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州古城位于江蘇連云港市,海州是連云港的源頭、發(fā)端與起點,素有“淮口巨鎮(zhèn)”、“東海名郡”、“淮海東來第一城”、“蘇北的夫子廟”等美稱。
海州古城有2000多年的歷史,秦漢時期稱“朐縣”,自彼時起,這里就一直是海、贛、沭、灌地區(qū)乃至周邊更廣闊區(qū)域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秦漢時,海州已成為能泊數(shù)十只商船的開放商埠,是當時唯一對海外開放的門戶。東魏武定七年(公元549年)始稱海州,古海州經(jīng)濟繁榮,商貿云集,風光秀麗,名勝眾多。
鐘鼓樓(鎮(zhèn)遠樓):城門筑于明初,高約4米,內徑3.15米,長10.38米。磚石結構,石高1.9米,上以磚作券形拱門。城門上原有鐘鼓樓建筑,久圯無存。按南北朝至唐宋間的史書和明代《海州志》的記載,此門原為秦漢朐縣城和南北朝朐山縣城西門。
臨洪門為海州古城之北門,城樓總建筑面積288.6平方米,城樓高19.9米。
古牌坊位于鐘鼓樓北208米,為特大型古牌坊,氣勢宏偉壯觀。1991年古城改造時修建,上有中國佛教協(xié)會會長趙樸初的手書“東海名郡,海州古城”。
朐陽門位于雙龍井南約180米處,始建于明代永樂年間,為海州古城之南門,后毀于戰(zhàn)亂。1991年重建。
海州古驛站是一處古城內具有明清風格的庭院,庭院疏朗有致、小橋流水、白墻青瓦、木柵花窗、古色古香。
雙龍井位于海州老南門外,原名沙井,井南幾米處,東西兩側各有一口小井,三井成 “品”字形,故又名“品泉”。南門外諸井皆咸,惟此井甘美,冬夏不竭。井內有兩個石雕龍頭,泉水從龍口中噴注不息。明代曾在此建“品泉亭”,作為海州勝跡之一。2003年,擴建為雙龍井公園,有亭、臺、樓閣、假山、小橋、池塘、綠樹花草等。
古城墻:梁武帝天監(jiān)十一年(512年)筑土城、壕溝。唐宋時,擴為城廓兩重。南宋時加筑城垣,筑雙重城。明洪武年間,修復土城,與東城相聯(lián)為一體。永樂十六年(1418年),土城外壁加砌磚石,同時修建東西南北鎮(zhèn)海、通淮、朐陽、臨洪4個城門,并在西門與北門之間設水關門。清代各朝都相繼修葺。
海州古城南邊是山,北邊是海。近代以來,海州古城歷經(jīng)1668年郯城地震、1939年日軍轟炸,以及現(xiàn)代大躍進時期毀城煉鋼與文革“破四舊”等天災人禍,古城被破環(huán)殆盡。1991年,海州古城重建改造,恢復古街巷,重修朐陽門、鐘鼓樓,建造仿古建筑群,樓臺錯落,畫梁雕棟,色彩紛呈,古城風貌基本恢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