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芝詩云:“多少人愛你青春歡暢的時辰,愛慕你的美麗,假意或真心,只有一個人愛你那朝圣者的靈魂,愛你衰老了的臉上痛苦的皺紋?!?/p> 晚年的歐姬芙坐在烈日底下的曠野中,該地位于美國新墨西哥州阿比丘(Abiquiu)小鎮(zhèn)。 遠離人群,陽光與荒漠是她一生摯愛。她在96歲高齡被Andy Warhol 采訪時說,“我獨自在世界的盡頭居住了多年。你在荒野中一個人行走,沒人在乎。這種感覺很好?!?/p> 在廣袤而粗獷的紅色山丘之下,遍布峽谷、沙漠、荒野、巖石。她離群索居,從1949~1986,居于此地長達近40年。 這里的巖層多樣,有的甚至可以追溯到兩億年前。所有這些組合酷似一個色調(diào)柔氤氳的彩色蛋糕;深紫色的山丘伸入天空。
她從未畫膩過泊德諾方山。1986年過世后她的骨灰就撒在那里。 她相信這座籠罩在青霧之中的遠山是屬于自己的。去世前不久她曾說過:“上帝告訴我,只要我畫得足夠多,我就能擁有它?!?/p> 從12歲開始,她便在心中暗自決定要成為一名畫家。輾轉(zhuǎn)于家鄉(xiāng)威斯康辛、芝加哥、德州、弗吉尼亞、南卡羅萊納和紐約,她年輕時藝術(shù)理想實現(xiàn)起來可謂并不容易。 她說:我有生以來一直非常膽小,但我從來沒有因為膽小而不做我想要做的事。 學(xué)生時代的她簡潔而透著一股男孩的英氣。同學(xué)們則大多是典型美國南方少女的裝扮,長而卷的頭發(fā)梳得高高的,用束腹和蓬裙襯出苗條身材,嬌媚可愛。歐姬芙并不。她穿著剪裁隨意的深色長裙,簡單樸素,頭發(fā)綁成馬尾,曬得黑黑的。在同學(xué)的眼中,她就像個酷酷的男孩。
到了27歲時,她仍然孤身一人,在弗吉尼亞州夏洛茨維爾市當(dāng)美術(shù)老師。平素著裝只選擇深色,從來不化妝,很少看書。文字在她眼中,被這樣形容:“我不信任文字/文字和我一點都不友好/畫家使用文字/就好像嬰兒在學(xué)走路/最好讓圖畫自己發(fā)言/而不是再加上些文字?!?/p> 1924年她結(jié)婚了,當(dāng)時歐姬芙年紀(jì)37歲,對方是比她大23歲的攝影家兼畫廊主人阿爾弗雷德·斯蒂格里茨(Alfred Stieglitz)——她繪畫藝術(shù)事業(yè)上的伯樂、她初到紐約時背后的堅石、也是她終身愛戴的情人、丈夫、和良師益友。 直到她老年時當(dāng)斯蒂格里茨過世后,她仍會從他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的作品,只要能獲得他的贊許,比其他任何都值得。 作為攝影家的他曾為她拍下了一系列照片:
他眼中的她,始終干練、簡潔、瘦骨嶙峋,她的身體線條被鏡頭賦予了恒久的魅力。她的眼神中流露著一如既往的堅定、坦然、無畏無懼。 這一些列攝影作品曾在1921年斯蒂格里茨的攝影展中展出。歐姬芙本人也出席了,她依舊我行我素,一襲黑色法蘭絨黑衫,靜默地待了一會兒便離開了。在她眼里,這些寫真集是斯蒂格里茨的作品,與她本人無關(guān)。 婚后仍以歐姬芙自居,不冠夫姓。兩人生活在一起的時間只有短短四年,長期處于分居狀態(tài),歐姬芙大部分時間在新墨西哥州生活、作畫。 斯蒂格里茨曾對歐姬芙說:你找到了自己,成為了自己,擁有健康和活力,如我所愿。我成功了,你也是,但是我們都各自失去了一部分,這就是我們生活的諷刺。 人們都說她最擅長畫花卉,給她冠名“花之使者”、“全世界畫花最貴的女人”“隱秘的花神”……等等,甚至解讀她關(guān)于花卉的作品中包含深邃的“性暗示”。但這一切,歐姬芙本人拒絕承認(rèn),她甚至拒絕被稱作“女畫家”。 關(guān)于畫筆下的花,她說道:“每個人都可以用許多方式去感受一朵花。你可以伸出手來撫摸它,也可以欠身去聞聞它的芳香,或者幾乎會不假思索地用嘴唇吻它,抑或?qū)⑺I給某人以取悅她。然而,很少有人會花時間真正去端詳一朵花。 我將每朵花對于我的意義全都畫在了畫里,我將它畫得足夠大,如此一來他人便能見我所見了。” 在一朵花的肌理和細節(jié)當(dāng)中,在它的開放和凋萎之中,你是否發(fā)現(xiàn)過深藏于其中的奧秘?這也許是歐姬芙一直在嘗試引導(dǎo)我們?nèi)プ⒁暤牡胤?。鳶尾花、牽?;?、馬蹄蓮、罌粟、山茶、向日葵在她的畫布上綻放,如同照相機的特寫鏡頭般被放大,那是她在用她自己的方式強迫我們觀看——面前的一朵花。 這些花明媚、純凈、濃烈,帶著柔情與蠱惑。
在新墨西哥州的幽靈牧場,禿鷹在沙漠的天空中盤旋,大角鹿、牛、馬、土狼和紅狐的殘骸散落在地,或被曬干,或者只剩骸骨,在烈日的暴曬下閃閃發(fā)光。 “對我而言,它們比起四處奔走的動物——毛發(fā)、眼睛以及所有隨著尾巴擺動而擺動的身體部位——更加生動。這些骨頭似乎干凈利落地從某物的核心切開,它們在沙漠里顯得格外生動,盡管沙漠廣闊無垠、空蕩蕩的,不可捉摸——但是它們顯得如此美麗、毫無隱匿之心?!?/p>
風(fēng)化后的動物骨骼,某種原始而又帶有部落宗教的意味。這使得身穿黑衣長袍、手執(zhí)骨骼殘骸的她在當(dāng)?shù)厝搜壑?,看起來更像神秘的巫師了。在薩滿教巫師占卜方式之中,骨卜是一種傳統(tǒng)而古老的儀軌,主要是依據(jù)骨片的紋路、拋擲的方位來卜測。她常常從荒漠中拾取動物骨骼回到工作室中創(chuàng)作,這成為了她除了花卉外的一大創(chuàng)作主題。 拿起畫筆,將鮮花和殘骸并置,看起來像是某種祭祀的行為。除了對一朵花的迷戀與放大,歐姬芙在生命消亡后的遺骸中找到了她釋放天性的辦法。像野生動物一樣,行走與消匿于天地間。 從1887到1986,喬治亞·歐姬芙活到了98歲,作為為數(shù)不多的高壽藝術(shù)家,她創(chuàng)作了2000多件作品,作品被收藏于世界各地。 見證了一個世紀(jì)的她當(dāng)之無愧地成為了美國最偉大的現(xiàn)代藝術(shù)家之一,而她自己則無疑是藝術(shù)家中的藝術(shù)家,據(jù)傳畢加索也曾想見她一面而遭到了無情拒絕。 筆者有幸于2019年上海博物館的一場展覽中看到她的親筆作品,色調(diào)柔和協(xié)調(diào),氣質(zhì)溫和卻雋永,跟她本人一樣生命綿長而有力。她向來只畫存在于生活現(xiàn)實中的事物,哪怕主題重復(fù)無盡卻也樂此不疲。 她終于用她漫長而艱辛的一生路途,給我們展示了一道傳奇。就像貢布里希所說,這個世上,沒有藝術(shù),始終只有藝術(shù)家本人而已。 以上圖片皆來源于網(wǎng)絡(lu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