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沉吟先生 今天開始談詞。 詞是一種配合音樂的詩,詞牌是詞的調(diào)子?!霸~之有圖譜,猶詩之有體格也。詩本于古歌謠,詞本于周詩三百篇,皆可歌”、“夫詞寄於調(diào),字之多寡有定數(shù),句之長短有定式,韻之平仄有定聲,杪忽無差,始能諧合。否則,音節(jié)乖舛,體制混淆,此圖譜之所以不可略也。”(《欽定詞譜·序》)?!霸~者,古樂府之遺也。前人按律以制調(diào),后人按調(diào)以填詞。”(《欽定詞譜》)。 因此,先有調(diào)子,然后根據(jù)調(diào)子填詞,所以詞的格律比之詩更為繁復(fù)嚴格。 詞調(diào)究竟有多少?各詞譜所采不一。有專收常用調(diào)者,如舒夢蘭之《白香詞譜》等,有兼收并蓄者,如《欽定詞譜》、萬樹《詞律》等。《欽定詞譜》收錄8冊40卷826調(diào),2304體?!对~律》連同《拾遺》、《補遺》三部分共4冊27卷891調(diào),1680體?!稓v代詩馀》收錄4函100卷733調(diào),1505體。潘慎《詞律辭典》收錄1242調(diào),3412體,在我眼界之內(nèi),應(yīng)該是迄今為止最為齊全的了。 那么是否已經(jīng)把詞調(diào)收采無遺了呢?可以肯定的是,沒有。 自宋以降歷金元明清,迄于近代,各詞人做了不少自度曲,散見于各家別集,而別集又汗牛充棟。所以可以肯定的是,仍有不少“滄海遺珠”。 字數(shù)最少的詞牌是《采?!?、《竹枝》,均只有14字。最長的一般公認為《鶯啼序》,240字。但根據(jù)本人所藏之《詞律辭典》,清人顧貞觀自制曲《梅影》,三疊273字。應(yīng)為迄今為止最長的詞牌。 詞產(chǎn)生于隋唐時期。南宋張炎的《詞源》說:“粵自隋唐以來,聲詩兼為長短句?!?/span> 張炎不僅明確指出詞興起的時間,而且還說明了與音樂的關(guān)系和長短句的體式。宋人王灼在《碧雞漫志》中也稱:“蓋隋以來,今之所謂曲子者漸興,至唐稍盛?!奔戎该鳌扒釉~”于隋唐漸盛,又說明其稍盛于唐。 從敦煌石室發(fā)現(xiàn)的曲子詞來看,詞本起源于民間,唐代逐漸引起詩人注意。李白就寫過《憶秦娥》和《菩薩蠻》,中唐詩人張志和、劉禹錫、白居易也有詞作,但還遠未成氣候,在文壇上屬于打醬油的小弟。 詞在文學(xué)上的地位確立,是在晚唐五代。 清末在敦煌石室中發(fā)現(xiàn)大量唐五代寫本,其中有一部分曲子,后編輯整理成《敦煌曲子詞集》三卷,共一百六十二首,成為現(xiàn)存唐五代詞民間創(chuàng)作的匯總。較多為描寫愛情的詞作,生活氣息濃郁,風格樸素自然。 叵耐靈鵲多謾語,送喜何曾有憑據(jù)。幾度飛來活捉取,鎖上金籠休共語。比擬好心來送喜,誰知鎖我在金籠里。欲他征夫早歸來,騰身卻放我向青云里。(敦煌曲子詞《鵲踏枝》) 更重要的是,溫庭筠、韋莊、馮延巳等填詞較多的詞人出現(xiàn),標志著詞開始逐漸興起。 晚唐五代詞從藝術(shù)流派來看,前蜀及后蜀詞人上承溫庭筠、韋莊而成為“花間派”。趙崇祚所編《花間集》錄有溫庭筠以下晚唐五代詞家十八人作品五百多首,多寫男女相思及女性風韻。 “我愛你,心肝……”,“我想你,寶貝兒……”,“來,我打你一下,輕輕的”,“不嘛……” 是為花間派:花間,月下,鴛鴦,蝴蝶。 以馮延巳、李煜為代表的南唐詞是另一派。馮延巳也多寫男女之情,但較婉麗含蓄,意境深微,對北宋詞壇很有影響,“堂廡特大,開北宋一代風氣”(王國維《人間詞話》)。 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馮延巳《謁金門》) 中主:“吹皺一池春水,干卿底事(跟你有雞毛關(guān)系)?”,延巳答云:“未如陛下'小樓吹徹玉笙寒’”,李璟:哈哈,哈哈…… 吹皺一池春水遂流傳天下。 李煜詞前期反映宮廷生活,亡國后作為階下囚。情凄意苦,怨愁哀切,一江愁水向東流,開拓了詞的抒情道路。即便是風和日麗,讀李煜的詞,也是滿目凄風苦雨,不見二兩陽光。但“詞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王國維《人間詞話》)。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yīng)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虞美人》)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浪淘沙》)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胭脂淚,留人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相見歡》) “詞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宮之中,長于婦人之手,是后主為人君所短處,亦即為詞人所長處?!?/span> 王國維說,這么好的詞,怎么就寫得出來了啊?“赤子之心”四個字啊,這四個字,當皇帝,害了他,做詞人,成就了他。 愁啊愁,愁就白了頭。 宋代是詞進入繁榮的極盛時期,宋詞是宋朝真正的“一代之文學(xué)”。 據(jù)唐圭璋編《全宋詞》的統(tǒng)計,作者一千三百余家,作品兩萬首左右,可謂蔚為大觀。 早期的作者,晏殊、歐陽修也。 晏、歐之詞主要是小令,在藝術(shù)風格上承襲著晚唐、五代輕柔婉麗的詞風,但清爽明朗,含蓄而有韻致,語言清麗而不濃艷。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晏殊《鵲踏枝》)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晏殊《浣溪沙》) 把酒祝東風,且共從容。垂楊紫陌洛城東。總是當時攜手處,游遍芳叢。 聚散苦匆匆,此恨無窮。今年花勝去年紅??上髂昊ǜ茫c誰同?(歐陽修《浪淘沙》)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shù)。玉勒雕鞍游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 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歐陽修《蝶戀花》) 至于范仲淹,詞作雖然不多,然而那反映邊塞生活的《漁家傲》,感慨蒼勁,由內(nèi)容到形式都有新的拓展。 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xiāng)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范仲淹《蘇幕遮·懷舊》)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范仲淹《漁家傲·秋思》) 柳永、蘇軾、周邦彥是北宋詞壇的三個重要作家,對詞的發(fā)展有重要貢獻。 柳永精通音律,出入舞榭歌樓,多寫妓女的生活心理、旅人行役之苦、都市繁華等等。由于內(nèi)容豐富復(fù)雜,短小的小令不能容納,于是拓展為“音律諧婉,詞意妥帖,承平氣象,形容盡致”的慢詞(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同時采用民間口語入詞,具有淺近俚俗的特點,因而風行一時,“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葉夢得《避暑錄話》),應(yīng)該類似于今天的《兩只老虎》《生日歌》之類的,誰都能唱兩句。所以柳三變應(yīng)該是當時最出名的通俗歌曲作家。 但出名歸出名,就是考不上。 公元1009年,柳永同學(xué)去考公務(wù)員。 宋真宗:不好好讀書,整天寫小黃文,滾滾滾,有多遠滾多遠。(讀非圣之書,屬辭浮糜,皆嚴遣之) 柳七不開心了:誰稀罕,功名塵與土,勞資有詩和遠方。(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宋真宗聽了,笑得很陰險:I 等 YOU! 過了幾年,柳永同學(xué)又去考試。 宋真宗:要什么功名,拿著你那讓廣場舞大媽合不攏腿的詞,有多遠滾多遠(好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詞去。) 柳永:這可是你讓我寫的。此后,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 第四次落第后,一怒之下,勞資不玩了,走還不行嗎?于是有了那首著名的《雨霖鈴》: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fā)。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jīng)年,應(yīng)是良辰好景虛設(shè)。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柳永跟誰說,我們管不著了。我們說蘇軾。 “眉山蘇氏一洗綺羅香澤之態(tài),擺脫綢繆宛轉(zhuǎn)之度,使人登高望遠,舉首高歌,而逸懷浩氣,超然乎塵垢之外?!保ê毒七呍~序》) 才華超群的蘇軾,打破了“詞為艷科”的傳統(tǒng)觀念,拓寬了詞的表現(xiàn)領(lǐng)域,創(chuàng)造了新的藝術(shù)意境?!靶绿煜轮?,弄筆者始知自振”(《碧雞漫志》),開創(chuàng)了詞中的豪放一派,這是蘇軾的重大貢獻。 東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謳,因問:“我詞何如柳七?”對曰:“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zhí)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xué)士詞須關(guān)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睎|坡為之絕倒。(俞文豹《吹劍錄》)。 幕士這個馬屁拍得“絕倒”。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yīng)笑我,早生華發(fā)。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念奴嬌·赤壁懷古》) 另外,王安石的《桂枝香》,賀鑄的《六州歌頭》等詞作,都和蘇詞相互呼應(yīng)。 但是,蘇詞豪放卻不粗獷,而是情致曠達,意味韶秀。誠如周濟所說:“人賞東坡粗豪,吾賞東坡韶秀。韶秀是東坡佳處,粗豪則病也。” 無情未必真豪杰,東坡豪放,又何嘗無細膩之處?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v使相逢應(yīng)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水龍吟·次韻章質(zhì)夫楊花詞》)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水調(diào)歌頭》) “中秋詞自東坡《水調(diào)歌頭》一出,余詞盡廢”,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其他的可以扔了。 至于蘇門詞人秦觀,成就較高,但其詞風近柳永而不同于蘇軾。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鵲橋仙》) 單此一首,便勝卻他人無數(shù)。 北宋后期的周邦彥,精音律,能創(chuàng)新詞,尤工慢詞。其詞富麗精巧,渾厚和雅,被人尊為“冠冕詞林”的“正宗”。尤其他所標舉的婉約一派,對南宋詞壇的姜夔、張炎等很有影響。與蘇軾為代表的豪放派,形成了宋詞的兩大美學(xué)流派。 北宋末年登上詞壇的女詞人李清照,早年多寫離愁別恨,南渡后以活潑流麗、深婉動人的語言,多寫國破家亡的沉痛情思。前人以清照為婉約派正宗,與豪放派代表詞人辛幼安(棄疾)并稱濟南二安。“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極是當行本色。”正是道出了二人藝術(shù)上的相通之處。 同為“當行本色”,李后主為不涉世事之赤子之心,李易安為飽經(jīng)憂患后回歸之本心。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yīng)是綠肥紅瘦。(《如夢令》)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一剪梅》)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wù)f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武陵春·春晚》)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jié)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醉花陰》) 沒錯,人比黃花瘦?,F(xiàn)如今,有多少女孩子哭著喊著要減肥?多讀書,多寫詩就好了。 靖康之變后,詞的發(fā)展與抗金反降、誓雪國恥的時代脈搏一起跳動。 先有李綱、岳飛等抗金將領(lǐng),后有張元干、張孝祥、辛棄疾、陳亮、劉過、楊炎等人繼起。 張元干、張孝祥等人主張抗敵收復(fù)國土,但壯志難酬,詞作沉郁悲壯。張孝祥在建康留守席上賦《六州歌頭》,激情噴涌,慷慨悲涼。張浚熱血沸騰,將碗筷一推,尼瑪勞資不吃了,金人未滅,何以食為! 來看看這首詞。 長淮望斷,關(guān)塞莽然平。征塵暗,霜風勁,悄邊聲。黯銷凝。追想當年事,殆天數(shù),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隔水氈鄉(xiāng),落日牛羊下,區(qū)脫縱橫??疵跸C,騎火一川明。笳鼓悲鳴,遣人驚。 念腰間箭,匣中劍,空埃蠹,竟何成。時易失,心徒壯,歲將零。渺神京。干羽方懷遠,靜烽燧,且休兵。冠蓋使,紛馳騖,若為情。聞道中原遺老,常南望、翠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憤氣填膺,有淚如傾。 “使行人到此,忠憤氣填膺,有淚如傾”,感情哪里比“怒發(fā)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淡了呢?“念腰間箭,匣中劍,空埃蠹,竟何成”,怨氣哪里比“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差了呢? 然而,更加熱血噴涌,橫刀立馬躍上詞壇,差點把欄桿拍斷的是辛棄疾。 辛棄疾是南宋偉大的愛國詞人,他用詞來抒發(fā)抗金雪恥的豪情壯志,以及不能施展抱負的滿腔悲憤,指責朝廷的投降屈辱政策。流傳下來的六百多首詞,不僅內(nèi)容充實深厚,藝術(shù)上也是極富獨創(chuàng)精神。繼承蘇軾的豪放詞風,進一步擴大題材,達于無事不可入詞之境,同時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揮詞抒情、狀物、敘事及議論的各種藝術(shù)功能,極大擴展了詞的表現(xiàn)藝術(shù)。劉克莊在《后村詩話》中說:“大聲鏜鎝,小聲鏗鍧,橫絕天下,掃空萬古。其秾麗綿密處,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指出了辛詞雖以豪放剛健為主要特色,但也有秾麗綿密似晏幾道、秦觀之處。 就開拓詞的境界而言,如果說蘇軾是以詩為詞,辛棄疾則是以文為詞,打破了兩者的界限又符合詞的音律,有詞的韻味,其藝術(shù)技巧已臻爐火純青之境。范開評辛詞云:“其詞之為體,如張樂洞庭之野,無首無尾,不主故常;又如春云浮空,卷舒起滅,隨所變態(tài),無非可觀。”(《稼軒詞序》)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yīng)羞見,劉郎才氣??上Я髂?,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盈盈翠袖,揾英雄淚。(《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zhuǎn),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青玉案·元夕》) 綠樹聽鵜鴂,更那堪、鷓鴣聲住,杜鵑聲切。啼到春歸無啼處,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間離別,馬上琵琶關(guān)塞黑,更長門、翠輦辭金闕,看燕燕,送歸妾。 將軍百戰(zhàn)身名裂,向河梁、回頭萬里,故人長絕。易水蕭蕭西風冷,滿座衣冠似雪。正壯士、悲歌未徹。啼鳥還知如許恨,料不啼清淚長啼血,誰共我,醉明月?(《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 其他如《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南鄉(xiāng)子·等京口北固亭有懷》《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語以寄》等莫不悲壯激烈。 但與蘇軾一樣,豪放不代表無細膩之處。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清平樂·村居》) 與辛棄疾交誼很深的陳亮、劉過和稍后的劉克莊、劉辰翁等人,在關(guān)心民族命運方面,與辛棄疾是一脈相承的,形成了南宋中葉以后很有聲勢的愛國詞派。 同時期與辛派詞風迥異的,是被后人稱為“雅正派”的詞派。代表人物為姜夔、史達祖、吳文英與后來的周密、王沂孫、張炎等,講究音律,注重詞藻,好用典故,成為南宋后期以格律為主的宗派。 姜夔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精于音律,自創(chuàng)了不少新樂譜,詞作少數(shù)反映抗金,多詠物紀游及感嘆身世飄零之作,清空精妙,含蓄婉轉(zhuǎn),自度曲《暗香》、《疏影》最為人稱賞傳誦。 那年那月那日,姜白石為范成大寫了兩首曲子,即為《暗香》、《疏影》,又作詞又譜曲,服務(wù)周到,范大人一開心,就將自己心愛的侍女小紅送給姜夔,小紅色藝雙絕,姜白石也大喜,于是又詩興大發(fā):“自作新詞韻最嬌,小紅低唱我吹簫……” 別人在將軍百戰(zhàn)身名裂,至不濟也在鋤豆、織雞籠、剝蓮蓬,而他在吹……簫。 所以在詞史上,終是差了蘇、辛等人那么一丁點?!霸佄镏~,自以東坡《水龍吟》為最工,邦卿《雙雙燕》次之。白石《暗香》、《疏影》格調(diào)雖高,然無片語道著,視古人“江邊一樹垂垂發(fā)”等句何如耶?”、“白石寫景之作,如“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數(shù)峰清苦,商略黃昏雨”、“高樹晚蟬,說西風消息”,雖格韻高絕,然如霧里看花,終隔一層。”(王國維《人間詞話》)。張炎在《詞源》中說“夢窗如七寶樓臺,眩人眼目,折碎下來,不成片段?!边@雖然是評吳文英的詞作,但也可看做是對“雅正派”詞人的批評。 至于陸游,主要致力于詩,對作詞興趣不大,與其詩相比,陸游的詞數(shù)量并不多。但陸游才氣超然,也有一些名篇。題材內(nèi)容一為戎馬生涯,一為兒女情長。尤其是與其妻唐婉一段短暫的悲劇婚姻,因《釵頭鳳》一詞而流傳近千年。 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關(guān)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訴衷情》) 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墻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ā垛O頭鳳·紅酥手》) 唐婉則另填一首《釵頭鳳》相答。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曉風干,淚痕殘。欲箋心事,獨語斜闌。難,難,難!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聲寒,夜闌珊。怕人尋問,咽淚裝歡。瞞,瞞,瞞! 我再去哭會兒。 元蒙大軍南侵之時,出現(xiàn)了李伯曾、陳人杰、文天祥等詞人,追步辛棄疾,為南宋末年的詞壇又增添了耀眼光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