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浙江省天臺縣城西北13公里的桃源坑中,景區(qū)面積3平方公里。桃源是一處富有神奇色彩的地方,相傳東漢時(shí)剡縣農(nóng)民劉晨、阮肇來此采藥,迷路斷食,摘桃充饑,在桃溪邊遇見二位仙女,偕至洞府,結(jié)為伉儷。平日以對弈為樂。半年后思鄉(xiāng)心切,二女相送出溪口,返家一看,竟已歷七世。后來兩人再度來山,終于修仙上天。這個(gè)故事,始見于南朝臨川王劉義慶的《幽明錄》。其初當(dāng)有所本,后經(jīng)傅益,衍為仙話。 桃源坑是一處深峻的山谷,桃溪隨山曲折,兩岸峭壁參差,若陳列著一扇扇錦繡畫屏,鏡潭簾瀑映帶其間,涉目成賞。誠如清代詩人袁枚所寫的"五步一峰轉(zhuǎn),十步一峰變;重重天塹形,幅幅屏風(fēng)面。神光果離合,青紅遽隱現(xiàn)。"循溪而上,綠水如湖縐舒展,泉聲如佩環(huán)相叩,余韻清遠(yuǎn)。北宋縣令鄭至道邀約同僚學(xué)士游憩時(shí),給它起了一個(gè)富有詩意的芳名,叫"鳴玉澗"。澗東平曠之處,桃花吐艷,落紅飄拂,稱"桃花塢",相傳是劉、阮成仙升天的地方。 桃源坑轉(zhuǎn)過一潭凝碧的"仙女浴盆",迎面是巉巖累累的"老龍噴水"和燕尾瀑。指點(diǎn)南峰"山"形石,右豎酷肖仙女拂袖,駕云踩霧翩翩欲下,這就是"仙女石"。 仙女浴盆此處勢極奇險(xiǎn),須由坑口攀秦游嶺,在水磨嶺頭村前,猿行于絕壁沙峽之間,才能植梯上瞰。三峰之間,林麓疏廣,草石瑰異。憩息其間,令人樂而忘返,故稱為"迷仙塢"。 迷仙塢谷盡路絕之處,一道白練從山坳拋下,簌簌作響,潭水清澈,毛發(fā)可鑒,群峰倒影其中,浮碧蕩翠,醉人心魄。這就是民間傳說中二位仙女解下裙帶化作金橋引渡劉阮的"金橋潭"。潭邊磐石品列。元佑二年(1087年)鄭至道建浮杯亭,仿效蘭亭修禊之舉,酒杯隨澗水蕩漾,在石邊任人俯身拾杯暢飲,偃仰嘯歌,此石名為"會仙石"。 金橋潭由潭邊峭壁攀緣而上,溯流一里,見雙崖逼仄,飛泉下瀉,嵐光掩映,石色欲飛。這時(shí)桃源正源所在。 當(dāng)年徐霞客為之銷魂的地方已經(jīng)攔溪筑壩,"神女石"安然無恙,她們那佇立凝眸西望的姿態(tài),就像在急切盼望劉阮從剡中歸來。壩右羊潭坑,有方形碧潭,下瀉為瀑。 隔著桃源水庫的引水渠可以望見水磨村后的"仙人洞",洞闊十余米,高深均約四米,那方是真正的世外桃源。 "洞門花霧紅成陳,沙麓巖前翠作渦。"這是劉阮與二女恨恨作別的惆悵溪,也是明代地理學(xué)家王土性"儷仙館"遺址,現(xiàn)在建起了桃源電站。每到春日,映山紅漫山遍野,桃花隨水飄飛,九曲桃源溪越發(fā)顯得旖旎。 一 仙洞千年一度閑,等閑偷入又偷回。 桃花飛盡東風(fēng)起,何處消沉去不來。 二 芙蓉脂肉綠云鬟,罨畫樓臺青黛山。 千樹桃花萬年藥,不知何事憶人間。 劉、阮:劉晨、阮肇二人是劉義慶《幽明錄》中記載的人物。 漢明帝永平五年﹐會稽郡剡縣劉晨﹑阮肇共入天臺山采藥﹐遇兩麗質(zhì)仙女﹐被邀至家中﹐并招為婿,半載返家,子孫已過代。阮肇又被稱為阮郎,后亦借指與麗人結(jié)緣之男子。 東風(fēng):春風(fēng)。 《禮記·月令》:“東風(fēng)解,蟄蟲始振,魚上冰,獺祭魚,鴻鴈來。” 云鬟:高聳的環(huán)形發(fā)髻,借指年輕貌美的女子。 唐·杜甫《月夜》:“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span> 罨畫:色彩鮮明的繪畫,多用以形容自然景物或建筑物等的艷麗多姿。 元稹(779-831年) 字微之,河南(今河南洛陽)人。唐朝宰相、著名詩人,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世孫,父元寬,母鄭氏。 年少即有才名,貞元九年(793年),以明經(jīng)登第,十八年,舉書判拔萃科,授秘書省校書郎。元和元年,復(fù)登制舉甲科,授左拾遺,貶河南尉。四年,拜監(jiān)察御史,奉使東川,又分司東臺,以執(zhí)法不回觸怒權(quán)貴,貶江陵士曹參軍。九年,移唐鄧從事,歷通州司馬、虢州長史。十四年,征為膳部員外郎,累遷祠部郎中知制誥、翰林學(xué)士、中書舍人。長慶二年二月,拜相,六月,出為同州刺史。次年,授浙東觀察使。大和三年,入為尚書左丞,尋出為武昌節(jié)度使,卒于鎮(zhèn)。 元稹與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結(jié)為終生詩友,二人共同倡導(dǎo)新樂府運(yùn)動(dòng),世稱“元白”,詩作號為“元和體”,給世人留下“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的千古佳句,其詩辭淺意哀,仿佛孤鳳悲吟,極為扣人心扉,動(dòng)人肺腑。 元稹的創(chuàng)作,以詩成就最大,其樂府詩創(chuàng)作,多受張籍、王建的影響,而其“新題樂府”則直接緣于李紳。名作有傳奇《鶯鶯傳》、《菊花》、《離思五首》、《遣悲懷三首》等?,F(xiàn)存詩八百三十余首,收錄詩賦、詔冊、銘諫、論議等共100卷,留世有《元氏長慶集》。 桃源春曉 作為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劉阮傳說》的發(fā)生地,桃源景區(qū)位于縣城西北13公里上寶相村西北的桃源坑中。桃源坑中一直蒙著一層神秘的面紗。 南朝宋劉義慶的《幽明錄》記載了漢朝剡縣劉晨、阮肇入天臺山采藥遇仙的故事?!疤以创簳浴币虼说妹?。 桃源坑是一處深峻的山谷,桃溪隨山曲折,兩岸峭壁參差,若陳列著一扇扇錦繡畫屏,鏡潭簾瀑映帶其間,涉目成賞,有鳴玉澗、金橋潭、雙女峰、朝陽峰、合翠峰、桃花塢、迷仙塢、會仙石、浮杯亭、惆悵溪等景點(diǎn),無不充滿詩情畫意。 桃源以雙女峰最為著名,北宋鄭至道在《劉阮洞記》中首次點(diǎn)出:“其東峰則危峭拔,儀狀奇?zhèn)?,上有雙石,如綰碼發(fā)髻,遂名之曰:雙女峰?!?/span> 誠如清代詩人袁枚所寫的“五步一峰轉(zhuǎn),十步一峰變;重重天塹形,幅幅屏風(fēng)面。神光果離合,青紅遽隱現(xiàn)?!毖?,綠水如湖縐舒展,泉聲如佩環(huán)相叩,余韻清遠(yuǎn)。 北宋縣令鄭至道邀約同僚學(xué)士游憩時(shí),給它起了一個(gè)富有詩意的芳名,叫“鳴玉澗”,鳴玉澗之上的山坡隱有兩個(gè)非常美麗的山洞,是劉阮遇仙故事的原型洞,名桃源洞。澗東平曠之處,桃花吐艷,落紅飄拂,稱“桃花塢”,相傳是劉晨、阮肇成仙升天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