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和帝永元四年(公元102年)班超回國,由戊己校尉任尚代理西域都護。任尚不聽班超的告誡,對西域各國管理不當(dāng)。安帝延平元年(公元106年)九月,西域諸國反叛,進攻駐疏勒的任尚。公卿認(rèn)為:''西域遙遠阻隔,經(jīng)常反叛,官兵屯田,經(jīng)費消耗不止。''第二年六月,朝廷撤銷了西域都護,撤回了柳中屯田的官兵。 西域各國和漢朝斷絕以后,北匈奴乘機用兵威脅,迫使他們臣服,一起侵犯漢朝邊境。敦煌太守曹宗十分憂慮,向朝廷請示,派遣代理長史索班率領(lǐng)一千多人屯駐伊吾,招撫西域各國。于是車(ju)師前王和鄯善王再度前來投降。永寧元年(公元120年)三月,北匈奴率領(lǐng)車師后王軍就,殺死敦煌長史索班等人,乘勝趕走車師前王,控制了西域北道。鄯善危急,向曹宗求救。曹宗向朝廷請求出兵五千,攻擊匈奴,以報索班被殺之恥,并乘勢收復(fù)西域。朝中公卿大多認(rèn)為,應(yīng)該關(guān)閉玉門關(guān),隔絕西域。鄧太后聽說軍司馬班勇有其父班超的風(fēng)度,便召他到朝堂詢問。 班勇說:"從前孝武帝憂患匈奴強盛,開通了西域,切斷了匈奴的右臂。光武帝中興大業(yè),未顧及外事。所以匈奴自恃強大,驅(qū)使各國。到了永平年間,匈奴再次進攻敦煌,河西諸郡大白天都要關(guān)閉城門。孝明帝(劉陽)深謀遠慮,制定國策,派虎將(竇固、耿忠等)出征西域,匈奴逃到遠方,邊境才得安寧;一直到永元年間(漢和帝劉肇),西域沒有不內(nèi)附漢朝的。后來發(fā)生羌亂,與西域再度中斷。于是北匈奴又派使者,責(zé)備各國拖久貢物,提高價值,嚴(yán)格規(guī)定繳納期限。鄯善、車師心懷怨憤,思念依附漢朝的快樂,又沒有辦法。從前西域之所以時常發(fā)生叛亂,都是由于漢朝官員管理不當(dāng),危害他們的緣故。 "如今府藏未充,兵無后繼,曹宗他們?yōu)榱藞蟪鹧u,不衡量當(dāng)前的利弊,要在遙遠的荒原建功,成功的可能無萬分之一;如果導(dǎo)致連年戰(zhàn)爭,則后悔晚矣。臣認(rèn)為不能批準(zhǔn)曹宗的請求。從前敦煌有營兵三百人,現(xiàn)應(yīng)當(dāng)恢復(fù),重新設(shè)置西域副校尉,駐扎敦煌;再派西域長史率兵五百人駐扎樓蘭,在西方擋住焉耆qí、龜茲qiū'cí的道路;向南邊為鄯善、于闐tián壯膽;北邊抵抗匈奴;東方捍衛(wèi)敦煌,這樣最好。" 公卿們紛紛主張放棄,班勇一一反駁。最后鄧太后同意班勇的建議,恢復(fù)敦煌營兵,置西域副校尉居敦煌,但是未能出境。其后,匈奴與車師后部仍然入侵,河西大受其害。延光二年(公元123年)四月,安帝任命班勇為西域長史率兵五百屯駐柳中。 延光三年,春,正月,班勇到樓蘭。因為鄯善王歸附,特別加贈三枚印綬;而龜茲qiū'cí王白英仍然懷疑不定。班勇用恩德和信義進行開導(dǎo),白英就帶領(lǐng)姑墨、溫宿兩國國王,自縛向班勇投降。班勇乘機征發(fā)他們的一萬多騎兵。到車師前王王庭,在伊合谷趕走匈奴伊蠡lǐ王,收容車師前王軍隊五千多人。于是車師前部開始重新歸附漢朝。班勇回到柳中屯田。延光四年,秋,七月,班勇征發(fā)敦煌、張掖、酒泉六千騎兵和鄯善、疏勒、車師前部的兵馬攻擊后部王軍就,將他打得大敗,斬俘八千多人,生擒軍就和匈奴持節(jié)使者,將他們拖到索班殉難處斬首,首級傳送京師。永建元年(公元126年)冬,十月,班勇重立車師后部故王子加特奴為王;又派別校誅殺東縣彌王,重立其國人為王,于是車師六國全部平定。班勇又征發(fā)諸國兵攻擊匈奴,呼衍王逃走,他的兩萬多人都投降。生擒單于堂兄,班勇派加特奴親手?jǐn)亓怂?,以讓車師、匈奴結(jié)下仇怨。北匈奴單于親率萬多騎兵侵入車師后部,到了金且谷;班勇派假司馬曹俊救援,單于退走;曹俊追擊,斬殺其貴人骨都侯。于是呼衍王遷徙到居枯梧河。從此,車師再無匈奴人的痕跡。 西域城郭各國都?xì)w服了漢朝,只有焉耆王元孟未降。班勇上奏請求攻打他。永建二年三月,順帝派敦煌太守張朗率河西四郡兵馬三千人配合班勇,并發(fā)各國兵四萬多人分兩路進攻。班勇從南道,張朗從北道,約定日期一同到焉耆qí。張朗先前有罪,想立功贖罪,就先到爵離關(guān),派司馬率兵提前開戰(zhàn),斬首和俘獲了兩千多人。元孟派使者求降。張朗徑自進入焉耆qí,接受投降而還。張朗被免除了誅殺,而班勇卻因后到而被下獄,后免死革職還鄉(xiāng)。 順帝永建元年(公元126年)先前智戰(zhàn)羌兵的虞詡升任司隸校尉。請看《虞詡朝堂斗奸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