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十一,我們游覽了金桂飄香的安康。其間,安康博物館中一組生動的纖夫拉船塑像,令我們驚嘆:纖夫們拉的纖繩居然是系在桅桿頂端。以前,我們都想當然地認為,纖繩應該系在船頭,因為,這樣才能用得上力。南船北馬。我想,可能是我們這些不悉船的“北人”才會提出這個問題。上網(wǎng)查詢發(fā)現(xiàn),問這個問題的人還真不少,其中,《穿越時空的“纖繩之問” 陪同楊振寧院士考察三峽逸事》一文載,96歲的楊振寧院士在考察三峽時也提出過這個問題。文中還記錄了在楊老的見證下,進行討論的結(jié)果: 纖繩若簡單系于船頭,位置太低,很容易被河邊的巖石或障礙別住,時不時需要揀挽(即由拖后的一位纖夫去把纖繩抬起來越過障礙)。從受力的角度,帆船靠風帆鼓起,以風為動力通過桅桿傳至船體推動船行,而無風或風力不足時靠纖夫人力牽引,纖繩的著力點也應與鼓帆時的著力點基本一致,所以纖繩系于桅桿而不是船頭。
歡迎點擊以下標題,觀看我們制作的九集電視紀錄片《陳倉道》:
第一集 雄關(guān)漫道 第二集 踐草為徑 第三集 棧道千里 第四集 暗度陳倉 第五集 出師未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