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奇葩:一詩四“嫁” 雪岸 近日,草擬《鄭獬,一個豐滿感人且勵志的狀元形象》之二《承前啟后的唐風(fēng)宋音》一文,反復(fù)閱讀了安陸北宋四狀元之一的鄭獬的《涢溪集》、《幻云居詩稿》(見《兩宋名賢小集》),并參閱了錢鐘書的《宋詩選注》,以及宋元明清(主要是宋)有關(guān)鄭獬書文記載,發(fā)現(xiàn)了北宋時的一朵奇葩,就是一詩四”嫁“(注①鄭獬、王珪、秦觀、王安石之寄程公辟【程給事】詩影印本截屏)。筆者想起史上有所謂一女嫁幾夫之故事,故在此將這首詩比喻為一美女, 同時花落四家,故稱之為“嫁”。 宋·鄭獬《涢溪集》卷二十七《寄程公辟》(注云:“念昔都門手一攜,春禽幾向苧蘿啼。夢回金殿風(fēng)光別,吟到銀河月影低。舞急錦腰迎十八,酒酣金盞照東西。何時得遂扁舟去,雪棹同君泛剡溪?!倍奸T,京都城門、都中里門,借指京都。春禽,指春鳥。 苧蘿,山名,西施的代稱,泛指美女。十八,指“花十八”,為“六么”曲中的一疊,“花十八”前后十八拍。金盞(金盞)亦作“ 金琖 ”,酒杯的美稱。剡溪,水名,曹娥江的上游,在浙江嵊縣南。 宋·王珪《華陽集》卷四《寄公辟》云:”念昔都門手一攜,春禽爭向苧蘿啼。夢回金殿風(fēng)光別,吟到銀河月影低。舞急錦腰迎十八,酒酣玉盞照東西。何時得遂扁舟去,雪棹同君訪剡溪。” 宋·秦觀《淮海后集》卷四《寄公辟》云:“憶昔都門手一攜,春禽爭向苧蘿啼。夢回金殿風(fēng)光別,吟到銀河月影低。舞急錦腰迎十八,酒酣玉盞照東西。何時得遂扁舟去,邂逅從君訪剡溪?!?/strong> 宋·王安石《王荊公詩注》卷三十七《寄程給事》云:“憶昔都門手一攜,春禽爭向苧蘿啼。夢回金殿風(fēng)光別,吟到銀河月影低。舞急錦腰迎十八,酒酣玉盞照東西。何時得遂扁舟去,邂逅從君訪剡溪?!?/strong> 要說有什么不同的話,從詩題上看,鄭獬詩題為《寄程公辟》;王珪與秦觀詩題完全相同,均為《寄公辟》;王安石則為《寄程給事》。從詩句上看,差別一在首句第一字,鄭獬與王珪詩均為“念”,秦觀、王安石詩均為“憶”;二在第二句第三字鄭獬詩為“幾”,王珪、秦觀、王安石詩均為“爭”;三在第六句第三字,鄭獬詩為“金”,王珪、秦觀、王安石詩為“玉”;四在最后一句第一、二、三字,鄭獬、王珪詩為“雪棹同”,秦觀、王安石詩為“邂逅從”;五在最后一句第五字,鄭獬詩為“泛”,王珪、秦觀、王安石詩為“訪”。雖有幾處不同,但區(qū)別不大,可以說只是這位美女換了一下面具和服裝而已。 還要說到的是,鄭獬、王珪、秦觀、王安石四人皆是北宋詩壇大家。且都是北宋名宦。當(dāng)然,以王安石為最。就詩文而言,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最為有名。其四人具體簡歷(見《全宋詩》)如下: 鄭獬(1022—1072),安州安陸(湖北安陸)人。仁宗皇祐五年(1053)進士。通判陳州,入直集賢院、度支判官、修起居注、知制誥。英宗治平中出知荊南,還判三班院。神宗熙寧元年(1068),拜翰林學(xué)士,權(quán)知開封府。二年,出知杭州,三年,徙青州。因反對青苗法,乞?qū)m祠,提舉鴻慶宮。五年卒,年五十一。有《鄖溪集》五十卷。原本久佚,四庫館臣從《永樂大典》及《宋文鑒》、《兩宋名賢小集》中輯為二十八卷,其中詩六卷。《宋史》卷三二一有傳。 王珪(1019-1085),字禹玉,華陽(四川成都)人。仁宗慶歷二年(1042)進士。通判揚州,召直集賢院。累官知制誥,翰林學(xué)士,知開封府,侍讀學(xué)士。神宗熙寧三年(公元1070),拜參知政事。九年,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哲宗即位,封岐國公,卒于位。謚文恭。珪仕英宗、神宗、哲宗三朝,以文章致位通顯。有集百卷,已佚?!端问贰肪砣欢袀?。 秦觀(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虛,號淮海居士,高郵(今屬江蘇)人。神宗元豐八年(1085)進士,授蔡州教授。哲宗元祐二年(1087),以薦應(yīng)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試,未第。五年,召為秘書省校對黃本書籍(《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四三)。六年,遷正字,兼國史院編修官。紹圣元年(1094),坐黨籍,出為杭州通判,道貶處州監(jiān)鹽酒稅。三年,削秩徙郴州。四年,編管橫州。元符元年(1098),除名,移雷州。三年,放還,至藤州卒,年五十二。有《淮海集》四十卷,《長短句》三卷?!端问贰肪硭乃乃挠袀?。 王安石(1021—1086),宋撫州臨川人,字介甫,小字獾郎,號半山。仁宗慶歷二年進士。授簽書淮南判官。七年,知鄞縣,治績卓著。歷舒州通判、知常州。嘉祐三年,入為三司度支判官,上萬言書,主張變法改革,未被采納。遷知制誥,以母喪去職。神宗即位,知江寧府,旋召為翰林學(xué)士兼侍講。熙寧二年,拜參知政事,力主變法,與神宗意合,乃設(shè)置三司條例司,理財整軍,力謀富國強兵。三年,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陸續(xù)頒行新法,又改革科舉、學(xué)校制度。七年,因遭司馬光、文彥博、韓琦等強烈反對,罷相,知江寧府。八年,復(fù)相。九年,再罷相,出判江寧府。元豐三年,封荊國公。卒謚文。提倡新學(xué),曾與子雱及呂惠卿重釋《詩》、《書》、《周官》,為《三經(jīng)新義》;又撰《字說》,文字訓(xùn)詁強調(diào)“權(quán)時之變”。詩文風(fēng)格雄健峭拔,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臨川集》,一名《王文公文集》,又有《周官新義》、《詩義鉤沉》、《老子注》輯本。 程公辟又是何人,與鄭獬、王珪。秦觀、王安石之交情如此深厚,讓四人均為他題詩呢?且大家知道,王安石對鄭獬及其好友滕元發(fā)一直不感冒,并給了他二人一個“滕屠鄭酤”的鄙稱。程公辟卻同時與鄭、王二人交好。而且,他與當(dāng)時的詩詞名家均有詩詞唱和??梢?,程公辟決非等閑之輩。據(jù)《宋史》傳三百三十一列傳第九十程師孟傳(注②《宋史·程師孟(程公辟)傳》譯文)云:“程師孟字公闢(闢同辟),吳人,進士甲科。累知南康軍、楚州,提占?路刑獄。瀘戎婁犯渝州,邊使者治所在萬州,相去遠(yuǎn),有警率泱日乃至。師孟奏徙于渝。?州無常平粟,建請置倉,適兇歲,振民不足,即矯發(fā)他儲,不俟報,史懼,白不可。師孟曰,必俟報,餓者盡死矣。竟發(fā)之。徙河?xùn)|路。晉地多土山,旁接川谷,春夏大雨,水濁如黃河,俗謂之'天河’,可溉灌。師孟出錢開渠筑堰,淤良田萬八千頃,集其事為《水利圖經(jīng)》,頒之州縣。知洪州,積石為江堤,浚章溝,揭北閘以節(jié)水升降,后無水患。判三司都磨勘司。接伴契丹使,蕭惟輔曰:'白溝之地當(dāng)兩屬,今南朝植柳數(shù)里,而以北人漁界河為罪,豈理也哉?’師孟曰:'兩朝當(dāng)守誓約,涿郡有案牘可覆視,君舍文書,滕口說,遽欲生事耶?’惟輔愧謝。出為江西轉(zhuǎn)運使。盜發(fā)袁州,州吏為耳目,久不獲。師孟械吏數(shù)輩送獄,盜即成擒。加直昭文館、知福州。筑子城,建學(xué)舍,治行最東南。徙廣州。州城為寇所毀,他日有警,民駭竄,方伯相踵至,皆言土疏惡不可筑。師孟在廣六年,作西城。及交阯陷邕管,聞廣守備固,不敢東。時師孟已召還,朝廷念前功,以為給事中、集賢殿修撰、判都水監(jiān)。賀契丹生辰,至涿州,契丹命席,迎者正南向,涿州官西向,宋使介東向。師孟曰:'是卑我也?!痪土?。自日昃爭至暮,從者失色,師孟辭氣益厲,叱儐者易之,于是更與迎者東西向。明日,涿人餞于郊,疾馳過不顧;涿人移雄州,以為言,坐罷歸班。復(fù)起知越州、青州,遂致仕,以光祿大夫卒,年七十八。” 且回本題。史上有人對此詩同時安在上四人身上,提出過置疑。此詩大概是史上分身最多的一首詩。因其詩用詞較為華麗,被人稱之為“至寶丹體”。所謂鑲金嵌玉至寶丹體。至寶丹,原為宋人沈括靈寶方,所用均為名貴藥材,價格昂貴,但成效顯著。有人云,北宋詩人王珪詩風(fēng),多鑲金嵌玉,富麗精工,而被人以此藥方調(diào)侃。錢鐘書說“四庫全書館”誤收進去,不能算在他(指鄭獬)的賬上的?!锻跚G公詩注》在此詩后附注稱“此詩恐非公(王安石)作”。既如此,就只有王珪及秦觀了。鑒于人們認(rèn)為王珪詩多用華麗詞藻,似乎應(yīng)該是王珪的了。當(dāng)然,史無定論,留待存疑,當(dāng)作一樁趣事敘說。 , 注: ①鄭獬、王珪、秦觀、王安石之寄程公辟【程給事】詩影印本截屏 宋·鄭獬《涢溪集》卷二十七《寄程公辟》 宋·王珪《華陽集》卷四 宋·王珪《華陽集》卷四《寄公辟》 宋·秦觀《淮海后集》卷四 宋·秦觀《淮海后集》卷四《寄公辟》 宋·王安石《王荊公詩注》卷三十七 宋·王安石《王荊公詩注》卷三十七《寄程給事》 ②《宋史·程師孟(程公辟)傳》譯文: 程師孟字公辟,吳人??贾羞M士甲科。歷任南康軍知軍、楚州知州,提點夔州路刑獄。瀘戎多次侵犯渝州,邊境使者的治所在萬州,與渝州相距遙遠(yuǎn),有警報常常十天才能傳到,程師孟上奏把治所遷移到渝州。夔州沒有常平倉儲糧,他建議設(shè)倉,恰逢災(zāi)年,賑濟災(zāi)民的倉糧不夠,立即假托命令發(fā)放其他儲糧,不必等待回復(fù)。官吏害怕,告訴他不能這樣做。程師孟說:“如果一定要等到回復(fù)后才發(fā)放,挨餓的人都死了。”最終將這些儲糧發(fā)放下去。調(diào)任河?xùn)|路。山西地區(qū)土山很多,山旁連接著河流,春夏大雨,水像黃河一樣混濁,俗稱“天河”,可以用來灌溉。程師孟出錢開渠筑堤,用河水中的淤泥改造出一萬八千頃良田,并把這事情集起來寫了《水利圖經(jīng)》,頒發(fā)給州縣。程師孟擔(dān)任洪州知州時,聚積石塊修筑江堤,疏通章溝、揭開北閘來調(diào)節(jié)水位,從此就沒有發(fā)生水災(zāi)。程師孟兼任三司都磨勘司。迎接陪同契丹使者,蕭惟輔說:“白溝地區(qū)應(yīng)當(dāng)屬于兩國,現(xiàn)在宋朝種植了幾里長的柳樹,卻認(rèn)為契丹人在界河里捕魚有罪,難道合理嗎?”程師孟說:“兩國都應(yīng)當(dāng)守約,涿郡有檔案可供審查,您不管雙方誓書,空口亂說,難道是想滋生事端嗎?”蕭惟輔慚愧道歉。出任江西轉(zhuǎn)運使。袁州出現(xiàn)盜賊,州中官吏充當(dāng)內(nèi)應(yīng),所以很長時間抓不到盜賊。程師孟給幾名奸吏戴上鐐銬送進監(jiān)獄,盜賊立即被擒獲。加封直昭文館、福州知州。他修筑內(nèi)城,興建學(xué)校,治理成績在東南地區(qū)堪稱第一。調(diào)任廣州。州城被賊寇毀壞,后來有警報,百姓驚惶逃竄,地方官相繼來報,都說這里土質(zhì)疏松惡劣不可筑城。程師孟在廣州六年,修筑了西城。等到交阯攻陷邕管,聽說廣州守備堅固,不敢東犯。當(dāng)時程師孟已經(jīng)被召回朝廷,朝廷顧念他以前的功勞,讓他擔(dān)任給事中、集賢殿修撰、判都水監(jiān)。程師孟奉命前去祝賀契丹國君生日,到了涿州,契丹設(shè)宴,迎接的人面向正南坐,涿州官員面向西坐,宋朝使者和副使者面向東坐。程師孟說:“這是輕視我們宋朝。”不肯就位。從下午爭到傍晚,隨從的人驚恐失色,程師孟說話的口氣更加嚴(yán)厲,呵斥契丹迎接的人更換位置,于是改為參加迎接的人東西相向。第二天,涿州人在郊外為他餞行,程師孟騎馬疾馳而過,不予理睬;涿州人移文到雄州,以此上告,程師孟因此被罷官。后又起任越州、青州知州,于是退休,以光祿大夫的頭銜去世,終年七十八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