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每個人都會喜歡的哲學書,它的作者是大名鼎鼎的英倫才子----阿蘭·德波頓,為這本書寫序的人是周國平。
這本書的體量正好承載了一個普通人對于哲學的需求。就像我們大家都是平凡人,沒有好好讀過哲學,如果讓你讀大部頭的哲學史,或者把尼采、叔本華的作品做一本專著給大家講,確實都很費勁。
德波頓挑了六個史上鼎鼎大名的哲學家寫了這本書,讓這六個人分別給我們的人生做出某一個方面的安慰,所以他把這本書叫作《哲學的慰藉》。
德波頓這個人有必要介紹一下。他十八歲的時候在劍橋讀書,到了劍橋他發(fā)現(xiàn)沒什么好學的,都沒意思。然后他的爸媽就跟他約定,說:“你可以不好好上學,不要緊,但是我們給你在附近的一個書店辦了一張會員卡,你可以在那兒隨便記賬,想買多少書就買多少書,買書不限制?!焙髞硭謰尯芎蠡谧隽诉@個決定,因為他買太多書了,這個人上大學就是讀書,自由買書,讀了特別多的書。
他選出來這六位哲學家蘇格拉底、伊壁鳩魯、塞內加、蒙田、叔本華和尼采的人生際遇,分別對應了于世不合、缺少錢財、受挫折、缺陷、傷心、困難之慰藉六種現(xiàn)實遭遇,這些遭遇幾乎囊括了人生種種不順利的全部,能通過不同的視角,教會我們坦然地面對和接受生活當中的各種各樣的安排。德波頓意圖告訴讀者:哲學能帶給人們安慰。
如果你生不逢時,如果你和你所活的這個時代有很多的沖突,產(chǎn)生大量的痛苦,那么你應該讀一下蘇格拉底的故事。他面對強權而保持合乎理性的自信,面對眾人指責而不收回自己的思想,“他寧愿失歡于眾,獲罪于邦,而決不折腰”。
所以在蘇格拉底的這一部分,我們能夠看到蘇格拉底坦然地面對生死,這也是哲學給他帶來的幫助。所以你在現(xiàn)在的社會當中,受到一些與世不合的委屈,覺得沒有人理解自己,不必苦惱。所以這是第一章,蘇格拉底給我們帶來的“與世不合的慰藉”。
然后時間再往下,到了公元前341年。這時候,在薩摩斯島誕生了一個孩子,叫伊壁鳩魯。伊壁鳩魯留給這個世界最大的哲學流派,就是享樂主義。伊壁鳩魯認為,快樂是幸福生活的起點和目標,人活著就是為了快樂。
這一章給我們的是什么呢?叫作“對于缺少錢財?shù)奈拷濉?,如果你窮、沒有錢,你需要讀一下伊壁鳩魯?shù)淖髌?。思想家伊壁鳩魯不僅承認感官享受是幸福生活的目標,而且更試圖解答“怎樣才能快樂”的問題。
在他看來,哲學的任務就是幫助人們診斷痛苦和欲望的脈搏,制定出擺脫精神苦難、謀求快樂人生的方案。伊壁塢魯開出的藥方有三大元素:友誼、自由和思想。由此知道,富甲天下不會增加快樂,快樂的真諦在于思想的自由和心靈的溝通;讀者因此可以減少一些迷茫、錯位、驚愕、焦慮,增加一些理性和自信。
斯多亞派哲學家塞內加出身豪門,卻命運多并。年紀輕輕就患重病,與疾病抗爭六年;身體康復后從政,又仕途不順,無辜遭到貶謫,身受8年囹圄之苦;后來違心去當王儲的老師,十五年后又被國王—當年的學生—賜死。塞內加一生坎坷,屢遭挫折,卻能處變不驚,泰然應對。
他的哲學告訴他世事無常,不僅自然災害、生老病死不可預知,就是人世間的勾心斗角、相互殘殺也是防不勝防。怨天尤人于事無補,“哲學交給我們順應全方位的現(xiàn)實,從而使我們縱使不能免遭挫折,也至少能免于因情緒激動而遭受挫折帶來的全部毒害?!闭軐W給了塞內加“生命和智慧”,他以從容應對多并的命運來“回報”哲學。
十六世紀的法國哲學家蒙田與其前輩不同,他常常關注那些不為哲人所注意的瑣碎小事。他以為,人是由肉體和精神組成的,人亦生活在某種具體的文化中,對我們身體、智力的缺陷避而不談,不承認我們文化、習俗的差異,是體面社會缺乏坦誠帶來的結果。
他的哲學大談“君子不為”的人間瑣事,因為他己經(jīng)看到,晦澀不等于深刻,“神秘莫測的人能夠在簡單的頭腦中引起崇敬,卻不能打動堅實可靠、清晰的頭腦。”哲學家不能眼望蒼穹冥思苦想,卻忘記腳底下的事情。哲學要讓世人努力尋求智慧而又從未遠離愚蠢,要學會如何去過健康而快樂、平凡而善良的生活。
叔本華生活在十九世紀的德國,雖早年喪父,但一生并無衣食之憂。他生性多愁善感,卻又不善于與人交往,常常痛感人生苦難。三十歲時寫出杰作《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卻得不到學術界的認可,直到四十多歲仍然一事無成。在憤世嫉俗之余,難免自我安慰,自我仰慕。
他在感嘆“人的存在是一種錯誤”的同時,并未自暴自棄,而是天才地說出了這個真理:人與其它動物一樣服從“生命意志”,但人又是萬物之靈,人通過哲學和藝術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體驗,勾畫生存的條件,因此,只有人才能自我解惑,只有人才能認識自身。人或許永遠不可能擺脫“生命意志”,但正是藝術和哲學以其特有的方式把人生痛苦轉化為“知識”,人才可能獲得洞察世事的省悟和少許的安寧。
尼采早年深受叔本華的影響,也是一個悲觀主義者。這大約與尼采的生存環(huán)境和自身經(jīng)歷有關。其父英年早逝,家境很快衰落,而尼采本人內心感情豐富、極其敏感,外表則木訥靦腆、舉止刻板,雖有才華,然疾病纏身,孤獨憂郁,人生遠非一帆風順。于是悲天憫人,自嘆自艾。后來經(jīng)過學而思,思而學,人生態(tài)度發(fā)生驟變,他不再贊同逃避痛苦的觀點,而是創(chuàng)造了“超人’夕哲學。
“超人”就意味著要有超乎常人的信念、勇氣、意志、智慧、情感等,就要像真正勇士那樣面對慘淡人生而決不放棄。于是,尼采不是讓人努力減輕痛苦、追求幸福,而是反其道而行之,他推崇苦難,因為他堅信,苦難是實現(xiàn)完美人生的條件,苦難是實現(xiàn)成功人生的必經(jīng)之路,關鍵是要有應對苦難的勇氣和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