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素管型?似乎我們沒有聽說過這個名詞! 其實尿液中各種有形成分都有著天然顏色,無論是細胞,管型,還是結晶。有些管型有著比較淡的顏色,如透明管型、顆粒管型或蠟樣管型,白細胞管型一般呈灰白色,紅細胞管型則呈現(xiàn)紅細胞 / 血紅素的顏色。
圖 1 最早記錄色素管型的文獻中配合的圖片 目前為止關于色素管型主要存在下面三類: 肌紅蛋白管型 血紅蛋白管型 膽紅素 / 膽汁管型
肌紅蛋白管型多呈紅棕色,但通常與紅細胞或紅細胞管型無關??稍诩毙阅I損傷(AKI)患者的尿液中發(fā)現(xiàn),這些患者往往伴有嚴重的肌肉損傷,導致橫紋肌溶解癥。AKI 的主要病理生理機制是腎血管收縮、血紅素蛋白(heme-protein)直接誘導的細胞毒性和腎小管管腔內(nèi)肌紅蛋白管型的形成。 圖 2 肌紅蛋白管型,新鮮未染色的尿沉渣,放大倍率 100 倍,光學顯微鏡。 圖 3 肌紅蛋白管型和尿酸 / 尿酸結晶管型(紅箭頭),新鮮未染色尿沉渣,放大倍數(shù) 400 倍。左:光學顯微鏡;中:相差顯微鏡;右:偏振光顯微鏡。 腎血管收縮是由于血紅素蛋白清除一氧化氮而發(fā)生的。腎小管內(nèi)肌紅蛋白的降解導致游離鐵的釋放,從而催化自由基的產(chǎn)生,進一步增強缺血損傷。此外,肌紅蛋白的血紅素中心會引發(fā)脂質過氧化和腎臟損傷。高過濾肌紅蛋白負荷與低流速相結合容易導致遠端小管內(nèi)阻塞,促進管型形成。
圖 4 血紅蛋白管型,新鮮尿未染色,放大倍數(shù) 400 倍,管型內(nèi)殘存少許紅細胞 圖 5 血紅蛋白管型,新鮮尿,S 染色;放大倍數(shù) 400 倍,管型內(nèi)無完整紅細胞 血紅蛋白管型起源于紅細胞,具有典型的棕色和紅色之間的色調,通常具有顆粒狀。在各種原因的腎出血患者中,它們通常與尿中出現(xiàn)的游離紅細胞和紅細胞管型有關(圖 6)。這種類型的管型的鑒定可以通過顯微鏡的微調查看進行,這使得殘存紅細胞膜的顯示出清晰可見的結構。尿液鏡檢中的紅細胞也應該顯示為腎小球性血尿的特征。 圖 6 血紅蛋白管型(黑色箭頭),起源于紅細胞 - 腎小球性血尿;另有一個紅細胞管型在上面(紅色箭頭),可以對比其結構,相差顯微鏡圖看紅細胞管型更清晰,周邊也有許多游離的紅細胞。此為新鮮未染色的尿沉渣,原始放大倍數(shù) 400 倍。左:光學顯微鏡;右:相差顯微鏡
圖 7 血紅蛋白尿引起的血紅蛋白管型。新鮮未染色尿沉渣,放大倍數(shù) 400 倍;左:光學顯微鏡;右:相差顯微鏡
膽紅素 / 膽汁管型,國內(nèi)統(tǒng)稱為膽紅素管型(Bilirubin Cast)。特點是管型基質中含有金黃色的膽紅素顆粒(并不僅僅是被染上黃顏色),在相差顯微鏡下可見管型是由高折光性的非晶形膽紅素顆粒和低折光性的管型基質及粘液成分構成(圖 8)。
圖 8 膽紅素 / 膽汁管型。新鮮未染色的尿沉渣,一些管型內(nèi)含有腎小管上皮細胞;原始放大倍數(shù) 400 倍;左:光學顯微鏡;中:相差顯微鏡;右:偏振光顯微鏡(高亮處顯示的是膽紅素晶體顆粒) 圖 9 膽紅素 / 膽汁管型(顆粒狀 - 紅色箭頭),管型內(nèi)充滿膽紅素顆粒,未見任何細胞成分;細黑箭頭所指為被膽紅素 / 膽汁染色的含有白細胞的管型,新鮮未染色的尿沉渣;原始放大 400 倍,光學顯微鏡 圖 10 膽紅素 / 膽汁管型(含腎小管上皮細胞–黑色箭頭)和管型內(nèi)金黃色膽紅素顆粒(紅箭頭),新鮮未染色的尿沉渣,原始放大 400 倍,光學顯微鏡
圖 11:膽紅素 / 膽汁管型(蠟質),新鮮未染色的尿沉渣,超長蠟樣管型和一個較短的蠟樣管型交叉在右邊,原始放大倍率 100 倍。左:光學顯微鏡;右:相差顯微鏡 這一類色素管型往往是我們最常見的,這些被膽紅素或膽汁染色后的管型,可能歸屬于不同的類別(如顆粒管型、白細胞管型、腎小管上皮細胞管型、蠟樣管型等)。
圖 13 非那吡啶管型(顆粒狀),新鮮未染色的尿沉渣,原始放大 400 倍,光學顯微鏡 圖 14 非那吡啶藥物染色管型(含腎小管上皮細胞),新鮮未染色的尿沉渣。原始放大 400 倍,光學顯微鏡。
作者:張時民 來源:協(xié)和檢驗_張時民新浪博客 【參考文獻】 1.Bywaters EG, Beall D. Crush Injuries with Impairment of Renal Function. Br Med J. 1941 Mar 22;1(4185):427-32. 2.Beall D, Bywaters EG, Belsey RH, Miles JA. Crush Injury with Renal Failure. Br Med J. 1941 Mar 22;1(4185):432-4. 3.Almond M. Professor Eric G.L. Bywaters, Acute Kidney Injury and the “forgotten” letter. G Ital Nefrol. 2016 Feb;33 Suppl 66:33.S66.9. 4.Fogazzi GB. The Urinary Sediment, 3rd edition. Milano: Elsevier; 2010. 5.Brunzel, Nancy A, Fundamentals of Urine & Body Fluid Analysis. St. Louis, Mo.: Elsevier/Saunders, 2013. 6.Caleffi A, Lippi G. Cylindruria. Clin Chem Lab Med. 2015 Nov;53 Suppl 2:s1471-7. 7.Recomenda??es da Sociedade Brasileira de Patologia Clínica/Medicina Laboratorial (SBPC/ML): Realiza??o de exames em urina. 1a edi??o, Editora Manole, Barueri/SP – Brazil, 2017. 8.Tesser Poloni JA, Perazella MA. A Rarely Recognized Cause of Acute Kidney Injury in Rhabdomyolysis. Am J Med Sci. 2018 Sep;356(3):e27. 9.Poloni JAT, Perazella MA, Keitel E, Marroni CA, Leite SB, Rotta LN. Utility of a urine sediment score in hyperbilirubinemia/hyperbilirubinuria. Clin Nephrol. 2019 Sep;92(3):141-15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