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北半球進入了冬季,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又再次加速上升。 近日,我國進口冷鏈食品核酸陽性檢出率明顯增高,從冷鏈食品,再到集裝箱,進口物質(zhì)被病毒污染范圍也逐漸擴大,疫情傳播也新出現(xiàn)“從物到人”的傳播途徑。 大連冷鏈致三百多人感染,新冠的冷鏈傳播最突出 截止北京時間11月15日2時,大連本次疫情發(fā)現(xiàn)感染者已經(jīng)達到318例,這場和冷庫運輸工作人員相關疫情,再次引發(fā)了公眾對于病毒冷鏈運輸?shù)膿鷳n。 這也是大連第三次因冷鏈運輸而引發(fā)的本土感染病例。 而據(jù)媒體報道,中關村街道科源社區(qū)居民近日收到的快遞物品包裝盒上檢測結果為陽性,這一件快遞是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錫林郭勒發(fā)出的。 據(jù)媒體報道,接收快遞者早在10月31日就收到了快遞,并將其外包裝丟棄僅保留里層的無紡布袋。 從冷鏈到快遞,“物傳人”再次成了冬季疫情防控的難題 經(jīng)過將近兩年的疫情,進出產(chǎn)品的總量大大增加,但境外疫情卻要比起去年更為嚴重,德爾塔病毒株的“殺傷力”大大增強。 再加上剛過去的“雙十一”,各種物流和快遞也正在加班加點運輸,這也讓不少人產(chǎn)生擔憂----快遞是否帶有新冠病毒?取快遞會不會被污染? “物傳人”疫情傳播的確會存在,但概率比較小? 普通人通過污染物感染新冠病毒,其風險到底有多大呢? 按照運用定量微生物風險評估方法進行試驗,通過污染物感染新冠的風險要很低,每次與受污染的表面接觸后,其感染幾率通常不到萬分之一。 目前單靠新冠病毒檢測結果為陽性,并不能判斷一個物品是否有傳染性,即便接觸到得以存活的病毒,病毒量也需要結合是否感染、癥狀嚴重程度等進行判斷。 無論是冷鏈,還是快遞,都需要做好相關防控政策 從國內(nèi)目前的疫情整體狀況來分析,當前日常生活中因接觸污染物而感染的可能性比較低。但考慮到眼下正處于拆包裹的高峰期,個人需要采取更為謹慎的防護措施。 第一,接收快遞時做好防護 接收快遞時最好佩戴口罩,盡可能在戶外拆件,快遞包裝盡量不帶回家。 同時進入快遞分散中心區(qū)域,暴露在外的物品,也有被病毒沾染的可能,經(jīng)過噴灑消毒,可以有效杜絕病毒吸附。 在拆件的過程中,全程避免用手接觸口、眼、鼻,拆完后在流動清水下用洗手液或者肥皂來吸收,或者用消毒劑消毒。 第二,保持室內(nèi)通風 外出回來的時候需要徹底噴灑消毒液,這就增加了空氣中消毒液的濃度,影響了室內(nèi)空氣質(zhì)量。 同時,換下來的衣服如果不能及時清洗,則要在消毒后掛在通風處。 這時就需要我們至少開窗通風15-30分鐘,保持室內(nèi)空氣流動,而且每天至少要三次通風,讓室內(nèi)空氣大輪換,保持空氣的清新。 買回來的冷鏈食品,該如何處理? 購買冷鏈食品,需要選擇正規(guī)的渠道購買,若通過海淘代購等方式購買國外境外食品,還需要關注下海關食品的相關檢驗信息。 在處理食材時,生食和熟食應分開存放,以避免食物交叉污染,肉、家禽、雞蛋和海鮮等食物應徹底煮熟殺滅病菌,方可食用。 平時要科學地保存食物,煮熟的食物在室溫下保存應不超過2小時,且置于室溫或冷藏的熟食應徹底加熱后才能再次食用。 對抗疫情, 除了“吃得安全”,還應“吃得健康” 由于眼下正處于疫情高發(fā)時期,大家都需要提高了健康意識,保證每天合理膳食,粗細搭配,營養(yǎng)均衡。 其次,除了規(guī)律飲食外,還應該保證足夠的睡眠以及適當運動,如此才能提高自身免疫力,最大可能地保護自己。 對于每個人來說,對新冠病毒的預防和控制意識仍不能完全放松,日常一定要做好自我防護。 一旦出現(xiàn)身體不適的情況,例如食物中毒、類似流行感冒等癥狀時,建議大家戴上口罩及時去正規(guī)醫(yī)院就醫(yī)。 參考文獻: 【1】馬晨晨. 疫情風暴中的大連冷鏈業(yè)[N]. 第一財經(jīng)日報,2021-11-16(A01). 【2】李晨琰. 快遞拆件盡量在戶外,冷鏈食品要注意[N]. 文匯報,2021-11-16(00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