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曾對他的弟子們說:“如果能順著時令的變化而時進時退,順應自然,主宰萬物而不為外物役使。這樣怎么會有禍患?這是神農(nóng)和黃帝的處世之道呀!有聚合就有分離,有成功必有失敗,賢能會被謀算,而無能也會被欺侮。怎可偏執(zhí)一端呢?你們記住,處世一定要順應自然?!边@段話揭示了老莊思想的主旨——“無為而治,順其自然”。 著名畫家張大千先生是個大胡子,濃密的胡須鋪垂近腹。據(jù)說有一人見此,頓生好奇,問:“張先生睡覺時,您的胡子是放在被子上面還是擱在里頭的?”大千先生一愣:“這……我也不清楚。是啊,我怎么沒在意這個呢?這樣吧,明天再告訴你?!蓖砩暇蛯?,大千先生將胡子撂在被子外頭,好像不太對頭;收進被子里面,又覺得不自然。折騰了半宿,都不妥當。這一下他自己也犯愁了,以前這可不是什么問題呀,現(xiàn)在怎么成了件頭痛的事呢? 大千先生的煩惱源于他被一件莫名其妙的事擾亂了心緒,變得患得患失。老子的《道德經(jīng)》雖有5000多字,其實通篇的主旨也就四個字——順其自然。順其自然是一種做人的境界,就是沒事不找事,對金錢、名利、地位和美色這些東西“拿得起,也能放得下”。 三國末期,大將王浚巧用火燒鐵索之計,滅掉了東吳。三國分裂的局面至此方告結束,國家又重新歸于統(tǒng)一,王浚的歷史功勛是不可埋沒的。豈料,王浚克敵制勝之日,竟是受讒遭誣之時。安東將軍王渾以不服從指揮為由,要求將他交司法部門論罪,又誣王浚攻入建康之后,大量搶劫吳宮的珍寶。這不能不令功勛卓著的王浚感到畏懼,因為當年消滅蜀國的大功臣鄧艾,就是在獲勝之日被讒言構陷而死。他害怕重蹈鄧艾的覆轍,便一再上書,陳述戰(zhàn)場的實際狀況,辯白自己的無辜。每次晉見皇帝,他都一再陳述自己伐吳之戰(zhàn)中的種種辛苦以及被人冤枉的悲憤。 這時候,王浚的一個親戚范通提醒他說:“足下的功勞可謂大了,可惜足下居功自傲,未能做到盡善盡美?!蓖蹩枺骸斑@話什么意思?”范通說:“當足下凱旋之日,應當退居家中,再也不要提伐吳之事。如果有人問起來,你就這樣說:'是皇上的圣明,諸位將帥的努力,我有什么功勞可言?!@樣,還會有誰議論你呢?” 后來,王浚就按范通說的那樣做,讒言果然不止自息。王浚不僅沒有獲罪,而且還得到了晉武帝司馬炎的獎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