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和幾位學習書法的朋友一起聊天,談到了書法中什么是俗書的問題,他們認為,當代書法家最容易寫俗書,所作作品簡直是俗不可耐。比如當代某些著名書法家用拖布寫字,誤導人們是高水平,還有的名家專門寫丑字,也誤導人們說是藝術(shù),覺得這些名家們寫的都是俗書,是歷史的罪人,因為古人們從來都沒有這樣做,而是給后世留下了非常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到了我們這一代卻被糟蹋的一踢糊涂。 對于書法來說,它應當是從傳統(tǒng)中來,有古人書法的“基因”,這樣的作品讓人看后會回味無窮,當然,這種書法也是會引領(lǐng)其他學書者去模仿學習的,這也就成了書法的“標準”了。但是,學習書法或欣賞書法的人,都會忌諱一種所謂的書法,那就是“俗書”,所謂俗書,就是沒有標準、沒有法度,讓人看后生厭,至少它不能給人帶來美感。前人之所以把這種書法叫作俗書,是因為它缺少法度和意境兩種水平,俗書是被人們所排斥的。 現(xiàn)在一些學習書法的人,都或多或少地會寫出俗書,有的看似龍飛鳳舞、行云流水,實則是一種信手涂鴉,還有的人或是寫得工整認真,但也缺少基本的法度要求,也是一種俗書,更有一些所謂名人書法家,因為有了名氣頭銜,但缺乏基本訓練和文化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寫出來的作品沒有積淀和深厚的意境之美,作品自然也就成了俗書。 可以說,俗書都有以下一些共同特點:一是不臨摹古人作品,或是臨摹了,沒有掌握更為精湛的筆法;二是打著書法的名義,胡寫亂畫,技法水平不過關(guān);三是憑著感覺寫字,自認為寫得很好,實則缺少法度;四是不去學習文化,不注重個人修養(yǎng),使得書法缺少內(nèi)涵,沒有精神意義;五是占著書法地位,高高在上,所謂創(chuàng)新。等等。 作為書法愛好者來說,如何才能把書法練好,讓真正的愛好變成專業(yè)水平?其實,只要注重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事情,在目前,就可以練就一手好字了。 注重臨摹,練好技法能力。學習書法最重要的不是去創(chuàng)新,不是如何把字寫得“花哨”起來,這是一個誤區(qū)。它最為關(guān)鍵和重要的是,要從古人那里去“取法”,古人的書法是經(jīng)過了幾千年的沉淀和被一代代人所認可及學習的,可以說,古人的書法作品就是法度,就是規(guī)矩,也是標準。因此,不論是什么名家、大家,還是泰斗,其實都是要從這一步走過的。有些人可能要說,王羲之是書圣,那他的書法又是學誰的?除了跟衛(wèi)夫人學習以外,他還學習了前人的很多作品,只不過,王羲之是一位既會思考又會創(chuàng)新的人,是他建立了書法的某些標準,才成為人們學習的楷模。所以說,學習書法要立足臨摹古人,才能練就好的技法能力。 有的人認為,古人的作品太久遠了,學起來不一定能理解透徹,可以學習近一點時代或當代人的,那不是更好嗎?這是誤區(qū)。唐太宗李世民說過“取法乎上,僅得其中”,意思是說,你雖然取法更古的人,但你得到的僅僅是中部的能力,而“取法乎中,僅得其下”,取法于中部,才能是更下面的。如果學習近代或當代人的,那能得到得便更少了。這里面的根本原因就是,每個人在學習中,都有不同的理解,假如你學習當代某個人的,他的理解或吸收僅僅是一點點東西,而你只能在這一點點東西中去學習了,自己又能學到什么呢? 練就一手好字,除了臨摹以外,還要注重培養(yǎng)自己的悟性。學習古人,也不能一味地沉淀在其中,還要在臨摹中體悟古人寫字及書法的方法和道理,有了好的方法,有了很好的悟性,學習起來才能事半功倍。悟性是培養(yǎng)起來的,是靠理解力和參悟力所組成的,要做到舉一反三,從一個道理中明白其它道理。古人在書法中,一開始都是從生活中悟出來的,最早的書論中就記載著他們對書法的印象,如“驚蛇入草”、“擔夫爭道”、“屋漏痕”等等,都是說明書法與生活的密切關(guān)系,也是從一個整理中悟出了書法之理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