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說過,宣帝是比較重情的男人,當初不顧霍家的反對,立了貧賤的許平君為皇后,劉奭為太子。之后霍成君皇后幾次三番想毒死劉奭,好在沒有得逞。霍皇后自殺之后,立誰為皇后呢? 漢宣帝在民間時,喜歡斗雞,有個叫王奉光的也喜歡斗雞,倆人趣味相投,算是朋友了。王奉光有個女兒克夫,兩次說定了親事男方就死了,漢宣帝即位后,王奉光便讓這個一直嫁不去的女兒隨漢宣帝入宮,當了婕妤。宣帝其實不太喜歡這個女人,更談不上寵幸有自己的孩子了,但是這個女人生性善良寬厚,然后呢,然后就把她立為皇后,劉奭由她撫養(yǎng)照顧。宣帝這一招也算高明。 要說這個劉奭也是多才多藝,能寫一手漂亮的篆書,彈琴鼓瑟、吹簫度曲樣樣精通,令人罕為觀止,史書說他“柔仁好儒”。當他還是太子時,眼看著父皇重用法家人物,動不動就用刑罰懲治下屬,很不以為然。一天乘著陪父親用餐時,委婉地說:“陛下使用刑罰略有點過分了,應該多多重用儒生”。宣帝頓時變了臉色,厲聲說:“漢朝自有漢朝的制度,本來就是'王道''霸道'兼而用之”,之后長嘆一聲道:“亂我家者,太子也!”鑒于對已故許皇后的感情,他沒有輕易更換太子。從漢武帝時期起,漢朝廢除百家獨尊儒術(shù),但武帝宣帝,但凡有成就的帝皇都是殺伐決斷的,儒家仁政不過是他們的遮羞布,而劉奭是真心向儒,宣帝死后,他改革重用儒生行仁政在最后的政治斗爭中只能不了了之。而西漢的衰弱正是從他開始。同時劉奭還是個重情的人,還是皇太子時,最寵愛的姬妾司馬良娣重病。臨終前她悲傷地對劉奭說:“我的死并非壽數(shù)已盡,而是其他姬妾嫉妒我,輪番詛咒的結(jié)果啊”。劉奭對這話深信不疑,司馬良娣死后,劉奭傷痛欲絕,大病一場,而且痛恨那些姬妾,一個也不肯見面。時間一長,連宣帝也知道兒子仇視自己的姬妾,自然很著急。于是王皇后挑選五個年輕貌美女子讓太子相親,太子由于思念司馬良娣,對她們一個也不感興趣。皇后派人詢問,只得勉強答道:“其中一個還可以吧”。當時王政君坐得離太子很近,又獨獨穿了一件與眾不同的掖衣,那人以為是指她,就稟告了王皇后。王皇后立即令人將王政君送進太子宮,不久生下兒子劉驁,宣帝也就不再想換太子這事。而這個王政君有個侄兒叫王莽,正是他斷送了西漢江山,這是后話。宣帝臨終前,為元帝安排三人輔政,以樂陵侯史高領(lǐng)銜,太子太傅蕭望之、少傅周堪為副。蕭望之是當時的名儒,作風上剛正不阿,清正廉潔,仁義忠信,政治上高瞻遠矚,輔上治下,特別是對待外族的外交方面有卓著的貢獻。元帝對兩位師傅特別信任,蕭望之等儒臣看到改弦更張推行仁政的希望,儒臣的影響力與日俱增,致使被冷落的史高心理失衡。史高于是和許章串通宦官石顯弘恭,里外呼應,反對蕭望之的改革主張。蕭望之憂慮外戚放縱、宦官擅權(quán),必須予以糾正,元帝由于性情柔弱缺乏主見,不敢做出調(diào)整,議論久而不決。這就給了石顯弘恭有機可乘。鄭朋是個儒生,開始投靠蕭望之,為了奉迎蕭望之,鄭朋常常上躥下跳在奏疏中抨擊史高、許章的過失,慢慢地讓蕭望之看清了他的嘴臉,于是蕭望之干脆疏遠了鄭朋。鄭朋很失望又去討好許章說:“我可以彈劾蕭望之五條過失,一樁大罪!”鄭朋的彈劾書提交后,弘恭石顯對元帝說可以“詔至廷尉”。漢元帝糊涂,當了二十年太子,根本不知道“詔至廷尉”是逮捕,以為是讓廷尉問話核實,就同意了弘恭石顯的建議。過了段時間問蕭望之哪去了,這才知道真相,氣得大罵弘恭石顯。弘恭石顯一邊承認錯誤,一邊又建議以赦免的方式,讓蕭望之出獄。赦免的意思是蕭望之有罪,不予追究而已。事已至此,元帝為了自己的面子,只好稀里糊涂讓蕭望之頂著犯罪分子的帽子,被免官出獄。又過了段時間,漢元帝準備重新啟用蕭望之,而蕭望之的兒子蕭伋很不知趣地上了一道奏折,要求給父親平反。本來蕭望之已經(jīng)被起復,等于皇帝變相承認了錯誤,蕭望之下獄雖然是弘恭石顯蠱惑,但是決定還是皇帝做的,你這么做不等于逼皇帝對以前的事做檢討嗎?這又給石顯他們機會,于是對元帝說:“蕭望之犯罪事實很清楚,沒有受到應有處罰,這會兒他不悔過,又指使兒子翻案,有失大臣體統(tǒng),應該抓起來教訓一下?!?/span> 漢元帝不忍,說:“老師性格剛烈,萬一自殺了怎么辦?”弘恭石顯又說:“人性命最寶貴,哪那么容易自殺,教訓他一下,過段時間你再釋放他就是了。”漢元帝同意了。當廷尉再次來抓捕蕭望之時,蕭望之仰天長嘆,服毒自殺。漢元帝聽到蕭望之自殺而震驚,竟拒絕吃飯,為蕭望之死而涕泣,又詔令加恩,令長子蕭伋為關(guān)內(nèi)侯。漢元帝追念不忘,每年春季派使者祭蕭望之的墳墓,一直到漢元帝死為止。但是他卻沒有懲治逼死師傅的幕后推手,只是口頭責問弘恭、石顯等人,使其“免冠謝”而已,事后對他們寵信如故。可見,元帝優(yōu)柔寡斷,空懷匡正理想,而缺乏政治謀略,這樣的人怎么能是個明君,在石顯的操作下大權(quán)旁落是早晚的事。元帝特別寵信宦官,主要基于一種天真的想法,認為宦官沒有家室,不會締結(jié)“外黨“。但這是一種錯覺,石顯他們與朝臣內(nèi)外勾結(jié),綱紀紊亂,吏治腐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