的工作過著雖然清貧,但并不需要為吃穿而憂愁的日子。 然而,1908年,周家卻遭遇了變故。這一年,周恩來的親生母親和嗣母都因病離開人世。 時局動蕩下本就清貧的周家無以為繼,當時周父在武漢擔任教員,但收入甚微。沒有了父母親的庇護,年僅十歲的周恩來不得不承擔起兄長的責任,在家?guī)е约旱膬蓚€弟弟艱苦生活。 周恩來小時候 就這樣又過了兩年,1910年,周總理打算離開家庭,跟隨自己的伯父周嵩堯前往東北開始自己的學習之路。 但家中的兩個弟弟都還小,需要人照顧,周恩來放心不下自己的兩個弟弟。 十四姨母在得知周恩來的情況后,便對他說:“你去好好游學,你的弟弟我?guī)湍阏疹櫋!?/strong> 十四姨母是周恩來母親的十四妹,與周家的關系極好。有她的照顧,周恩來自然可以放心。于是,他將自己的兩個弟弟送到十四姨母家中,請求她代為撫養(yǎng)兩年。 后來,周恩來離家求學輾轉(zhuǎn)多地,兩年之期到了他也沒能回到家鄉(xiāng)。兩個弟弟的撫養(yǎng)任務便一直由十四姨母一家承擔。 正是因為這件事,十四姨母一家與周恩來一家感情極好。而陳秀云便是十四姨母的女兒,周恩來的表妹。 周恩來的兩個弟弟 在周恩來兩個弟弟小的時候,他們?nèi)藭r常玩到一塊。彼此之間的關系都很好。 在周恩來的心中,他一直覺得自己虧欠十四姨母一家。在與鄧穎超的交流中,他便說過:“我很感謝姨母,若不是她一家我也無法一直在外求學、革命!” 因此,他一直都很感激姨母一家的恩情。 既然是這樣,又怎么會鬧到與陳秀云“脫離關系”的地步?這就要從陳秀云的來信說起了。 周恩來赴日留學 陳秀云“求職”新中國成立以后,周總理作為新中國的開國總理,全中國上下自然是無人不知,陳秀云一家自然也知道了這件事。 當時,已經(jīng)近五十歲的陳秀云在家中陪伴爸媽,并沒有參加工作。當她得知自己的表哥是國家總理之后,便打算讓自己的表哥幫助自己找份工作。 一想到自己的表哥是國家總理,陳秀云便覺得自己的身份也不一般了,對安排工作的事也滿懷信心,她心想:自己如今也算是皇親國戚了吧! 隨后,陳秀云立刻給自己的表哥寫了一封信。只是,周總理在收到信之后并沒來得及仔細看便把信交給了妻子鄧穎超。 他實在太忙了,很多時候他剛從座位起身走動走動,便看到桌子旁邊的文件堆,只得捏捏腰揉揉眼睛坐下繼續(xù)看起文件。 周恩來和鄧穎超 陳秀云的信他只是粗略的看了一下,就交給鄧穎超并說道:“好大姐,你幫我回一下信,告訴表妹我很掛念十四姨母,代我向姨母問好。并叮囑她好好在基層工作。” 之后,鄧穎超便給陳秀云回了一封信。原本周總理與鄧穎超都覺得這封信只是嘮一些家常,屬于親戚之間的問候。但他們沒有料到,陳秀云拿到信之后,便動身前往了上海。 當華東局民主婦女聯(lián)合會看到鄧穎超的親筆信之后,對陳秀云的身份自然不會再懷疑。陳秀云向他們要求給自己安排工作,他們也不敢怠慢,于是便將陳秀云介紹到了松江縣人民政府。 有上級的介紹,又有鄧穎超的親筆信,再加上陳秀云曾經(jīng)接受過教育,有一定的文化基礎。松江縣人民政府便決定將她安排到了縣文教科,成為一位老師。 新中國成立之后,人民的識字率極低,很多人甚至連自己的名字都寫不出來。這不利于國家的管理與建設。 周恩來 為此,中央號召進行掃盲運動,文教科便是負責下基層,給掃盲班的學員們上課的。 這本是一份發(fā)揮陳秀云識字本領、有文化優(yōu)勢的工作,但陳秀云卻對這一安排并不滿意。 盡管文教科吃的是公家飯,也算是吃“皇糧”。但時常要下農(nóng)村開展工作,很多時候甚至要一直待在農(nóng)村給人民做思想工作,所以并不輕松。 人到中年的陳秀云做了幾天,便覺得自己的身體吃不消。隨后,她便開始消極怠工,人一懶起來就停不下來,從此,她不再下農(nóng)村掃盲,甚至時常在上級面前抱怨工作的艱辛。 掃盲運動 針對陳秀云的這一態(tài)度,松江縣人民政府很不滿,但陳秀云畢竟是周總理的親屬,他們也不好說什么。只是工作還得做。 于是,松江縣人民政府便將她安排到了松江縣印刷廠負責會計工作。 陳秀云高高興興地來到了新崗位,但很快便發(fā)現(xiàn)新工作極為陌生。這么多年來,她一直待在家中,沒有接觸學習外界的新事物,對印刷廠的流程她根本不了解。 而她也不學,一段時間過去,不但沒有跟上工作,反而與身邊的工作者關系緊張起來。 這種種不順心,讓陳秀云再次對工作不滿意。于是,她又開始曠起工來。 她覺得自己的表哥是國家總理,是大人物,自己就算沒有什么大官做,也應該衣食無憂才對。 她的領導見陳秀云總曠工,心里很是不滿,但陳秀云是“有后臺的”,他們也不好說什么。只能在工作上對陳秀云處處謙讓。 陳秀云卻覺得上級是在針對自己,她與印刷廠工作人員的矛盾越來越激烈,不服氣的她找到領導提出了離職。其實就是打算用自己的“關系”來讓上級重新安排自己的工作。 恰好就在這時,她聽說了自己的表嫂鄧穎超來到了上海。 鄧穎超 與鄧穎超的交流1951年8月份,鄧穎超前往上海治病,陳秀云得知后便跑到鄧穎超身邊哭訴自己的經(jīng)歷,并希望自己能夠前往北京找到表哥,讓表哥安排工作。 鄧穎超了解情況后連忙拒絕,但出于對十四姨母的恩情,她便委婉地對陳秀云說:“你表哥太忙了,我想見到他都非常難,你就不要去了。”隨后,鄧穎超將陳秀云勸回了松江。 在即將離開上海時,鄧穎超特地給陳秀云寫了一封信:“人民政府用人靠的是這個人自己的工作能力,只要他好好工作,無論他是誰都可以得到重用。反之,不管是誰的情面,都是沒有用的?!?/strong> 之后又建議陳秀云:“我覺得你前往蘇北從事生產(chǎn)或從事義務工作會比較好點?!?/strong> 鄧穎超 盡管鄧穎超拖著帶病的身體堅持給陳秀云寫信,但陳秀云并沒有接受鄧穎超的勸說。她始終覺得自己是國家總理的表妹,就算不好好工作也不會怎么樣。 鄧穎超這邊,在回到北京后,她特地就此事與周總理交換了意見。之后又給陳秀云寫了一封信。信中委婉批評陳秀云“缺乏一種艱苦奮斗、自力更生的自信心”,并希望陳秀云可以靠自己努力,而不是指望靠“情面”。 鄧穎超在心中還提到“我和恩來不會因親故而違反黨的原則?!?/strong> 盡管鄧穎超已經(jīng)說的明白,但陳秀云還是沒能完全理解鄧穎超與周總理的良苦用心。在工作上她依舊我行我素,她的懶惰導致與印刷廠的工作人員關系越來越緊張。 最后,印刷廠為了緩解矛盾,便將她調(diào)到了廠食堂搞伙食。 但食堂工作同樣是又累又苦。再加上眾口難調(diào),許多群眾反應了對陳秀云的意見。陳秀云不堪群眾的指責,便主動向上級提出離職。其實她還是打算用自己的特殊關系讓上級重新再安排工作。 到了這里,松江縣人民政府也不知道該將陳秀云安排到哪里了。為了慎重起見,他們只得將陳秀云的材料上報到國務院,而這份材料中,也包括了鄧穎超最初寫的那封信。 周總理做出批示周總理看到材料后,他很是生氣。原本,他就因為家鄉(xiāng)父老鄉(xiāng)親們求職辦事的事情感到難做,不管自己如何聲明立場,總有一些鄉(xiāng)親不理解。為了避免家鄉(xiāng)父老鄉(xiāng)親的“要求”,周總理甚至決定不回家鄉(xiāng)。 如今見到自己的表妹也是如此作為,心中自然很是生氣。 盡管十四姨母對自己有大恩,但公事與私事得分開,“共產(chǎn)黨人不搞舊社會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事情”,他時刻牢記毛主席的話。 因此,周總理決定登報與陳秀云脫離關系。這既是對陳秀云的懲處,同時也希望借此向自己的鄉(xiāng)親們提個醒,響應毛主席“從我們做起”的主張,也給當時的政府高層表個態(tài)。 當松江縣有關領導給陳秀云看了周總理的批示件抄件后,她終于意識到自己利用自家對周總理的恩情來攀周總理這棵大樹的做法是完全錯誤的。 同時,她也終于了解自己的表哥與表嫂苦口婆心勸自己“腳踏實地”“自力更生”的立場,便是“共產(chǎn)黨人不會因為親故而違反黨的原則”。當她再次仔細讀起鄧穎超給她寫的信的時侯,她總算看懂了周總理與鄧穎超兩人的良苦用心。 最后,經(jīng)過一番思想斗爭,她決定聽從鄧穎超給她的建議,前往大西北支援國家邊疆計劃,以此來彌補自己犯下的過錯。 后來,她一直在大西北工作,到七十年代退休才回到上海。 周恩來 周總理選擇用登報的方式來宣布與陳秀云脫離關系,這似乎不留情面。但其實他是在向外界表明一個態(tài)度:無論是周家的什么樣的親戚、朋友,都必須自力更生、自食其力。共產(chǎn)黨人是為群眾謀福利的,不是為個人謀私利的。 事實上,周總理不僅對自己的表妹如此,對自己妻子鄧穎超的工作安排上,他也力求公私分明。 “鄧大姐”賦閑在家周總理的妻子鄧穎超是老革命人了,早在周總理還在國內(nèi)參與五四青年運動時,鄧穎超便是天津直隸第一女子師范學校的學生代表。 在多年的革命生活里,鄧穎超在外人眼中是周恩來的妻子,舊社會時也有很多人叫她“周夫人”。這原本沒什么,但卻讓鄧穎超覺得自己成為了周總理的附屬。 當時,很多人一度到了并不知道周總理的妻子原來姓鄧。為此,個性要強的鄧穎超還曾向周總理抱怨過。 對于妻子的抱怨,周總理當然理解。為此,他跟鄧穎超說:“穎超,那以后我就喊你大姐吧。鄧大姐”。 鄧穎超和周恩來 從此以后,周總理在任何場所,尤其是在公眾場所,他都喊鄧穎超為“鄧大姐”。周總理的一轉(zhuǎn)變,媒體一報道,總算是讓很多人都知道了“周總理的妻子原來姓鄧?!?/p> 這就是“鄧大姐”的由來,有周總理帶頭,很多工作人員也都開始親切地喊她為“鄧大姐”。 再說回安排工作的事。 其實,鄧穎超一直都有參加革命,為革命做出了許多貢獻。建國之后,組織考量她的能力,覺得她完全可以勝任政府部門的工作。 但安排工作的事情卻遭到了周總理的反對,他說:“只要我當一天總理,鄧穎超就不能在政府任職!” 為什么周總理會這樣做? 鄧穎超和周恩來 因為,在周總理看來,大家都知道鄧穎超是周總理的妻子。如果讓鄧穎超參加工作,那她做的每件事,說的每句話都有可能被當作是周總理授意的,那么還談何民主性?工作還怎么進行? 正是因為想到這些,周總理才選擇了一刀切,不讓鄧穎超任職。 在周總理解釋原因后,鄧穎超表示很理解丈夫的做法。畢竟一國總理,要做到“以身作則”是很難的,“公”與“私”一定得分清楚。 而周總理不給自己本就有能力的妻子參加工作,也讓高管們理解到:共產(chǎn)黨領導人一定要“公私分明”,誰的臉面都沒有決定一個人工作的能力。 鄧穎超和周恩來 “誰影響誰”一直以來都是為官者的一個難題,稍有不慎便會影響到當官者的立場。周總理用陳秀云與鄧穎超這兩件事,向外界表明“共產(chǎn)黨是全國人民的共產(chǎn)黨,總理是全國人民的總理,不是誰家的總理”。 正是這樣一個始終嚴格要求自己,始終把公事與私事分開,始終做到從人民的角度出發(fā),為人民謀福利的好總理,才能將新中國管理好。他是新中國當之無愧的“人民的好總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