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溫度的“姑蘇繁華圖”來了! 從10月起,太湖書院允中藝術館將特別展出精品館藏:巨幅木板烙畫《姑蘇繁華圖》。民間手藝人高周來先生以木為紙,以火為墨,在12米多的木板上再現(xiàn)幾百年前清代畫家徐揚筆下古城蘇州“街巷密布,百業(yè)興隆”的繁華盛景。 乾隆十六年,蘇州閶門專諸巷內(nèi)。 最后一點飛墨在紙上洇開, 畫家徐揚拊掌大笑,“好哉!好哉!” 眼前的這幅《盛世滋生圖》, 終于完成了。 畫里,太湖到虎丘近百里的湖光山色, 山塘河里的搖櫓,菉葭巷里的貨郎, 都是他幼時記憶里蘇州的模樣; 茶樓酒肆,廟宇肉鋪, 碼頭糧船云集,行人摩肩接踵, 又都是這眼前的繁華。 這二十多年來, 他將所念所見一點點勾勒進12米多的長卷里。 又是幾百年的光景, 畫卷里的那些地方, 如今,是何模樣? 【姑蘇繁華圖·路徑指南】 該圖卷畫面“自靈巖山起,由木瀆鎮(zhèn)東行,過橫山,渡石湖,歷上方山,介獅和兩山之間,入姑蘇郡城,自葑、盤、胥三門出閶門外,轉(zhuǎn)山塘橋,至虎丘山止”。 (1938年蘇州地圖) 第一站 靈巖山 攤開畫卷,從茫茫太湖一路向北,便來到了“素有吳中第一峰”的【靈巖山】。山上怪石嶙峋,滿山黛綠。山腳下,人們修房葺瓦,飼養(yǎng)牲畜,繅絲織造,安居樂業(yè)。 而如今的靈巖山,風光依舊。山下的人們喜歡早起爬上靈巖山,安靜地等待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看著山頂?shù)撵F氣從遠處散開,看著升起的朝陽為這個城市鍍上一層金光。 第二站 木瀆 靈巖山下,便是【木瀆】古鎮(zhèn)?!肮锰K繁華圖,一半在木瀆”。這里地處姑蘇腹地,緊鄰繁忙的古運河胥江。古鎮(zhèn)、古運河一同見證了狀元及第、金榜題名,見證了無數(shù)的崢嶸歲月。 而如今的木瀆,古風余韻依稀可見。香溪兩岸是粉墻黛瓦的民居,古街上是熙熙攘攘的人流,耳邊是講著吳儂軟語的嘈雜人聲 。跨越了2500多年的悠悠歲月,它依然煥發(fā)著生機與活力。 第三站 石湖 從木瀆古鎮(zhèn)再往東南方向行進,又見一片開闊的湖面,便是【石湖】了。吳越春秋時期,越人掘溪進兵,鑿石開渠以通蘇州,“石湖”因此得名。乾隆皇帝在第二次南巡時期也曾到達此處,留下了“佳麗江山到處同,惟有石湖乃稱最”的詩句。 如今的石湖地區(qū),不減舊時風光。湖面由越堤、吳堤、石堤和行春、越城、南越等多座古橋分開。天鏡閣坐落湖上,如舟,仿佛煙波樓船飄蕩于石湖之中。而不遠處的上方山、楞伽寺安靜地矗立著,訴說著那古老的傳說。 第四站 獅山 沿著石湖,一路向北,便來到【獅子山】地區(qū)。山腳下,好一番春臺社戲的場景。戲臺上的演員,或手持銅鑼,或腰系花鼓,或趨步向前。戲臺之下人頭攢動,觀看的人群皆是神情專注的樣子。 而如今,獅山依舊。這座山像一頭側(cè)臥的獅子一樣俯瞰著城市。山腳下的蘇州樂園,又承載了多少人的歡聲笑語。亦如幾百年前那般,人們在這里相聚,在這里全情投入。 第五站 胥門 終于來到【胥門】,這是春秋時期吳國建造都城時所建的古門。不遠處是北宋時所建的七層佛塔【瑞光塔】。這里水網(wǎng)縱橫,是京杭大運河和胥江的交匯之處。從全國各地的商船集聚此處,臨岸的白墻上寫著“童叟無欺”、“公平交易”,這里是最新的自由商貿(mào)區(qū)。再往前行進,便是【萬年橋】了。年輕的書生在書畫攤前停留許久,望著一幅字畫,忍不住拍掌稱贊“甚有風骨!”橋上是做著各式各樣的小生意的攤販,這里儼然成了一個熱鬧非凡的市集。 如今的胥門已經(jīng)被建設成為一個綠樹成蔭、桃李爭妍、集名人、古跡、自然、水韻于一體的開放式公園,人們可以登臨幽幽的古墻或拱橋之上,眺望遠近風光,感受姑蘇城的無盡魅力。 第六站 閶門 從胥門一路向北,便來到了【閶門】。這里是曹雪芹筆下的最是紅塵中一二等富貴風流之地。閶門外人頭攢動,城門前等著查驗進城的人已經(jīng)排起了長隊;兩邊是林立的商鋪,不論是金銀首飾、耳粉銀硃,還是松江扣布、崇明大布,這里應有盡有,往來的商船總是能帶來最新的流行風尚。城內(nèi),人們悠閑地走動著,隨意走進一間鋪子挑選最新款的紗羅,回家做一身新衣裳。 如今的閶門,古城墻遺跡依舊。城內(nèi)城外,一些鋪子經(jīng)歷了幾百年的風光,換了一種又一種模樣。人們依舊喜歡聚集在這里,早晨吃油條喝豆?jié){,晚上沿著城墻看風光。而古老城墻之上,又成了攝影師愛好的最佳機位。他們總是尋找一處絕好的位置,架好鏡頭,看著這個城市一天的朝起暮落,云卷云舒。 第七站 山塘街 沿著閶門一路向西,便瞧見了【山塘橋】。山塘河穿橋而過,山塘街傍河而建。這“七里山塘”,東起閶門西至虎丘。這里的商鋪鱗次櫛比,前門沿街,后門臨河,各類商品滿足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山塘河上船只來來往往,游船畫舫款款而過,商販搖著櫓在小河中做生意,賣貨郎挑著擔子在巷子里穿梭。岸邊的酒樓里熙熙攘攘,人們在觥籌交錯間談笑風生,自在愜意。 而如今的山塘街,繁華依舊。古老的石拱橋,枕河的民居,粉墻黛瓦的建筑,窄窄河道內(nèi)的烏篷船往來不絕,燈光映在河水上,一片絢爛。每天全國各地的游客來到這里,看著眼前的景,在記憶里編造專屬于自己的江南夢。 第八站 虎丘 坐著游船沿著山塘街河往西北方向行進便到了【虎丘】。這里被稱為“吳中第一名勝”,春秋時期吳王夫差葬其父闔閭于此,因相傳埋葬后有白虎踞其上而得名。山上古木參天,風景幽絕。山下,人來人往,商貿(mào)不絕。 如今的虎丘塔依舊在山頂矗立,雖日漸傾斜,但不失古韻?;ㄩ_時節(jié),山塘街到虎丘正山門一段路上都會形成花市。路上隨處可見挎著竹籃,吆喝叫賣茉莉花、白蘭花、玳玳花的老婦人。這一路吳儂軟語,花香襲人。前往虎丘的人們總是買上一支“花繭”別在胸前,然后登高賞景觀劍池。山下的城區(qū)高樓林立,奔走其間的人們用每一天忙碌的生活書寫著新蘇州故事。 徐揚的畫筆落到【虎丘】便戛然而止,這前無古人的巨作——《姑蘇繁華圖》也畫上了句號。走完了這幾百里的路,又經(jīng)歷了幾百年的時光流逝。雖然不知換了多少副模樣,但景在,城也在。 【穿越百年·因畫結緣】 三百多年前, 在這12米多長卷的卷首, 靈巖山麓, 茂林修竹間, 文人墨客, 列坐其次, 流觴曲水,暢敘幽情。 三百多年后, 依舊是靈巖山下, 太湖書院“聚賢重道”, 重新展開《姑蘇繁華圖》巨幅長卷, 書寫江南文化新篇。 -THE END- 圖片素材來源網(wǎng)絡 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