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日韩经典一区二区三区-五月激情综合丁香婷婷-欧美精品中文字幕专区

分享

?鐘氏論壇鐘氏源流研討(68)鐘氏源流若干問題考辯紀(jì)略

 興寧崗背鍾 2021-11-18

鐘氏族譜,鐘氏宗親,鐘氏歷史文化,鐘氏源流研討資料
鐘氏源流若干問題考辯紀(jì)略

在本次修譜過程中,參與編纂的宗親大都認(rèn)為,舊譜資料雖征集不少,而因各譜來源各異,水平各一,對一些重大問題,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很有必要趁本次合修族譜的難得機(jī)會,考證舊譜中確有的鹿馬之謬,或魯魚之誤。對此,我深有同感,自忖我輩義不容辭,遂不揣谫陋,欣然應(yīng)允。

這次考辨,編纂同仁懷著對族中先哲十分崇敬的心情,充分理解歷屆舊譜修成的艱難歷史,在認(rèn)定歷屆舊譜取得成果的基礎(chǔ)上,進(jìn)一步對若干重大問題,力求有個比較明確、合理、可信和統(tǒng)一的認(rèn)識。尤其重要的是籍此積聚資料,詳陳諸說,揭示問題,拓展視野,為后嗣深入考辨打下一業(yè)的基礎(chǔ)。本此目的,編者諸君苦心孤詣,齊心協(xié)力,經(jīng)盡兩年來的內(nèi)查外調(diào),廣征遠(yuǎn)采,參閱經(jīng)史,反復(fù)校核,認(rèn)真考證,已初步有所收獲。爰于新譜行將付梓之際,撰成《考辨略紀(jì)》,聊以彰我修譜之宗詣,盡我編者之微忱。

一、 關(guān)于受姓始祖與起源地問題

考查舊譜資料,關(guān)于我鍾氏受姓始祖始祖與起源地,有以下多種不同的記述,如:

1、清咸豐四年(1854年)重修《鍾氏族譜》,在《源流總錄略》中云:“……至秦寇周,葉公隱居不仕,以潁川鍾離山清水秀,為兩間秀氣所鍾,又為州犁食采之故土,遂姓鍾氏?!?/span>

2、1887年寧岡、酃縣(現(xiàn)改為炎陵縣)、茶陵、永興、郴州等地合修《鍾氏族譜》再校《源流總序》云:“……自微子發(fā)祥享國至戴公凡十君越六世,桓公子夷不即位,讓國與弟茲父,即五霸時襄公也。其后賢流入于楚,居鍾吾之小國,因受氏焉,傳鍾儀為開姓之祖。”

3、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東海堂家譜》,重修家譜序云:“我鍾姓自建祖受姓發(fā)祥以來……”其源流序又云:“建仍仕楚,官為司樂大夫,封于鍾吾,鍾吾在東??に疚岢?,配楚平王女芊氏,生子一:昌,昌隱居不仕,居集賢村,遂以鍾為氏?!?/span>

4、1996年廣東省龍川縣麻布崗《重修鍾氏族譜》源流總略云:“宋偃公之三弟烈公,奔至鍾離避難,此地是宋桓公之曾孫、伯宗之子州犁奔楚,在楚國為太宰官職時食采之地。此地山清水秀,于是就以鍾為姓?!?/span>

5、龍川譜又云:“宋桓公之玄孫州犁,在楚國為太宰,食采鍾離,后其子孫以鍾離為姓。傳至秦末,九世孫鍾離昧為項羽大將,項羽失敗后被 迫自剄,其次子接公因避仇去離而單姓鍾?!?/span>

6、興國縣凌源村《鍾氏族譜》中,《源流考證》云:“以鍾離昧次子接公,居潁川長社去離姓鍾,為受姓始祖?!庇衷疲骸皻夤谇貪h之際,隱于潁川鍾離山,故姓鍾氏?!?/span>

據(jù)宋《通志?氏族略》將我國古代姓氏之起源,概括為以國為氏,以郡國為氏,以邑為氏,……等38大類,而每一大類又包含若干種。按以上舊譜所述,我鍾氏受姓則可分為以邑為氏和以國為氏兩種:一是食采鍾離而受姓的祖公有烈公、接公、葉公、氣公。此為以邑為氏(按鍾離即今安徽鳳陽市境,見《讀史方輿紀(jì)要》);二是封于鍾吾而受姓的祖公有儀公、建公,此為以國為氏(按鍾吾即今江蘇宿遷西北之司吾城,見《讀史方輿紀(jì)要》)。上溯這些祖公的氏族源流都屬于殷商宋微子啟之后裔(按古宋國建都于是商丘南,轄今河南東部和山東、江蘇、安徽間地。見《辭?!罚?。上古時期后裔分別在不同歷史時期的不同地域而受姓,因而各舊譜依據(jù)的鍾氏各派源流始祖的不同,而就有各異的得姓、賜姓或封姓的始祖,如今很難歸于畫一。但據(jù)經(jīng)史資料可證在我國有史以來出現(xiàn)最早的鍾姓人,如《春秋左傳》中,公元前584年有楚共王時名將、鄖邑大夫鍾儀(見魯成公七年和九年傳),他是見經(jīng)史最早的鍾氏名人。還有一位比他稍早的宋昭公時大夫公孫鍾離(見魯文公八年傳,公元前619年),有的人亦認(rèn)為他是姓鍾離的最早人(見《元和姓篡》),或因“春秋時,諸侯之子稱公子,其孫稱公孫?!保ㄒ姽攘簜髻夜辏纱丝梢?,此公之姓尚待考定而不宜尊其為受姓始祖。(編者注:據(jù)1997年版何兆吉、曲雯編撰《百家姓輩份字行》云:今出土青銅器,有“鍾伯侵鼎”,見羅振玉《三代吉金文存》四?三?二。鍾伯侵,西周晚期人,名侵,鍾國族首領(lǐng),任周王朝大師。鍾國族人當(dāng)有以國為氏者。此說新出,特以附記,待考。)至于上面述及的其他祖公,據(jù)查證其出現(xiàn)于史藉,則都后于儀公,如烈公是戰(zhàn)國時宋王偃滅亡時(公元前286年)逃奔鍾離的。建公雖有的譜說儀公是建公之孫,也有的譜說建公是儀公之后,而據(jù)《建公傳》載:建公于楚昭王十年時(公元前506年)負(fù)楚昭王妹季芊氏渡江逃難,這時建公就是成年人了,亦應(yīng)當(dāng)在公元前584年就已成名將的儀公之后。還有接公、葉公、氣公按各舊譜記載都生于周朝末期,遠(yuǎn)遠(yuǎn)后生于儀公約三百余年。因此,我們認(rèn)為就我整個鍾氏宗族來說,按其在歷史上有據(jù)可證而又出現(xiàn)最早的儀公,尊他為最早的受姓始祖。這是比較合理的。也是比較可信的。我們這次合修族譜入譜的嗣孫雖非儀公派嫡傳后裔(見本修《鍾氏源流世系總圖》),但仍尊儀公為我鍾氏最早的受姓始祖,此屬“同姓異宗”問題,待后題再予辨析。

我鍾氏先祖,傳至周末都先后遷徙至河南開封府許州境。該區(qū)的行政區(qū)劃,歷代的變化很大,漢治陽翟(今河南禹州市),晉治潁陰(今河南許昌)隋唐時改許州為潁川郡,明洪武時置潁川衛(wèi)(今安徽阜陽),可見歷史上的潁川管轄范圍很廣,涉及今潁河流域及其周圍地區(qū)。自戰(zhàn)國宋亡后,我鍾氏之子孫在此繁衍生息,至漢代逐步成為望族(如鍾皓、鍾繇、鍾會、鍾嶸等都是潁川長社人,即今河南長葛東、許昌市附近),歷代譜志遂以潁川為鍾氏肇跡之地,并定名為潁川堂。

二、 關(guān)于“同姓異宗”問題

鍾氏上古源流情況非常復(fù)雜,據(jù)前題所述,受姓祖公與起源地,可概括為“兩地”(鍾離、鍾吾)、“六公”(儀公、建公、烈公、接公、葉公、氣公),故相傳有“同姓異宗”之說。由于我鍾氏源遠(yuǎn)流長,限于當(dāng)時歷史條件,上古時期缺乏精確的文字記載;或因戰(zhàn)亂頻繁,譜牒被毀;或子孫散徙各地,傳抄失真;或歷代修譜,忽視考證,照抄照刊,以訛傳訛。至今千頭萬緒,難辨真?zhèn)?。本修為了對此有所澄清,對各譜資料和歷史文獻(xiàn)對照排比、梳理、綜合、分析,力求理順上古時期的源流世系,現(xiàn)只得就現(xiàn)有源流的時序、世序資料,并參證經(jīng)史,大體可歸納為以下三大宗派:

(一)烈公派:即是本屆合修族譜之所宗,在時序、世序和經(jīng)史的有關(guān)記述都基本上相互吻合,無明顯誤差,其可信度較高。惟宋偃公之三弟烈公逃奔潁川鍾離避難一事,只在我姓各舊譜中有基本相同內(nèi)容的記載,但尚未見于經(jīng)史,故有待于進(jìn)一步查證史藉。

(二)儀公派:據(jù)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鍾氏族譜》的<源流總序>云:“桓公子夷不即位,讓國與弟茲父,即五霸時襄公也。其后賢流入于楚,居鍾吾之小國,因受氏焉。傳鍾儀為開姓之祖,儀傳建、建傳楚、楚傳子期、子纘,纘傳接、接傳烈,烈奔許州,娶似氏,生四子……?!?/span>

據(jù)考:1、宋襄公茲父(一作茲甫)即位于公元前650年(見《史記?宋微子世家》),其“后賢流入于此”,此“后賢”實指何人?語焉不詳。但說“傳鍾儀為開姓之祖”,雖是“傳”(相傳或傳聞)而無實證,按儀公是公元前584年前后出現(xiàn)經(jīng)史的人物與宋襄公即位相距很近,幾乎是同時期出生的人物,豈可談得上是“后”賢?!又據(jù)《東海堂家譜》載,上文所指宋襄公的“后賢”,應(yīng)是家譜中記述的“宋桓公(宋襄公之兄)(按:宋桓公與宋襄公《史記》記載為父子關(guān)系。)之子公孫糾,糾之孫伯宗(按伯宗之父伯起,一作伯糾,見《中華人民共和國廳辭典?姓氏考略》,伯起之父是否是公孫糾?還是伯起(一作伯糾)就是公孫糾?待考),伯宗之子伯州犁,犁之子卻宛(一作伯宛),宛生伯嚭、伯建,建封鍾吾,生子一昌,昌隱居不仕,居集賢村,遂以鍾為氏。昌生微(子期)、儀?!卑创怂位腹珎髦羶x公即有八代。顯然宋桓公之弟宋襄公與儀公不止是如上所說的六、七十年,而應(yīng)是200~250年之間,故在時序上相悖,此'后賢流入于楚’的含混之詞,令人難以置信者一。

2、”烈奔許州”之說與烈公派所記時序亦相矛盾。按前述烈奔許州避難是在戰(zhàn)國宋亡時(即公元前286年),而此序文所說烈公奔許州是指儀公后第六世孫的事,正值公元前430年,與前述烈公派所記奔許時間則早于150余年,故難以置信者二。

3、據(jù)《東海堂家譜》載:儀公為伯宗之后的第六世孫,按常理兩人相距至少有150年左右。但據(jù)《史記?十二諸侯年表》云:“晉歷公五年(公元前576年)三卻讒伯宗,殺之?!保ò慈齾s指卻锜、卻犨、卻至。見《史記?晉世家》)可見伯宗是公元前576年期間的人物,與儀公在春秋經(jīng)傳里出現(xiàn)的時間公元前584年,只相距八年,他倆基本是當(dāng)時同齡人,故從何談起儀公是伯宗的第六世孫,故此難以置信者三。

4、據(jù)1887年版《鍾氏源流總序》載:儀公(公元前584年,見經(jīng)史)傳至烈公(公元前286年宋亡時奔許),相傳六代,時跨298年,每代平均49.7年,按常理亦不符世系相傳的實際,此難以置信者四。

(三)接公派:據(jù)廣東龍川縣1996年版《重修鍾氏族譜》載:宋桓公之玄孫州犁,在楚國為大宰,食采鍾離,后其子孫以鍾離為姓,傳至秦末,九世孫鍾離昧,為項羽部大將,項羽敗后被迫自刎。昧公生二子,長子發(fā)居九江,仍故姓,次子接為避仇去離而單姓鍾。其子孫以接公為一世祖,后傳至十二世孫繇,在三國魏文帝時封平陽侯,其少子會在三國時任鎮(zhèn)西將軍,后傳至唐朝紹京公之后裔至江西南康開基,子孫繁衍昌盛,分布全國及世界各地,興家立業(yè),又是鍾氏一大派系也。

上引譜文沒有具體指明自宋桓公至昧公間相傳祖公的名字,這里姑且引用《東海堂家譜》記述的世系:宋桓公——公孫糾——伯起(一作伯糾)——伯宗——伯州犁——伯宛——建公——昌公——微公(子期)——昧公。據(jù)查證公孫糾非桓公之子,而可能是伯糾之誤。(見《史記?宋微子世家》)。若刪去公孫糾之名,恰好桓公至昧公如舊譜載相傳為九世。但宋桓公是在公元前681年即位,而昧公是秦末時期(公元前207年)項羽部下大將,兩公相距約474年,歷經(jīng)九代,每代平均53年之長,按常理是不符合實際的,此存疑者一。

次者按前文所云,若以接公為一世祖,接傳烈,烈傳復(fù),復(fù)傳葉,葉傳氣。按本修鍾氏古代世系名錄,氣公傳至繇公,應(yīng)是廿一世孫,而非上述舊譜所說十二世孫,其間缺九世,故此說據(jù)何所云?此存疑者二。

再者,據(jù)前文已知烈公(其父為辟兵)是戰(zhàn)國末期,與宋桓公同時期(公元前328年)的人物,而接公又是昧公的次子,即秦末漢初人物(公元前195年左右)。若按接傳烈之說,子(烈)較父(接)早生百余年,顯然有誤!況且氣公按各舊譜載在漢高祖登基時(公元前206年)年方廿,可是又說氣公是接公的第五世孫,但從時序看,接公與氣公幾乎是同年代出生的人物,至少是出生年代極其相近,不可能是相距五代,此存疑者三。

再次者,所謂微生昧之說,亦不可信,按前序文意微公即子期公,而子期公是春秋時人物,已見諸史藉,而昧公是秦末漢初人物,時隔三百余年,何成父子關(guān)系?此存疑者四。

綜上所述,相傳我鍾氏源流的三大宗派,即烈公派、儀公派、接公派的源流世系,除烈公派的情況,可按舊譜資料基本理順外,而對儀公派、接公派的源流世系卻暫時無法理順。這一現(xiàn)象的形成,我們認(rèn)為不外有以下兩個原因:一是本修征集到的舊譜資料,大多數(shù)是來自贛西南、粵北和湘東地區(qū),而且大都是烈公或接公之后裔,而儀公據(jù)舊譜資料載早在中古時期已分派吳越,留在這些地區(qū)的譜資料較少,即使有些儀公的內(nèi)容,亦往往是這些地區(qū)的后人,修譜時出于杜撰者居多,其可信度很底。二是自漢景帝時始(公元前156—140年)氣公次子運(yùn)亨公立鍾氏族譜,尊氣公為啟世祖公,傳至第20世孫宿公(職任揚(yáng)州都督,約于公元300年前后),第43世孫昭、穆二公(唐僖宗五年,即公元878年),第92世孫剛、發(fā)、毅、裕四公(南宋高宗十年,即公元1140年)都曾先后重修族譜,而因烈公、接公都起源于鍾離,后徙居于潁川,后人修譜對兩派嗣孫,大都混編于同一源流r /> 世系中,尤其是對顯祖名公,都相互入譜,而至流傳于今。故舊譜在一世祖氣公至九十二世祖之間的世系名錄中,祖孫相顛,子侄互易,或增一世,或缺一公的現(xiàn)象則屢見不鮮,此除傳抄或刊誤者外,其根源蓋出于此。

三、 關(guān)于祖公南遷北上問題

我鍾氏宗族相傳為商朝微子啟之后裔,自宋微子啟發(fā)祥享國至秦末歷854年,自漢興啟世始祖氣公傳下至今已有124世,歷2204年。在這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我先祖顛沛流離,飽經(jīng)滄桑,年遠(yuǎn)族繁,百脈千支,難以盡述。現(xiàn)僅就舊譜資料,并參證經(jīng)史,以烈公→氣公→尚公→提齡公為主脈,簡略記述我先祖五次大遷徙的經(jīng)歷:

第一次遷徙:東周時期,諸侯爭霸,七國爭雄,宋微子啟后裔離宋避亂入楚。儀公先祖早于春秋時入楚,他于楚共王時(公元前584年)仕楚,封于鄖(今湖北鄖縣,一作安陸)為鄖邑大夫。建公奔鍾吾(今江蘇宿遷西北司吾城)烈公、接公徙鍾離(今安徽鳳陽市境)。以上諸公離宋后,而先后受姓。

第二次遷徙:上述諸祖公后裔,分別離起源地溯黃河古道和潁河而上,進(jìn)入當(dāng)時比較發(fā)達(dá)的中原地區(qū),散徙潁河兩岸,先后定居今許昌、禹州、長葛、開封等地,傳至氣公、皓公之后,逐步成為漢代潁川地區(qū)的望族。儀公主派據(jù)舊譜載則分徙入?yún)?,即今蘇、浙、皖轄境。此時值公元前286年至公元120年,歷經(jīng)406年左右。

第三次遷徙:值西晉“八王之亂”,歷時十六年,造成客家先民大遷徙。我鍾氏氣公派嗣孫居住潁上,許州長社等地,亦多遭荼毒,紛紛南遷。據(jù)《客家學(xué)概論》,轉(zhuǎn)引自武平、蕉嶺《鍾氏族譜》與《崇正同人系譜》載:晉代,鍾先之曾孫鍾賢,避難南遷江蘇金陵,后因歲荒轉(zhuǎn)徙江西虔州,再遷興國。鍾賢之子鍾朝初為南北朝宋國侍郎,后升福建都督府大將軍,自興國移居寧化石壁,后遷長汀。(一說賢公是五代時隨閩王王審知自中原光州渡江南下的大將。見《客家風(fēng)情》此與本次譜載時間約晚480余年,賢公隨王之事,有誤。——編者)。其后較賢公完些的族人,因避侯景之亂(公元548年)自中原遷金陵,傳至紹京公(繇公之15世孫)之祖輩于初唐時期再遷興國定居。這兩支族人先后遷居贛南,就成為我鍾姓入贛的開基祖。

第四次遷徙:鍾賢之子鍾朝徙閩以后,隨之遷閩的鍾氏族人日益增多,當(dāng)時,以長汀、武平、寧化一線山區(qū)為基點(diǎn),傳至逵公生七子,分派邊境內(nèi)的七個縣,沿閩、粵、贛邊境逐漸向蕉嶺、大埔、興寧、梅州、長寧、上猶、上杭等地繁衍發(fā)展,仍至遠(yuǎn)達(dá)沿海的潮州、廣州、泉州、海南、漳州等較發(fā)達(dá)的地區(qū)。自唐代起至北宋期間,鍾氏宗族在閩、粵、贛這三角地帶進(jìn)入旺盛時期,當(dāng)年武平有鍾半縣之稱,大埔的尚公后裔,自宋真宗始,歷經(jīng)仁宗、英宗、神宗、哲宗朝,人文丕振,科甲聯(lián)芳,理公兄弟十四人俱榮登進(jìn)士,成為北宋時期江南最有聲譽(yù)的望族。但自北宋末期家聲漸趨式微,宋哲宗紹圣、元符之際(1094~1100年)蔡京、童貫為首的“六賊”用事,大興黨禍,株連忠誠兒孫,理公兄弟諭飭子侄各散一方,提齡公奉公命于元符元年(1098年)喬寓廣東惠州府長樂縣鐵爐壩開基,與興寧縣毗鄰,是為該兩邑始祖。

第五次遷徙:中原地區(qū)的客家先民,歷經(jīng)靖康之變(公元1126年)金兵南下,元軍入侵和清軍追擊南明等多次戰(zhàn)亂,都先后大批流徙閩西、粵東北境內(nèi),我鍾姓族人在此亦已成為客家民系的組成部分,至明、清之際,由于這里的客家人口迅速增長,無法滿足客家民系發(fā)展的要求,加上自明初以來,日本武士、浪人和商人對我東南沿海的侵?jǐn)_與掠奪,造成社會動蕩,昔日相對安定的社會環(huán)境,連年遭到破壞,加劇了客家民系含我鍾氏族人的播遷思想。特別是當(dāng)南明潰亡,反清義士鄭成功收復(fù)臺灣,清庭為切斷東南沿海人民與海上義軍的供應(yīng),于順治十三年(公元1656年)7月頒布“遷海令”,三次強(qiáng)令沿海居民內(nèi)遷五十里,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又下令內(nèi)遷20里,我鍾氏族人受遷海令所殃,更加速了在清初北上向贛地復(fù)遷的行動。

這次北上向贛地復(fù)遷行動,就尚公后裔來說,大致可分成兩個階段:一是明中葉(約公元1460年)始,提齡公后裔12~14世孫分別自粵北、粵東遷入贛南之長寧、定南、信豐、崇義、贛縣等地;第二階段,進(jìn)入清初,在順治、康熙年間,曾于上述地區(qū)繁衍已達(dá)十二、三世以后其中有些族人為謀生求發(fā)展,離鄉(xiāng)背井,沿羅霄山脈東西麓繼續(xù)北上,進(jìn)入當(dāng)時尚有開發(fā)余地的遂川、寧岡、桂東、郴州、永興、資興、酃縣、攸縣、茶陵的邊緣山區(qū),初多以單家獨(dú)戶進(jìn)入山區(qū)為棚民,披荊斬棘,開墾荒地,以后才逐步定居繁衍起來。如東源房的茂生公和坳上房的展臣公是由長寧(今尋烏縣)遷來的,泥湖房的載楊公得小里房的仕才公是由定南遷來的等等。

四、 關(guān)于鍾、陳、鄔、賴分姓問題

據(jù)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鍾氏族譜源流總序》云:“……烈奔河南許州,娶姒氏生四子:長復(fù)、次優(yōu)、三宋、四項,遂分鍾、陳、鄔、賴四姓。”又據(jù)鄔聲名先生家藏《鄔氏族譜》(1922年版),在序文中也有基本相同的記載,文曰:“……夷(按指宋桓公公子夷)之裔流入于楚,居鍾吾之小國,有鍾儀傳建公,建傳子纘、子期,纘傳接公,接傳烈公,烈奔許州即今河南開封府,娶姒氏生四子:長曰復(fù)受姓曰鍾,次曰優(yōu)受姓曰陳,四曰項受姓曰賴,三曰宋仕于晉,受司馬職,號稱牟?!蔽闹兴渭词苄锗w的祖公。

上面兩說,與我們許多同宗在童年時期聽說的故事亦基本一致:鍾、陳、鄔、賴同是馬氏祖婆所生,同屬潁川堂,四姓不許通婚等等。族人對此向來都迷惑不解,這四姓從此開始嗎?分姓的原因究竟怎樣?直至本屆修譜有機(jī)會查閱本族多部舊譜和借閱陳、鄔、賴三姓族譜,才得以理清,作出結(jié)論。

一是鍾、陳、鄔、賴分姓,只是傳說,并非同一馬氏祖婆所生,按舊譜載生四子分四姓的祖婆是烈公之妻姒氏,當(dāng)時因四姓同居潁川郡,傳至漢代都逐步成為該地區(qū)的望族,時尚居址為堂名,故皆同名為“潁川堂”。至于四姓互不通婚,亦只是相傳祖訓(xùn),歷代并未真正付諸實施。

二是鍾、陳、鄔、賴分姓的真正原因,未見史藉,只存?zhèn)髡f。而廣東龍川譜(1996年版)有簡略記載:楚漢相爭時,鍾離昧(伊盧人,今湖北襄陽)為楚王項羽部下重將,當(dāng)楚敗于漢,昧被迫自刎,韓信獻(xiàn)其首于漢高祖,昧死后其子鍾離接避禍于河南潁川長社,并去離而改姓鍾姓,接生烈,烈生四子:長復(fù)、次優(yōu)、三宋、四項,為避株連之嫌,兄弟四人分為四姓,各奔前程,自創(chuàng)家業(yè)。如按此說成立,陳、鄔、賴三姓源流中有些宗派具有鍾氏血脈,當(dāng)無疑矣。

三是分姓前鍾、陳、鄔、賴均各早已受姓,而非自此始。鍾氏受姓已詳見前文。陳姓見明嘉靖六年丁亥歲冬月《陳氏大成宗譜舊序?王陽明撰》一文云:“……按陳氏之先本媯姓,出于胡公滿,受武之封于陳,世主虞帝之祀,傳至泯公,越為楚所并,子孫因以國為氏?!保ㄤ涀郧骞饩w三十四年戊申歲版《葛田陳氏七修族譜》卷首)。鄔姓見1921年版臧勵和主編《中國人民大辭典?姓氏考略》轉(zhuǎn)引《通志?氏族略》云“晉大夫鄔臧之后,食邑于鄔。望出南昌、撫州、崇仁?!辟囆找?996年版《寧岡賴氏首屆合修族譜源流》一文云:“溯我賴氏源流,出于軒轅二十九代孫,文王十九子諱潁,武王賜姓,嘉封賴國,封為潁王。”“潁王妣熊氏,居于潁川,后代子孫以國為氏,以居為郡?!睋?jù)上所述可證在所謂“分姓”之前,鍾、陳、鄔、賴各早已受姓,在查閱陳、賴兩姓的源流資料中亦未見“分姓”之說。

五、 關(guān)于“五齡”與“五公”問題

所謂“五齡”即提齡、遐齡、禎齡、祥齡、瑞齡五兄弟,是尚公傳下山公之后。所謂“五公”即壁、壇、坦、基、堂五兄弟,是尚公傳下岱公之后。但考之舊譜,對此卻存有多說:

一是友文生毅,毅生三十郎,三十郎生相侍郎,相侍郎生天檻、天棟、天柱,天柱生二子:壁千五郎、升千六郎,升千六郎生九子(略),此處未述及“五齡”,但談到“三天”公。(見1996年版廣東龍川譜)

二是友武生剛、理、齊,理生“五齡”。(見1996年版廣東龍川譜與炎陵1828、1887、1917、1949年四次合修族譜)

三是友武生剛、理、齊,理生大相,大相生天檻、天樹(字天柱),天棟,天樹生“五齡”。(見1943年版東源譜與1885年版三灣譜)

四是友盛生發(fā)、強(qiáng)、莊,強(qiáng)生義明、義德、義相,義相生壇、壁、堂。(見炎陵1828、1887、1917、1949年四次合修族譜)

五是友武生剛、理、齊,理生大相,大相生天檻、天棟、天柱,天柱生壁、壇、坦、基、堂。齊生鼎、勝,勝生義明、義德、義相,義相生“五齡”。根據(jù)該譜云:“民國十四年,崇本堂修譜,表請乩壇仙圣指示源流,有友武公在天曹來壇,指明理生大相,大相生檻、柱、棟,柱公生五子即五齡?!逼涫老祱D亦如此記述:友武——理公——大相——柱公——壁、壇、坦、基、堂。(見遂川縣三坑村1925年版《鍾氏三修族譜》)

以上關(guān)于“五齡”和“五公”(或曰“三公”)的記述,互見差異。其中一、一、三種情況,已在《東源茂生公房源流初考》一文中作了探討,認(rèn)定“五齡”為理公所生,比較可信,在此不再贅述?,F(xiàn)就四、五種說法作些辨析:按第四種說法,友武與友盛是尚公傳下分屬山公與岱公之后的平輩兄弟,“五齡”與“五公”應(yīng)屬堂叔侄關(guān)系,這已經(jīng)炎陵縣發(fā)起的四次合修族譜(第一次于道光八年(1828年)其余三次1887年、1917年、1949年)都認(rèn)定此說無誤,尤其是1996年版的廣東龍川譜是最新版本,而且是出自“五齡公”之一提齡公被尊為入粵一世祖的發(fā)祥地,其時序,世序和生歿葬塋等資料都較其它譜系為翔實,亦認(rèn)定理公生“五齡”。我們認(rèn)為此說較為可信,本修即從此說而編纂新譜的。再看第五種說法,它既認(rèn)定理公傳下第四代為“五公”,又說齊公傳下第四代為“五齡”,還說“五齡”即“五公”,相互混淆,自相矛盾,亦無確證,還賴請神來判斷,故此說不足信。

總之“五齡”與“五公”不僅是由不同祖公傳下的后裔,而且“五齡”亦無別字與“五公”名相同,即“五齡”即“五公”之說可以否定。雖然,在1887年版(二修)譜云:“瑞齡公學(xué)名滿堂”,1943年版藻林譜云:“提齡公字璧(一誤作壁)”,后人可能據(jù)此而推論“五齡”即“五公”,但這也不足為證。

執(zhí)筆:提齡公裔三十一世孫 應(yīng)瑞謹(jǐn)識

一九九八年四月谷雨節(jié)于寧岡龍市

鍾氏源流考證

一、 關(guān)于受姓始祖與起源地問題

二、 關(guān)于“同姓異宗”問題

三、 關(guān)于祖公南遷北上問題

四、 關(guān)于鍾、陳、鄔、賴分姓問題

五、 關(guān)于“五齡”與“五公”問題

六.鍾姓'多源論'與'一源記'

七.誰是廣東鐵爐壩鍾姓開基祖?

八.文亮公是那一個朝代的人?

    轉(zhuǎn)藏 分享 獻(xiàn)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亚洲熟女诱惑一区二区|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99| 色好吊视频这里只有精|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色噜噜| 国产亚洲中文日韩欧美综合网| 亚洲中文字幕综合网在线| 免费黄片视频美女一区| 日本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av在线免费播放一区二区| 99久只有精品免费视频播放| 在线免费国产一区二区| 精品偷拍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日韩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综合激情另类专区老铁性| 婷婷色国产精品视频一区| 福利专区 久久精品午夜| 国内外激情免费在线视频| 欧美日韩国产二三四区|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欧美一级片日韩一级片| 国产女优视频一区二区| 欧美熟妇喷浆一区二区| 日本人妻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另类久久精品| 精品国产91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日韩欧美一区| 99久久成人精品国产免费| 日本女优一色一伦一区二区三区| 美日韩一区二区精品系列| 国产性情片一区二区三区| 小草少妇视频免费看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三级精品| 日本不卡视频在线观看| 成年人免费看国产视频| 亚洲国产欧美精品久久| 国产三级不卡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又大又黄又粗的黄色| 国产极品粉嫩尤物一区二区| 亚洲午夜av久久久精品| 日本女人亚洲国产性高潮视频 | 国产精品一区欧美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