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穆即錢賓四先生,與呂思勉、陳垣、陳寅恪并稱民國“史學四大家”。錢穆上世紀三十年代被聘為燕京大學國文講師。后來與唐君毅、張丕介等學者建“新亞書院”,為當時花果飄零的中國文化保留了血脈。 錢穆年輕時便對王陽明心學極感興趣,多有研究。他35歲著《陽明學述要》,56歲著《中國思想史》,83歲著《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可以看出他在不同時段對陽明心學的觀點。 在《陽明學述要》中,錢穆認為王陽明是宋儒的“克家肖子”,不僅繼承了宋儒“變化氣質(zhì)”的學統(tǒng),更在討論心、物關系時折中了心、物兩派,超越了朱熹與陸九淵兩位前輩,提出了獨有的“感應”一說。王陽明重視實踐,境界高遠,其知行合一更是曠古絕今。年輕時候的錢穆,對于王陽明的學術推崇備至,沒有如何質(zhì)疑。 在接下來的《中國思想史》中,錢穆對王陽明的看法,基本上了重復前期的觀點,算是簡化了的《陽明學述要》??梢哉f,錢穆在50歲左右,仍舊推崇陽明心學。尤其面對頗受爭議的“四句教”,錢穆極力站在維護王學的立場,提出“若無陽明良知學做根據(jù)”,便不能有“大同世界”的出現(xiàn)。 然而,錢穆83歲時寫《說良知四句教與三教合一》、《陽明良知學評述》兩篇(收錄于《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對陽明心學的態(tài)度便發(fā)生了某些轉(zhuǎn)變。他在序言中說,經(jīng)過自己后來的學習,看到了王陽明學問的弊病。 比如,針對王陽明的: “良知是造化的精靈,這些精靈,生天生地,成鬼成帝,皆從此出,真是與無物對?!?/p> 錢穆便直接批評這是王陽明過分擴張“良知”、“天理”的作用所致。王陽明所謂的天理,在錢穆看來,只在道德領域中有效,但王陽明自己卻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導致他“不能把物理剔出在天理之外”。猶如“二加二等于四”,這樣的“天理”中絕對不會有良知、好惡,過分擴張?zhí)炖淼姆懂?,只能在理論中留下漏洞?/p> 錢穆又說:“無善無惡理之靜,有善有惡氣之動。循理便是善,動氣便是惡?!边@是王陽明重走了朱熹的老路。為什么?因為在《答陸原靜書》中,王陽明對“性”、“氣”、“良知”有如此的觀點: “若見得自性明白時,氣即是性,性即是氣,原無性、氣之可分也。夫良知一也,以其妙用而言謂之神,以其流行而言謂之氣?!?/p> 錢穆認為,從王陽明的本意來說,應該理氣同源,本來無二,此處卻將氣與理一分為二,與王陽明的本來主張有不合之處。 當然,錢穆晚年雖然對王學有過批評,但總的來說仍以肯定為主。而他批評的,也只是極少的部分,比如對良知的濫用,對理氣的二分,而對于王陽明心學的高遠的人生境界和知行合一的克己工夫并無否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