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喜歡花哨的文案 我們就簡簡單單 不知道為何,我總是見不得童年凄苦的孩子。也許因為有太多的感同身受,才讓我如此地咬牙切齒。 雖然不愿意回憶童年,但是總會在遇到困難時的時候回味咀嚼那時的隱忍和堅強,埋藏在記憶深處的疼痛有時候就像是臥軌的詩人一樣血肉模糊,可也正是那樣的苦難鍛造出如今這個傲立世間的我。 我的家鄉(xiāng)在秦嶺山區(qū)的腹地深處,層層的大山阻擋了通往外面的世界。那里山高水長,道路蜿蜒。人們依山依水依峽谷而居,經(jīng)濟落后,是國家集中連片的貧困重鎮(zhèn)。雖然曾經(jīng)一直想離開那里,但是無論身在何方心里還是牽掛著那片貧瘠的土地,因為我的根就在那里。 前些天,老家的鎮(zhèn)子成立了扶貧濟困公益基金會,一個當時在會上的宣傳片在老鄉(xiāng)的朋友圈里刷開。宣傳片選取了幾個特寫的家庭,一個8歲的孩子,父親病逝,母親出走,兄妹三人跟著80歲的爺爺奶奶生活,奶奶還身患重病。一個9歲的男孩,母親早亡,父親自殺,跟80多歲的爺爺相依為命。還有一個聾啞的老媽帶著一個殘疾的兒子。 視頻中的畫面像極了我小時候的家,土墻石階,墻體裂著縫,門前堆著雜草。看著孩子對著鏡頭哽咽的訴說自身的不幸遭遇,我也潸然淚下。我知道需要多大的勇氣才能站在鏡頭前訴說自己的不幸。小時候很貧困,造就了我極度自卑和極度自尊的心理。我從不愿意在人前談及家和家人的話題,也特別害怕別人問我這些話題。我記得有一次學(xué)校評貧困補助名額,報名爭取補助金的同學(xué)都要上臺說明自己的家庭情況,跟一場貧困家庭大比拼一樣,就比誰的家庭更不幸。當時家里很缺錢,但是那種心里的惶恐更勝于物質(zhì)的壓力,我鼓足了勇氣最后還是沒有站上去。因為沒有補助金,差點輟學(xué),那時候懊悔和堅持的心理很是矛盾。 從小就很羨慕別人的家庭,有爸媽的呵護,有兄弟姐妹溫情,有漂亮的家具,有豐衣足食??墒牵@些在我的童年里都成為奢侈。有時候精神的貧窮更甚于物質(zhì)的貧窮。為了供我讀書,家里的土房一直是徒有四壁,那時候家里唯一的電器就是我省吃儉用攢錢買來的復(fù)讀機,它陪我度過了好一段時光,用來聽英文單詞,聽歌曲。 有時候精神的貧窮更甚于物質(zhì)的貧窮。因為支撐人活著的不是物質(zhì)而是精神的力量。我很慶幸在那個貧困的時期我把自己的精神世界寄托在了書本上,讀了很多對現(xiàn)在都影響很大的書籍。我記得四大名著就是在初中時候看完的,那時候只要是班上能夠借到的小說刊物的差不多都借了。讀書可以令人的精神富裕起來,這種富裕有時候足以填充物質(zhì)的貧瘠。 初中的時候,我記憶里都是周內(nèi)上學(xué)周末下地干活。但是學(xué)業(yè)從來沒有落下過。我很慶幸在那種艱苦的環(huán)境中沒有跟其他的伙伴一樣放棄學(xué)業(yè)外出打工。這一路的成長,是學(xué)習拯救了我。當然,成長的路上也遇到了很多幫助我的人,也是他們讓我懂得感恩。 大學(xué)時我為同村的白血病大學(xué)生街頭募捐,籌集善款十余萬元。工作后,加入愛心組織,為一個貧困山區(qū)女孩募捐一月的工資,為山區(qū)留守兒童寫文募捐暖冬愛心禮包,給山區(qū)的孩子寫信鼓勵,通過網(wǎng)絡(luò)微公益實時募捐。其實我做的遠遠不夠,我只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nèi)盡自己的一份愛心。所謂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我曾蒙惠于這個社會,就該在有能力的時候回報這個社會。 我很喜歡路遙《平凡的世界》說的一句話,窮怕什么,窮又扎不下根。只要我們勤奮努力,日子遲早會有改觀。所以,我希望貧窮和困難帶給那些孩子的不光是疼痛,而是百折不撓的意志和頑強拼搏的毅力。人是需要苦難的,因為只有經(jīng)過苦難的人生,才懂得生活的不易,才懂得去愛和感恩。 我的大學(xué)老師劉教授看了我分享的視頻后,在下面評論說物質(zhì)的幫助只能讓他們暫過難關(guān),可是人最終還得靠自己打拼,精神的激勵要比物質(zhì)的幫助更持久,畢竟人是活在希望之中的。 老師提到了教育的作用,教育對一個人的改變是很大的。雖說貧窮不扎根,可是貧窮本來就是有根的。很多貧困的家庭都是教育沒有跟上,一代人的思想落后,代代人步其后塵,最后造成積貧積弱的局面,靠國家和社會的接濟。 在社會摸爬滾打兩年后,慢慢明白人之所以窮就窮在思想上,有思想的人永遠也不會窮,就算物質(zhì)上不豐裕,生活照樣過得溫潤營養(yǎng)。我希望那些生活在困境中的人都能夠在精神世界上先富裕起來,然后用智慧去改變種種不幸的局面。 作者簡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