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攸在官渡之戰(zhàn)立下大功,曹操并沒有立刻處死他,而是忍耐了兩年后才將他處死。 那么,許攸對于曹魏來說,功是幾何?過又是幾何呢? 許攸其人如果翻開歷史,你會發(fā)現(xiàn)許攸并非普通的謀士。他為人比較張揚,也很有自己的想法。 漢靈帝尚在世之時,許攸便不安分了,他與冀州刺史王芬等人圖謀廢帝,另立新君。曹操雖為一代梟雄,但接到許攸的邀請后,仍表示拒絕。 雖然,許攸他們的計劃最后落空了,但由此可見,許攸此人并非善茬。 許攸從小與袁紹、曹操關系匪淺,常撮合他們聯(lián)盟,因此便有了袁紹為盟主、曹操為奮武將軍的伐董聯(lián)盟。當時,袁紹實力最為強大,許攸選擇依附袁紹,成為其麾下謀士。 許攸倒戈10年后,天下早已沒有董卓,昔日盟友袁紹和曹操終于刀戈相向。 彼時袁紹占據(jù)整個河北地區(qū),而曹操則占據(jù)長江和黃河之間的東部平原。許攸,家眷全在冀州,在官渡之戰(zhàn)前,他并沒有叛變袁紹的理由。 那么,到底是什么讓許攸決定臨陣倒戈呢? 一、袁紹的剛愎自用 當時,袁紹與曹操對峙于官渡,一條渠水使得雙方暫時陷入僵局,當然,他們并不是在緬懷項羽和劉邦的鴻溝之盟(渠水在秦朝末年叫鴻溝),而是在思考如何破局。 這時,袁紹方的兩位謀士為他提供了兩條建議。 沮授:袁軍兵多戰(zhàn)斗力弱、物資充足,曹軍兵少戰(zhàn)斗力強悍、糧草短缺,宜持久戰(zhàn)取勝。另外,增派兵力保護糧草安全。許攸:曹操傾巢出動,許都防守空虛,如派一支騎兵連夜突襲,則可攻陷許都。奉天子伐曹操,師出有名,曹操被動且腹背受敵,必敗無疑。兩位謀士對當時形勢可謂是洞察如微,如果袁紹采納其言,曹操將陷入困境。然而,袁紹自恃兵多糧廣,他想得更多的是,通過親手抓住曹操來顯擺自己的實力。于是,他對兩人的建議不屑一顧。眼看著戰(zhàn)機稍縱即逝,許攸由是心生怨恨。 二、家人被捕 當然,諫言被否在袁紹那里似乎是家常便飯,田豐、沮授無一例外。許攸不會為了公事就臨陣叛逃。 荀彧曾說過:許攸貪而不治,審配專而無謀,此數(shù)人者,勢不相容,必生內(nèi)變。 原來,許攸貪婪過度,放縱家人,而審配專權,沒有謀略。他們雖同在袁紹麾下效力,卻早就是當面笑呵呵,背后戳一刀。 此次,許攸從征,而審配留守,恰好許攸家人犯法,審配當然不會放過這樣的好機會,立刻將他們下獄。而恰恰是審配在后院放的這把火,成為壓倒許攸的最后一根稻草。許攸因此惱羞成怒,連夜投奔曹操。 許攸建功正如沮授所言,曹操當時已經(jīng)陷入困境,不但前有強敵,后方還有劉備在潁川、汝南騷擾。更致命的是,大戰(zhàn)當前,后方民心不安,此時催征軍糧更容易激起民變。因此,曹操不得不陷入長平之戰(zhàn)時趙國同樣的困境,僅憑著荀彧、荀攸的激勵在苦苦支撐。 曹操此刻有兩種選擇,但是都難以執(zhí)行。 要么借糧,而荊州劉表早已和袁紹暗通曲款,不出手偷襲就謝天謝地了,怎么可能出手相救?其他諸侯則更樂意做壁上觀。因此,這條路不可行。要么速戰(zhàn)速決,如果袁軍糧草被銷毀,那么袁紹優(yōu)勢便不在,曹操就有機會反轉。關鍵,袁紹的糧草運輸計劃,他從何而知呢? 這時,許攸及時出現(xiàn),為其帶來了袁紹方的情報:袁軍糧草安放于故市、烏巢,且守備不嚴,如果出騎兵焚毀其糧草物資,那么,不日,袁軍便將潰散。 說實話,此時的許攸就如法正一樣,法正將劉備從困境中解救出去,而許攸同樣也帶著曹操走出了逆境。 曹操當時確實非常感激許攸,聽聞他的到來,完全不顧自身形象,光著腳便跑了出去迎接他。然而,正是曹操的熱情,讓許攸一下子忘乎所以,從此居功自傲。 許攸之死許攸始終是貪婪之人,他經(jīng)常在大庭廣眾之下,對曹操說:“曹阿瞞,要不是我,你得不到冀州!” 也許,許攸是在不斷提醒曹操,不要忘記報答自己。然而,俗話說得好,言多必失,許攸的這番言論最終為自己招來了殺身之禍。 結語:許攸,曹操的發(fā)小,曾挽救曹操于危難之間,為何會被曹操殺害?他并非招人嫉妒而死,而是死于自己的居功自傲,忘乎所以。 關于許攸之死,你怎么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