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個歷史悠久的民族,在歷史長河中誕生很多瑰寶,同時也保留了一些良好品質(zhì)。 自古以來我國就是禮儀之邦,人與人交往過程中會互送禮物表達(dá)自己心意,尤其現(xiàn)在生活條件好了,送禮物大多以“貴”為標(biāo)準(zhǔn),送禮人和收禮人都高興,簡直是兩全其美的事情。 但在以前,老祖宗對送禮物這件事情很有講究的,既要稱心如意,還要合乎禮儀。 古代儒家信奉“君子看重的是情誼,小人才看重利益”,所以送重禮這件事是有讓人難堪的意思。
因此在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東西有七不送,送了人散財空”,或許從家中老人嘴里聽說過這句話,到其中道理你知道多少? 還有究竟是哪七種東西令老祖宗如此忌諱呢?今天我們一起來聊聊。 一不送“鐘” 在古代,鐘分為演奏的編鐘和寺院報時用的梵鐘或者半鐘,舊時“鐘”和“養(yǎng)老送終”是諧音,被拿來當(dāng)作禮物會讓人覺得晦氣,感覺是在盼人家死,所以不能拿來送人。 其實,現(xiàn)在送禮物的時候,“鐘表”也不會作為首選,因為不僅討不到對方歡心,還會受到埋怨。
二不送“魚缸” 在老祖宗眼里“水即是財”,唯有風(fēng)水好家里財運才會滾滾而來,因此有些地方會將其稱之為“水財神”,有著守財聚財之意。 如果把魚缸送出去了,就代表把自己家的財運送出去了。 也有些地方可以送魚缸,但是不能帶魚,古人眼中魚是財,這也是“年年有魚”的由來,如果魚和魚缸一起送人,則認(rèn)為會影響家中財運。
三不送“荷包” “荷包”在古代有著很高的地位,對于女子而言,送男子荷包是對男子傾心的意思,所以“荷包”是不會輕易送人的。 于一個家庭而言,荷包就是錢包,如果將裝錢的東西贈與他人,不就是連同自己的財運也送出去了嗎? 所以,在古代荷包可作為定情信物,但不能作為禮物。 四不送“鞋”五不送“傘” “鞋”和“傘”諧音是“邪”和“散”,都是非常不好的寓意,一般古人會把不好的東西稱之為“邪氣”、“邪魅”等等,所以鞋子是不能當(dāng)禮物送人的。 這里重點要說的是“散”,有太多晦氣的成語和散有關(guān),譬如陰魂不散、獸聚鳥散風(fēng)吹云散、人心渙散、如鳥獸散、妻離子散等等,和散沾邊的幾乎就沒什么好詞,所以老祖宗是不會把傘當(dāng)作禮物的。
六不送“枕頭” 從影視題材或者是史料記載可以發(fā)現(xiàn),古代的枕頭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做得比較高,這也蘊含了“高枕無憂”的寓意。 其次,枕頭作為私密物品,也代表夫妻之間“同床共枕”的意思,如果將其拿來送人,不僅送走了自己的“高枕”,更是送走了夫妻的“共枕”。 從這一點也很好理解,為什么曹丕聽說自己老婆甄宓,送給弟弟曹植一個枕頭的時候,他會勃然大怒的原因。
七不送“蠟燭” 現(xiàn)在“蠟燭”的主要用處以香薰為主,但在以前祭拜祖先時有點蠟、燒香的習(xí)俗。 因此在古人眼中蠟燭是給去世的人送的,如果送給生人蠟燭做禮物,就顯得很不吉利。 從每樣?xùn)|西代表的含義來看,有的是送走自己財運、有的是送去了晦氣和麻煩,最終沒達(dá)到維系感情的目的,還搞得雙方不歡而散,后半句“送了人散財空”,也就這個蘊意。
結(jié)語 隨著人們思想進(jìn)步,這些在民間廣為流傳的俗語也淡出人們視線,但無法否認(rèn)的是,俗語所中所展現(xiàn)的文化形式,足以看出老祖宗對于禮儀的重視,中國被譽(yù)為“禮儀之邦”一點都不為過。 老祖宗能夠通過觀察生活方方面面總結(jié)出送禮時一些忌諱,以俗語方式警示后人,還是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的。 今日話題:你有沒有將這些東西當(dāng)作禮物送給別人過?
來源:網(wǎng)絡(luò) 編輯:雅荷淡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