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小青綠法技法解析淺絳法著色的第一步完成后,在原來色調(diào)的基礎上,用石綠、石青等礦石顏料,薄薄地加以渲染,使原來的淡彩,色彩更豐富秀美,但仍能見墨骨皴法。這種方法被稱為“小青綠法”。 圖一是明代仇英《歸汾圖卷》局部。畫中石塊上部著色以石青為主,漸下漸薄,轉(zhuǎn)為赭色。墨骨皺法簡潔,最后也未另加任何顏色的彼和苔點,更顯質(zhì)樸。 圖二是近代吳湖帆《浮巒暖翠圖卷》局部,畫中前面山石均以很薄的石青、石綠加以渲染,山巒中間平地以淡赭石渲染,使山石間隔分明。后面的山巒以赭石多層渲染后,再以赭石(看似略調(diào)朱色)加以勾皴點苔,既襯托出前面的山頂,也體現(xiàn)了“浮巒暖翠”的主題。 小青綠法技法說明圖一、首先決定石塊的色調(diào),做到心中有數(shù)。用淺絳法著色,筆內(nèi)殘留顏色不要洗去。略蘸薄石綠、再在筆頭調(diào)薄石青(一般用三青、三綠,因頭號太深、四號太粉),以側(cè)鋒運筆,自上而下,筆中含色漸下漸淡,直至基本用完。由于石青、石綠是礦物質(zhì)顏料,具遮蓋力,故顏色不宜太厚,否則易膩。 圖二、根據(jù)圖一的色調(diào),以深一級的顏色略加皴線(在山石太光潔處,或不夠厚實處加皴),皴法與墨骨要一致。最后略施苔點,亦可不畫苔點,這些都要根據(jù)畫面需要而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