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僅供學習、參考,不能替代醫(yī)囑和處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劑,必須在中醫(yī)師當面辨證指導下來借鑒、應用,切勿盲目嘗試。) 本文理論依據(jù):《中醫(yī)方劑學》、《中醫(yī)基礎理論》 你好,我是中醫(yī)人,文君然。 今天這篇文字,我想和你聊聊裂紋舌。 這是一個老話題了,但是每一次提及,都有很多人關心。 畢竟,舌頭上有裂紋,這是一個常見現(xiàn)象。有些時候,的確也提示一些問題。 現(xiàn)在,我給你說一張真實的醫(yī)案故事。 話說有這么一個男子,年33歲,醫(yī)案記載姓劉。 這個人,早在大半年開始,就有舌頭發(fā)麻的現(xiàn)象。接下來,還有一點燒灼樣的疼痛。除此之外,就沒有別的不適了。 后來,他到醫(yī)院檢查,診斷為舌咽神經(jīng)痛,但是經(jīng)過西藥治療,效果平平。 再后來,此人的病情越來越重。到投中醫(yī)治療的時候,整個人舌根部燥裂,出現(xiàn)了明顯裂紋,而且口干,咽喉部位干燥異常,舌根部灼熱疼痛,連吃飯都困難。失眠心煩,夜不能寐。舌頭發(fā)紅,基本看不到舌苔。 看脈象,基本是細小而數(shù)。 當時,醫(yī)家的第一反應是,肯定是咽喉部有火,這是上火所致。于是呢,就用了清熱利咽的辦法。像玄參啊,山豆根啊,黃芩啊,射干啊,金銀花和連翹什么的,用了不老少。但是效果,差強人意。 這個時候,醫(yī)家覺得,是不是治療的方向出現(xiàn)偏差了? 想到這里,醫(yī)家幡然醒悟,立刻就把之前的方子推翻了,重新擬就一方,但見: 知母15克,黃柏10克,生地和熟地各15克,丹皮、山茱萸、澤瀉、茯苓各10克,玄參、麥冬各15克,射干10克。 所有這些,一共是5劑,水煎服。每天3次于飯前服用。 結(jié)果如何?患者應用第三天,效果就出來了。局部疼痛感大大減輕,口中和舌體的干澀之感也有所緩解。 接下來,原方保持不變,再用15劑,舌體疼痛感消失,舌根部裂紋基本不見,口中舒適,舌根潤澤。 這就是醫(yī)案的基本經(jīng)過。 現(xiàn)在,我來和你說說這背后的道理。 你看,這個患者,最初是舌根麻木,然后是灼痛,接著就燥裂、吞咽困難,口干,這些給人的感覺,的確是上火。 但是,為什么最初用清熱解毒、去火利咽的配伍,效果不好呢? 答案是,患者的這股火,源于腎陰虛。也就是說,它是虛火,不是實火。 實火,你可以強力去火。陰虛所致的虛火,就要用滋陰的辦法了。 首先說,我們的腎經(jīng),循喉嚨,夾舌本。《靈樞》里頭談到的腎經(jīng)病變,就包括“口熱舌干、咽腫氣上,嗌干及痛”。這里的嗌,當咽喉講。也就是說,當腎陰不足,虛火循經(jīng)上擾的時候,我們的咽喉部位,就會發(fā)干、灼熱,疼痛,舌根部位就會少津、有裂紋。舌頭就容易發(fā)紅少苔。這些,都是上文醫(yī)案里的患者,基本具備的癥候。 與此同時,腎陰不足,不能上濟心火。心火偏亢,則進一步耗傷腎陰,同時擾及心神。因此,患者這個時候,常常心煩失眠、夜不能寐。 另外,就脈象來看,患者脈細小而數(shù)。這也提示我們,患者腎陰不足,脈道失充,熱迫血行。 總而言之,引發(fā)患者諸證的根本原因,是腎陰不足,虛火上擾。這是一團實實在在的虛火啊。 既然如此,就應該改弦更張,以滋補腎陰為主進行治療。我們看看當時醫(yī)家第二次開的方子: 知母15克,黃柏10克,生地和熟地各15克,丹皮、山茱萸、澤瀉、茯苓各10克,玄參、麥冬各15克,射干10克。 這里頭,其實是知柏地黃丸的加減。生地、熟地、山茱萸,用于滋補腎陰。茯苓、澤瀉、丹皮,用于利濕泄?jié)崆鍩?。這就是六味地黃丸的構(gòu)架。在此之上,配知母和黃柏,用于滋陰清熱、去相火而存陰液。這就是知柏地黃丸的意思,用于改善肝腎陰虛、虛火上炎。之后,加麥冬和玄參,加強清熱滋陰之效,以射干來清熱解毒、消痰利咽。 你看看,這個層次,不是挺清晰的嗎? 等患者腎陰足了,心火小了,肝腎相火不再偏亢了,他舌頭上的一系列不適,也就隨之好轉(zhuǎn)了。 讀者朋友,你看到這里,有什么感受呢? 我來說說我的感受吧。 這就是,面對頑固的舌體干裂、舌痛舌麻,舌紅少苔,咽部不適,我們應該想到,是不是腎陰不足所致。腎陰不足導致的虛火,用一般的清熱解毒去火之法,不行,必須以滋補腎陰為基礎。40歲以上的人,對此要特別留意。 上文醫(yī)案里所述的,是知柏地黃丸加減,治療舌裂舌痛的例子。方藥,有可取的地方,但不等于誰都適合用。因此,非專業(yè)讀者,務必在中醫(yī)師的辨證指導下來借鑒、應用。尤其是咽喉部位不適,但證屬脾胃虛弱,清陽不升癥候的人,用之不但無益,反而還可能受其害。 好了。這個事兒,我就說這么多吧。文老師感謝你的閱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