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數(shù)約:4943 字 閱讀時間約:6 分鐘 本文章節(jié): 01、對孩子的痛苦有同理心 02、積極學習科學的精神心理學知識 03、懂得從實際出發(fā)解決問題 04、善于將另一半拉到治療同盟中 05、堅定地走合適孩子的康復路線 以上為本文的音頻,如有需要可點擊聆聽 得了抑郁癥、雙相障礙的青少年很多,可為什么有的孩子康復很快,有的孩子卻一直好不了? 這固然跟每個孩子的病情不同有關,康復速度難以一概而論。 但另一方面,這跟孩子確診后,父母具體的做法有很大關系。 我們臨床中主要接診青少年抑郁癥、雙相障礙、強迫癥、成癮疾病的患者。由于我們的多學科診療模式(MDT),尤其是以系統(tǒng)化深度催眠下心理干預為主的診療模式,我們會花較長的時間和患者、父母深入交流,了解他們的求醫(yī)過程和心路歷程。這是我們跟主流大醫(yī)院精神科非常不同的地方之一。 在這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康復得比較順利的孩子,其父母的做法和性格特點有一些共性。那反過來,那些康復得相對較慢、較曲折的孩子,其父母往往就缺乏了這些特質。 當然,我們這里說的并不一定得是患者的父母2人,而是父親或母親,也就是至少其中一名家長。 而且,這些積極的特質不一定是家長本來就有的,很多人是在孩子患病后才逐漸具備的。這對孩子加快康復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說,他們真的做到了家長和孩子共同提升。 這些特質到底是什么?今天這篇文章就總結一下。希望能幫助家長們積極反?。?strong>孩子的病反反復復,是不是因為我們當父母的還沒做到這幾點? 對孩子的痛苦有同理心 第一點,家長對孩子有較強的同理心。 孩子患了抑郁癥之后是非常痛苦的,內心十分壓抑。他們一想到過去就失落、憤怒,一想到現(xiàn)狀就自卑、絕望,一想到將來就迷茫。他們甚至覺得自己并沒有資格想將來。 還有那些因暴躁易怒、大發(fā)脾氣而被診斷雙相障礙的青少年。從我們的多學科診療模式(MDT)來看,他們并不是典型的雙相,而是被過度診斷的“泛雙相化”。 對比起沒有明顯暴躁易怒的孩子,這部分患者遭受過的疊加性心理創(chuàng)傷更多、程度更嚴重,內心的矛盾和痛苦也更加劇烈。 如果父母能更有同理心,能感受到孩子這種表現(xiàn)背后的極端痛苦,他們也就更容易作出正確的應對。比如利用語言或肢體動作與孩子共情,傾聽孩子的心聲,幫助孩子盡快把情緒平復下來,在這個過程中逐漸修復親子關系。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 我們分享過一篇患者母親的自述,她的孩子被診斷為雙相障礙,吃藥效果不理想,休學在家很長時間,也沒有接受過我們的心理干預。但認真看了我們的文章和視頻后,她和丈夫學會了與孩子共情,很好地平復了孩子的情緒波動。 有一次,她兒子獨自在家,其大量心理創(chuàng)傷突然被激活,想起以前父母對自己的忽視和否定,激動起來把電視砸了。 孩子父親回家后,什么話也沒說,默默把現(xiàn)場收拾了一下,又給兒子端了杯水。 孩子問父親,我砸了東西,不生氣嗎?因為換了以前,他早就挨揍了。 可孩子父親說:“你摔東西的時候,肯定是你心里很難受的時候。如果砸東西能讓你好受些,這些東西算什么,我兒子感覺好點就行?!?/p> 兒子一下感動得抱緊了父親。后來這父子倆的關系好得像鐵哥們一樣,孩子的康復也很快,不久就順利復學了。 點擊回看:兒子被診斷抑郁癥、雙相、懷疑精神分裂癥,我一度想輕生!然而命運的轉機就從我的反省開始…… 所以,家長的共情能力非常重要,非常有利于孩子的負性情緒快速地平靜下來,恢復理性。 那缺乏同理心的父母會怎樣?他們沒法理解孩子的情緒和行為,還可能錯誤解讀,認為孩子得病之后更叛逆、更反常了。有的故意無視,有的更加嚴厲地批評、指責孩子。 孩子得病了,所有的父母都很痛苦、很著急,很想孩子快點好起來。有同理心的家長往往是朝著對的方向努力,修復親子關系和孩子的心理創(chuàng)傷。 而缺乏同理心的家長在對孩子造成傷害的路上越走越遠、越走越深,孩子的病情不斷加重,甚至形成復雜性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C-PTSD),最后表現(xiàn)出各種嚴重的精神心理癥狀。 積極學習科學的精神心理學知識 在同理心方面,母親出于女性特有的細膩和敏感,很可能會稍強一些。但這也不是絕對的,上面例子中的父親就很懂得共情。 除了個人成長經(jīng)歷導致的性格特點之外,同理心與科學精神心理學的知識儲備也有關。家長懂得越多,就越能理解孩子的內心活動規(guī)律,也越能意識到自己的認知邊界,與孩子相處時更加謙卑、平和。 如果家長認為自己的同理心比較弱,難以與別人換位思考、理解別人的感受,甚至給人感覺很固執(zhí)、偏執(zhí)、聽不進意見的話(不排除有可能是偏執(zhí)型人格障礙),那更加建議多學習科學的精神心理學知識。 比如抑郁癥、雙相障礙的知識,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青少年兒童的心理活動變化規(guī)律等,這都有利于提高同理心。 這就說到了第二個特點:家長愿意積極、主動學習科學的精神心理學知識。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 很多人覺得孩子病了,那就帶他們去看醫(yī)生,遵守醫(yī)囑接受治療。如果還要加上心理,那就給孩子找個心理咨詢師,雙管齊下就行了。 有部分精神科醫(yī)生也持有這種觀點,認為醫(yī)生就相當于飛機的飛行員,患者、家屬就相當于乘客。乘客坐上飛機后遵守規(guī)矩、耐心等待到達目的地就行了,不用知道飛機員是怎么開飛機的。 對于部分軀體器質性疾病,這個說法是有道理的。但對于精神心理障礙,還真不是這么一回事。 抑郁癥、雙相障礙等精神心理障礙并不光是臨床醫(yī)學問題,除了涉及精神醫(yī)學外,還涉及科學心理學、教育學等??墒墙^大部分精神科大夫只懂精神醫(yī)學,主要手段就是靠藥物治療和物理治療。 可是這兩種治療方法往往無法徹底解決患者的問題,有的沒有明顯療效,甚至副作用超過了積極作用。 而且國內精神科醫(yī)生緊缺,平均分給每個患者的時間也就10分鐘左右,很多注意事項醫(yī)生根本來不及講。有時,不同專家之間說的還不一樣,家長非常懵圈。 至于心理方面,目前的情況也不樂觀。獲得證書的心理咨詢師/心理治療師很多,但真正有能力的、掌握科學高效方法的人非常少。尤其是容易惡化親子關系、極不適合青少年患者的精神分析流派,在社會上仍非常多見。點擊瀏覽:首次全面揭示:為什么精神分析療法不適合青少年患者? 所以,“專業(yè)的事情交給專業(yè)人員做”,這種想法很美好,但目前在國內外的精神心理領域還遠遠做不到。父母一定要看清現(xiàn)實,不要把孩子康復的希望都寄托在精神科醫(yī)生和心理從業(yè)人員身上。 而且,孩子為什么會得???通過我們的臨床發(fā)現(xiàn),尤其是大量的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記憶修復經(jīng)驗,很大一部分原因與父母的不當教育有關。 最常見的是父母對孩子造成了疊加性心理創(chuàng)傷,導致孩子的負性情緒和扭曲認知不斷惡性循環(huán),最后呈現(xiàn)出學習障礙和抑郁癥癥狀。 還有的是父母或其他家人反復對孩子過度夸獎,形成病理性正性情緒體驗。導致孩子在情緒較好時過分自我肯定,甚至有自負心理,最后導致典型的輕躁狂/躁狂發(fā)作。 只有父母通過積極學習,對此有所意識,改變家庭教育方式,才有可能從根本上解決以上問題,還沒有副作用。而這是吃藥、做物理治療所難以實現(xiàn)的。 在這一點上,大部分患者家長其實站在同一起點上。 很多患者的父母是我的同行,也是醫(yī)生,但他們對精神醫(yī)學了解甚少,心理學更是不懂。有的家長是老師,教學業(yè)務一流,但對孩子的心理一無所知。 有時候反而因為這些家長自身很優(yōu)秀,或職業(yè)特性使然,他們對孩子更加嚴厲,難以扭轉觀念,自我反省的程度更低。他們更加需要從零學起。 所以,無論家長是什么文化水平,無論過去多么“無知”,只要有了學習的意識就是進步,就是孩子加速康復的開始。 懂得從實際出發(fā)解決問題 第三點,不唯上,只唯實,懂得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地解決問題。 上面說過,抑郁癥、雙相障礙等精神心理障礙涉及到多個學科,但大部分精神科醫(yī)生只懂精神醫(yī)學。 但與此同時,精神心理障礙的診斷權和大部分話語權就掌握在精神科醫(yī)生手里。 所以無論是社會大眾、主流媒體,還是上層人物,都習慣性地聽權威精神科專家的,要找就要找最大的醫(yī)院、最有名的專家。 這不是不行,某種程度上,這也是不斷學習、對疾病診療形成更全面認知的必經(jīng)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也確實有部分患者逐步康復了。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 可問題在于,如果看了很多醫(yī)院,孩子的病還是解決不了,那父母就應該學會進行更多的獨立思考和判斷了。 很多父母帶孩子看的醫(yī)生多了,就會發(fā)現(xiàn)一些“問題”: 為什么醫(yī)生能在那么短的時間內下診斷?這過程好像沒有想象中的嚴謹??! 怎么不同專家說的不一樣?都是權威的、很有名的??!到底聽誰的呢? 他們很快就發(fā)現(xiàn)精神心理障礙跟一般的器質性疾病有很大不同,不是通過生化檢查就能發(fā)現(xiàn)病灶和準確診斷的。精神科醫(yī)生下的診斷更像是代表這個學科、或只是個人給孩子貼的分類標簽,但不代表問題的全貌和本質。 他們不一定知道什么是癥狀學診斷、病因學診斷,但明顯感覺出了精神醫(yī)學的局限性。 到了這個階段,他們會更加有意識去了解孩子的問題到底是怎么回事,拓寬認知邊界;對大專家說的話有更理性、客觀的判斷。然后逐漸豁然開朗,對孩子患病的心理根源、過程有了一些分析,并開始自我反省、改變和提升,幫助孩子加快康復。 有時,我們會針對明星、名人患抑郁癥寫一些分析文章,有些網(wǎng)友留言: “想不明白,這些人不缺錢不缺資源,怎么就不找最好的專家呢?” 這就很可能是“唯上”思維,只認專家的所謂級別,以為找最權威的專家就能解決問題了??墒?,大眾所知的國內最權威的專家也只代表精神醫(yī)學??!而心理專家也不見得臨床心理經(jīng)驗豐富,即使經(jīng)驗豐富,更多也是從外顯記憶層面了解并分析人的心理??! 善于將另一半拉到治療同盟中 第四點,善于將另一半拉到治療同盟里,或至少不成為絆腳石。 雖然說父母2人的自我反省、改變和提升對孩子康復都很重要,但在現(xiàn)實中,往往是其中一方先開始改變的。 這一方多見于母親。這里沒有貶低父親的意思,這往往有家庭夫妻分工、男女性格特點的客觀因素。 很多母親已經(jīng)意識到問題所在,改變對孩子的教育方法了,無奈另一半還秉持原來的教育模式。又或者夫妻雙方還是忍不住互相指責、冷戰(zhàn),家庭氣氛壓抑。這都是孩子的情緒波動、病情反復的原因之一。 這時,母親懂得把另一半拉到自己“陣營”里,循循善誘地引導他們也作出積極改變,這就非常重要。在理想狀態(tài)下,父母一起形成合力,孩子的康復速度會大大加快。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 在這一篇文章里,我們提供過具體分析:媽媽如何利用假期,拉近孩子和爸爸的關系,開啟康復的轉折點? 可如果母親經(jīng)過努力,或出于對另一半的了解,認為改變孩子父親的可能性不大,那起碼要幫助孩子與父親適當?shù)母綦x,充當孩子和父親之間的調停人。 而且,母親更加要注意與孩子建立親密的親子關系,走進孩子的內心。即使沒有爸爸的理解,孩子起碼知道我還有媽媽這個堅強的后盾。 我們遇到過的不少患者母親就是優(yōu)秀例子。她們?yōu)榱私档土硪话雽⒆釉斐傻膫Ω冻隽撕芏?,有的甚至可以說是“忍辱負重”。 有位患者樂菱仍在康復期,但父親自我反省不足,甚至跟患者母親鬧離婚,對妻子破口大罵。但患者母親處理得很理性,不但照顧了孩子的感受,還解決了婚姻危機,最后丈夫在自己潛移默化下,終于改變了對孩子的態(tài)度。(相關案例:16歲女孩因抑郁癥休學,卻因父親的話突然復學,背后有什么風險) 堅定地走合適孩子的康復路線 第五點,找到合適孩子的康復路線后,迅速、果斷、堅定地貫徹下去。 孩子剛患病時,家長焦慮、無助、不知所措,在尋醫(yī)問藥的過程中走過“彎路”,這都非常常見,也完全可以理解。 但學習了科學精神心理學知識后,與孩子改善了親子關系之后,家長一定要盡快選擇適合孩子的、孩子也認可的康復路線。不宜抱著僥幸心理一拖再拖。 最常見的是孩子患病休學后,因暫時脫離了學校負性刺激環(huán)境,父母的要求也暫時放松了,孩子的情緒比較穩(wěn)定,甚至表現(xiàn)得非常正常。 很多父母以為孩子的病好了,擅自減藥停藥,不復診,也不找辦法解決心理根源和學習障礙的問題,甚至又恢復對孩子的嚴厲管教。 結果孩子后續(xù)復學失敗,或遇到親子沖突等負性應激事件時,情緒狀態(tài)一落千丈,病情復發(fā)了,甚至比之前還嚴重! 所以,如果家長認準了正確的方向,一定要及時采取行動。不然孩子的病反反復復,很容易錯失了寶貴的成長階段,孩子也會越來越絕望。 總的來說,以上總結了家長能幫助孩子加快康復的5個要點: 家長要有同理心; 愿意學習科學的精神心理學知識; 不唯上,只為實; 善于引導另一半也作出積極改變,或至少不成為絆腳石。 找到合適孩子的康復路線后,迅速、果斷、堅定地貫徹下去。 而這5點又與第2點息息相關。如果沒有相關的知識儲備,理解孩子、改善親子關系、選擇正確的康復路線就無從談起。 對于這個方面,我們在【晴日知識課堂】推出了很多課程,內容包括抑郁癥、雙相障礙、強迫癥、學習障礙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