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大新聞是Facebook改名為Meta, 展示其全力押注元宇宙的決心。 我和周圍的朋友聊,大家普遍對元宇宙持一種觀望態(tài)度,甚至是負面評價。 我想原因就是:我們被忽悠的次數太多了,看到又一波不切實際的熱詞來洗腦,早已麻木了。 元宇宙這個詞是 Neal Stephenson 在29前年的小說《雪崩》中提出來的,這本書創(chuàng)造了兩個詞,先后大熱起來。 一個叫Avartar(化身), 這個詞在虛擬世界《Second Life》 中完成了啟蒙, 然后又通過電影《Avartar》實現了普及,可笑的是國內把它翻譯成了《阿凡達》 另外一個詞就是Metaverse(元宇宙),意思是基于虛擬現實的互聯(lián)網。 早在18年前, 虛擬世界《Second Life》 就上線了,在這里邊, 每個人都可以選擇一個自己的Avartar,在這個虛擬世界中走動、飛行、跳舞、交友。 還可以買賣、出租土地,創(chuàng)造、買賣虛擬商品,有人就通過倒賣地皮成了百萬富翁。 Second Life 就是現實世界的映射, 很多巨頭為了宣傳自己,都在里邊為自己的企業(yè)“買地”,蓋房子,建立企業(yè)形象。 在里邊還可以開個會啥的: 甚至有國家在里邊建立了虛擬大使館,總統(tǒng)候選人還在里邊建立建立競選總部, 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在里邊建立了虛擬課堂。 那熱度,可比現在的元宇宙火太多了。 可是沒過幾年,這里邊城市就真的成了空空蕩蕩的鬼城。 為什么會這樣? 沉浸感!! 《Second Life》人機交互、沉浸感實在太差,這是個桌面軟件, 我得用鼠標和鍵盤費力地操作我的Avatar,別人看到的是一成不變的Avatar的臉, 我的肢體動作、喜怒哀樂根本沒法實時體現。 每時每刻,我的感受就是我在使用一個工具,而不是在虛擬世界中生活。 18年過去了,智能手機出現了,5G出現了,AI出現了,VR出現了,但是依然搞定沉浸感, 實際上,連VR頭盔的眩暈問題都解決不了。 2009年又出現了《Minecraft》,玩家可以在游戲的三維空間內任意創(chuàng)造,可以伐木、挖礦、捕獵,與其他人交互。 2021年, “元宇宙第一股”Roblox上市, 市值最高竄到了500億美元,Roblox的最大特點是所有游戲內容是用戶自己創(chuàng)造的,玩家可以通過“Roblox Studio”在類似樂高模型般的3D世界中自己創(chuàng)造游戲,開放給別人去玩。 看看《Minecraft》和《Roblox》的畫面,是不是和你想象的虛擬世界想去甚遠? 我覺得它們就是在技術沒法突破的情況下,改變了思路,不追求逼真性、沉浸感,主要關注游戲性。 他們本質上社交游戲,只不過是在一個非常粗糙的3D世界中來玩, “元宇宙”正好變成一種可以用來營銷的概念。 為什么元宇宙會火呢? 一方面,移動互聯(lián)網紅利消失。大家可以想一想,還有哪些領域移動互聯(lián)網還沒有進入。如果不尋找新的增長點,這些上市公司的股票就不好看了。 有個小道消息說,一家上市游戲公司的老板要求公關部門積極聯(lián)絡媒體,把公司往元宇宙上靠。似乎只要稍微跟元宇宙沾邊,就能享受到資本熱捧的紅利。 2020年的疫情也是一個重要推手,大家在家里憋著, 很容易想到,如果能進入一個虛擬世界社交、辦公該多好! 真正的元宇宙是像《頭號玩家》、《真名實姓》、《雪崩》中描述的那樣,戴上沒有眩暈感的頭盔,穿上可以對身體產生可以反饋的衣服,在虛擬世界中,以符合人體功能學的方式舒適地交互。 人腦是個非常敏感的系統(tǒng),想要欺騙它需要極為強悍的計算和通信能力,雖然現在5G、AI、VR顯示等技術進展很大,但距離真正的元宇宙還相差十萬八千里。 不過,先忽悠起來再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