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成大道出迷途,才算人世偉丈夫。日月同明永永存,乾坤并老壯玄都。 順則凡,逆則仙,只在中間倒置顛。 垂簾明心守祖竅,見著性光是功夫。 心誠則靈,信則靈。 氣功定義:氣功是一門研討人體在特定意念主導(dǎo)下,進(jìn)行身、息、心自我調(diào)練,通過淡泊虛無、導(dǎo)氣益真以達(dá)到看病、保健、調(diào)能、延年意圖的辦法和理論的科學(xué)。 氣功,古人稱扶引、吐納、練氣、靜定、參禪、煉丹、攝神、養(yǎng)性、修真、守一、易筋洗髓和反樸歸真等,名目繁多,且常因修為內(nèi)在及宗派習(xí)氣而改易。如今,它以涉及到今世的人體科學(xué)、醫(yī)學(xué)科學(xué)、健身科學(xué)、古今哲學(xué)、生物化學(xué)、物理學(xué)、武技學(xué)、精神學(xué)以及宗教、歷史、國防、雜技等多方面范疇。 氣功最基本的意圖便是強身健體,進(jìn)一步的意圖便是濟世利人。 《黃帝內(nèi)經(jīng)》云:正氣常存,邪不行干。 比較起來說,對于療疾健身醫(yī)學(xué)是科學(xué)的辦法,但卻是消極的;而體育訓(xùn)練是積極的,卻是不科學(xué)的;只有氣功對人生的保健,才是最積極、最科學(xué)的。咱們道家文明中最主要的思維是:盜六合,奪造化,實現(xiàn)“我命在我不在天”,自己主宰自己命運的意圖。 道家養(yǎng)生重三寶。三寶者:精、氣、神也。 道家長生法要“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煉虛合道”等一向工程,總是以此三寶為基礎(chǔ),為資料。 精氣神三者是彼此關(guān)聯(lián)、彼此轉(zhuǎn)化的,三者是不行分割的主體,存則具存,亡則具亡。氣功訓(xùn)練歸根結(jié)底便是這個根本。精化氣,氣化神,神滋精。 一、練功要有三心———恒心、誠心、決心。 二、練功要具備三個條件————松、靜、天然。 三、練功的三個基本要素———調(diào)形、調(diào)息、調(diào)心。 形正則息調(diào),息調(diào)則心靜。 練功的關(guān)鍵在于調(diào)心,靜便是練功,恍恍惚惚的虛靜態(tài)即為氣功態(tài)。 致虛極,守靜篤。 長生無妙藥,只在一靜中。 靜能生定,定能生慧。定是深度的入靜態(tài),慧是可以洞徹世界本原的大智慧,即大徹大悟。 靜,是練氣功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氣功發(fā)生超凡能力的必修手段,無論什么功法最終都要歸結(jié)到“靜”上。 心中無物為虛,想法不起為靜。 心靜則神全,神全則性現(xiàn)。 性住氣自回,氣回丹自結(jié)。 閉目冥心坐,握固靜思神。叩齒三十六,兩手抱昆侖。 左右鳴天鼓,二十四度聞。微擺搖天柱。赤龍攪水津, 鼓漱三十六,神水滿口勻。一口分三咽,龍行虎自奔。 閉氣搓手熱,背摩后精門。盡此一口氣,想火燒臍輪。 左右轆轤轉(zhuǎn)。兩腳放舒伸,叉手雙虛托,垂頭攀足頓。 以侯神水至,再漱再吞津,如此三度畢,神水九次吞, 咽下汩汩響,百脈自調(diào)勻。河車搬運畢,想發(fā)火燒身。 口訣十二段,子后午前行。勤行無間斷,萬疾化為塵。 第一段:閉目冥心坐,握固靜思神。 辦法:盤腿坐在蒲團或大方凳或床上,輕閉兩眼,舌舔上腭,摒除心中雜念,調(diào)息 (輕細(xì)無聲)10分鐘。坐姿要求身體正派(脊柱筆挺,腰不行軟),身不行向后依靠。 注:握固,氣功修煉中,手的一種姿勢。握固的辦法是,屈大拇指于四小指下,或 以大指掐中指中節(jié),四指齊收于手心。靜思:是靜思息慮,神不外馳。 第二段:叩齒三十六,兩手抱昆侖。 辦法:上下牙齒相叩作響三十六次,有固齒的功用。“昆侖”即指頭部,以兩手十 指相叉,抱住后腦(此時兩手掌心緊掩耳門)。呼吸9次,氣息輕輕不使有聲(與叩齒 同時做)。 第三段:左右鳴天鼓,二十四度聞。 辦法:上式畢,呼吸 9次。放下所叉之手,兩手掌掩在兩耳處,食指疊于中指之上 隨即用力滑下,彈在后腦上,狀如擊鼓(此即氣功術(shù)語之“鳴天鼓”),左右指同時 彈擊24次。 第四段:微擺搖天柱。 辦法:垂頭扭頸向左右側(cè)視,肩也隨之左右搖擺,各24次。 注:天柱便是后頸,頸椎統(tǒng)稱“天柱骨”。 第五段:赤龍攪水津,鼓漱三十六,神水滿口勻。一口分三咽,龍行虎自奔。 辦法:以舌在口中上下左右攪動,使生津液,然后在口中鼓漱三十六次,分作三次 咽下,要汩汩有聲。 注:神水——津液;赤龍——舌。 第六段:閉氣搓手熱,背摩后精門。 辦法:吸氣一口,停閉不呼出,兩手互搓至發(fā)熱,急分隔沖突背面“精門”,一面 沖突一面呼氣,重復(fù)練36次,做完后收手握固。 注:精門即后腰兩頭軟處——腎腧。 第七段:盡此一口氣,想火燒臍輪。 辦法:吸氣后閉氣,用意念引此氣向下行至神闕,覺神闕穴發(fā)熱后,則將氣由鼻徐 徐放出,如此做21次。 注:神闕穴即肚臍,也有泛指下丹田之意。丹田并不是一個點。而是一片,一個區(qū) 域。以意引導(dǎo),即心中暗想之意。初學(xué)者若是氣不會行,可用手指點在臍下,以加 強條件反射,練習(xí)既久,氣自會下行。 第八段:左右轆轤轉(zhuǎn)。 辦法:曲折兩臂,先以左手連肩圓(用搖轆轤狀)36次,然后再以右手也依法行之。 第九段:兩腳放舒伸,叉手雙虛托。 辦法:兩腳天然前伸,兩手指交叉反掌向上托。托時要用力,恰似向上托舉重物一 般,托后慢慢放下,收于額前,接連上托9次。 第十段:垂頭攀足頓。 辦法:兩手向前伸,抓住雙足,用力扳,扳時身體向前傾,頭向下低,12次,做完 后仍收腿盤膝而坐,收手握固。此式抻筋拔骨,壯腰健腎。 第十一段:以侯神水至,再漱再吞津。如此三度畢。神水九次吞,咽下汩汩響, 百脈自調(diào)勻。 辦法:舌抵上腭,閉目默坐,待津液滿口時,再鼓漱三十六次,作六次咽下。前次 一度(即第五段),此次兩度,所以說:“如此三度畢,神水九次吞”。 第十二段:河車搬運畢,想發(fā)火燒身??谠E十二段。子后午前行。勤行無間斷, 萬疾化為塵。 辦法:意念臍下丹田似有一團熱氣,初練此功時,臍下熱感不明顯,一般練功百日 后,就會有明顯的感覺,這時真的發(fā)生了熱氣團,并非僅僅意念,將此熱氣引導(dǎo)下 行,沖過會陰穴,過尾閭,沿后背上升腰間命門穴,再升至脊背、后腦(玉枕穴)、 頭頂心(百會穴),然后順著兩太陽穴、經(jīng)耳根前、臉頰、降至喉頭、心窩(膻中), 再下行至神闕,歸于下丹田。存想此一團熱氣如發(fā)火燒身,行至何處,熱至何處, 一吸一呼,可存想熱氣從身前到死后,上升頭頂,再沿任脈降下,完結(jié)一個循環(huán)。 這最終一式初練時,每次5-10分鐘,跟著功夫的逐步加深,時間天然會延伸,能坐 多久就坐多長,實在坐不住了,就收功,慢慢睜開雙眼,下坐,再漫步幾分鐘就全 部練完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