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書店已經成為一道城市景觀。自詡文藝青年的諸位,誰沒有去過獨立書店呢?在這個時代,開一家以紙書為主業(yè)的書店,是一件需要極大勇氣的事情,但是依然有很多人在默默地堅守。東亞資深出版人金彥鎬先生走訪了世界上最負盛名的幾十家獨立書店,并采訪了書店人,他們的講述令人動容。 點擊即可購買 ▽ 即便在電子閱讀時代 書店也從未失去他們的價值 來源 | 文景(ID:shijiwenjing2002) 01 老教堂書店 馬斯特里赫特,荷蘭 建于1294年的這座哥特式建筑,當年是天主教多米尼克教派的教堂,如今變身為全球書客慕名而來的書店。歷經八百年風霜的老教堂,書籍在這鐫刻著古老光陰的空間綻放必然是充滿詩意的,它講述的必然是神奇的故事。 老教堂書店中,最富有戲劇性的創(chuàng)意是將教堂中央的往日祭壇改為咖啡書吧。這是一張十字架形狀的大長桌。人們坐在兩旁,沐浴著透過教堂頂部彩色玻璃流瀉下來的陽光,悠然地品嘗咖啡??Х葞熓种械目Х壬l(fā)的芳香,恍惚間好像祭禮時的焚香,依稀傳來當年的修士澄澈的祈禱之聲。 ▲ 托恩·哈馬斯 老教堂書店總經理 “和書在一起,和美好向善的人們攜手工作,我感到無比幸福。這是我生命中最有價值的時光。我確信:書店會使世界變得美好。” 02 敦特書店 倫敦,英國 有品位的書店,不應像音樂擾攘的超市。書店營造出莊重氛圍,讀者絲毫感覺不到商業(yè)氣息。其實這就是敦特書店的高品位戰(zhàn)略。在敦特書店,讀者幾乎感覺不到這個空間內還有店員的存在。初來乍到的外國人,也會跟朋友說:我們在敦特書店見吧。它被媒體評為“倫敦最美書店”,也是全世界愛書人心目中的向往之地。 ▲ 布雷特·沃斯滕克羅夫特 敦特書店共同創(chuàng)辦人 “甄選高水準的圖書,用心上架,讓讀者容易找到,舒服地拿取瀏覽。創(chuàng)造讓讀者享受閱讀的環(huán)境,這樣的書店才是好書店吧?從玻璃天窗灑下來的陽光,也是選擇敦特書店的讀者應享有的權利。敦特書店不是大型書店,上架圖書不能來者不拒,所以選書時必須格外走心。空間有限反倒成了我們的特點。” 03 巴特爾書店 阿尼克,英國 巴特爾書店是目前全歐洲最大的二手書店之一。讀者把自己讀過的書送到這里,每天到店的二手書多達一百個紙箱。店員們逐一查驗讀者帶過來的這些書,發(fā)放交換券。讀者用這個交換券交換其他的書。 巴特爾書店的前身是一座火車站。在一百一十八年的風風雨雨中,這座火車站曾經迎送數不清的人和物。如今,它成了書店,無數人經手過、閱讀過的古書和二手書云集于此,數不勝數的愛書人追隨書籍逡巡而至。變身為書店的火車站,成為書的自由集市,喚出渺遠往昔無數生命的哀歡,為生活在當今的我們,提供源源不斷的故事。 ▲ 戴維·錢皮恩 巴特爾書店老員工 “世上還會有比這里更快樂的地方嗎?幫人們找到他們想讀的書,介紹書籍,這份工作讓我無比快樂。后半輩子能在書店工作,我很幸福?!?/span> 04 酷客美食書店 布魯塞爾,比利時 書店、餐館與咖啡館,異彩紛呈的文化、藝術與生活方式,在這里形成一體。步入酷客美食書店,哪怕再矜持的讀書人,也無法不讓自己發(fā)出歡愉的尖叫。 ▲ 黛波拉·德里昂 酷客美食書店老板 “書店的書,千篇一律并排插到架上,看著都郁悶。我們想,不必學傳統書店的陳列方式,要打破老套路,不管書還是美食,我想讓店里賣的所有東西活起來。是的,Being Space,必須是有生命的空間、變化中的空間才行。我們試著打造聞不到商業(yè)氣息的空間。在這里,人們感到自由自在,像是見到朋友,又像被款待,身心得到了放松,可以隨心消磨時間。不管怎樣,在書的世界,我們注定會遇上充滿熱情的人們。” 05 中城學文書店 賓夕法尼亞州,美國 一座廢棄多年的劇場重獲新生,成了獨立書店,通過自己美麗的轉身,正不斷給整個社區(qū)注入新活力。劇場建于20世紀20年代,是賓夕法尼亞州的黑人和白人第一次同場觀看電影的場所,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也由此曾是哈利斯堡的地標之一。 ▲ 埃里克·帕彭弗塞和凱瑟琳·勞倫斯夫婦 中城學文書店創(chuàng)辦者 “起初大家都擔心,說你們干嘛冒這么大的風險?然而現在社區(qū)大學落戶附近,新的美術館開館了,重新有了電影院,各類藝術商店、咖啡館和餐館相繼開張,這一帶已經成了許多年輕人喜歡造訪的地方?!?/span> “他的藏書比我的更豐富,這是我喜歡他并決定和他結婚的理由。我們都愛上對方的書架,于是說咱們結婚吧!” 06 蒙塔古書坊 馬薩諸塞州,美國 這棟房子原來是古老的磨坊,在 1987 年被改造成書店。蘇珊接手之后,以她的閱讀經驗和極其文藝的取向,讓書店氛圍煥然一新。 蘇珊的蒙塔古書坊,同你死我活比拼速度效率的當下出版以及知識生產結構形成鮮明對比?!拔覀儠瓴话惭b空調?!笔⑾臅r節(jié),營業(yè)時敞開窗戶。風,從溪谷長驅直入。綠林發(fā)出寒暄之語,響亮又高亢。溪水潺潺。還傳來孩童瑯瑯的讀書聲——世上最美的聲響。 ▲ 蘇珊·莎利迪 接手打理蒙塔古書坊者 “悲觀主義者談論世界末日,我不認同他們的觀點。因為我知道,依然有那么多人傾注熱情編書出書,閱讀成了日常習慣。比如您,不也是循著書的指引,千里迢迢從韓國飛來的嗎?他們是憧憬理想國、用生命踐行理想的一群人。人們問,開書店是不是我的業(yè)余愛好——書店是我的生活,蒙塔古書坊是我的人生現場。” 07 麥克納利·杰克遜書店 紐約,美國 它是一家年輕的書店,但令紐約知識分子以及無數愛書人傾心的事,常在這里發(fā)生。 麥克納利·杰克遜書店是“智識沙龍”, 而且重點打造“世界文化”的概念。平均每周舉行六七次不同的主題活動,比如“世界文學之夜”“詩歌之夜”等。書店還邀請國外作家前來演講,圍繞特定人文書籍展開討論。到店參加這些活動的許多愛書客,因此逐漸變成“世界公民”。 ▲ 薩拉·麥克納利 麥克納利·杰克遜書店創(chuàng)辦人 “在亞馬遜,您無法享受購物,也不可能獲得社會體驗?!?/span> “我們書店也上架媒體報道過、讀者耳熟能詳的書。但是我們同樣重視被媒體冷落的書。我希望構建我們書店獨有的書世界。我們關注的主題是'世界’,而不僅僅是美國?!?/span> 08 蠟筆屋 東京,日本 蠟筆屋,充滿孩童的良善純真氣息。在這里,孩子們遨游幻想世界,成年人驀然駐足,走向美好童心和純粹的生命懷想。 ▲ 落合惠子 蠟筆屋創(chuàng)辦人、作家 “小孩兒第一次拿在手上的表達工具,就是蠟筆。大人不是也喜歡蠟筆嗎?人人都用自己的色彩,描繪自己的人生?!?/span> “我們進的書,即使賣不出去,也不會返還給出版社。看好的書,我們負責到底,繼續(xù)銷售。大型書店只想賣暢銷書,我們不是。如果書的內容有問題,知道暢銷也不會進貨。好書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會長銷下去。” 09 北澤書店 東京,日本 北澤書店是東京神保町書店街的英文二手書店,與洋溢著清新氣息的新書書店不同,北澤書店隱隱地散發(fā)日久醇熟的智慧之香。 ▲ 北澤一郎 北澤書店第三代掌門人 “1958年,父親辭去東京都立大學英國文學系教授的職務,繼承家業(yè)。如果這個家業(yè)不是書店,父親是不會接過來的。父親過世后,我把書店接下來了。如果不是書店,我也不會同意繼承家業(yè)的?!?/span> “我父親常說:如果想賺大錢,做別的生意好了,不用做書店。他說,好書早晚會有讀者,你不甚了解的書,顧客反而很了解,你要時刻做好接待這種顧客的準備。我現在想,祖父和父親可能都沒預料到,書籍文明會轉瞬間發(fā)生這樣一個天翻地覆的變化。在我的祖父和父親那個年代,他們對書籍的想法無疑是正確的。” 10 榮光圖書 釜山,韓國 從五平米到三千三百平米,釜山人心中的文化地標。只要到榮光圖書,沒有買不到的書。 ▲ 金潤煥 榮光圖書創(chuàng)始人 “拿不出讀者要找的書就不叫書店?!?/span> “榮光圖書最早的店址,距離現在的榮光圖書所在的鎮(zhèn)區(qū)西面文化路十號大約七十多米,那一帶曾經是酒吧街。人們覺得書店開在這個地段,前景堪憂。我卻不這么認為:誰規(guī)定酒吧的招待就不能讀書?” “向人們推薦好書,是我人生的首個主題,也是最后的目標?!?/span> △ 一位資深出版人,也是一位狂熱的愛書人,二十年來探訪世界最美二十一家獨立書店,用鏡頭和文字記錄下用生命踐行理想的書店人于歷史和現實中鮮為人知的堅守故事。 被跨國企業(yè)覬覦空間的的荷蘭老教堂書店,被譽為英語世界文學青年的庇護所和烏托邦的法國莎士比亞書店,被BBC評為“世界十大最美書店”的中國先鋒書店,專為婦女和兒童服務的日本蠟筆屋…… 二十一家獨立書店無一不是美好時代的精神寫照,在歷史的滾滾洪流中,推動我們奮力前行,協助我們找尋心中完整的理想世界。期待一個個獨立書店的樸實的經營故事,喚起當下讀者對智識的思考,這也是獨立書店存在于世的價值和意義。 點擊即可購買 ▽ 梁漱溟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紀念講座 | 梁漱溟文化思想 | 葉圣陶孫女回憶葉氏文脈 | 柳詒徵先生紀念講座 | 陳寅恪先生誕辰一百三十周年紀念講座 | 陳作霖先生逝世一百周年紀念講座 | 作家張愛玲誕辰一百周年紀念講座 | 林散之、高二適先生紀念講座 | 錢穆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紀念講座 | 阮玲玉誕辰一百一十周年紀念講座 | 上官云珠、周璇誕辰一百周年紀念講座 | 譚延闿逝世九十周年講座 | 孫中山先生逝世九十五周年紀念論壇 | 王陽明逝世四百九十周年紀念論壇 | 莫礪鋒:開山大師兄 | 周文重:國際關系新格局 | 周曉虹:口述歷史與生命歷程 | 周曉虹:費孝通江村調查與社會科學中國化 | 周曉虹對話錢鎖橋 | 周曉虹、張新木、劉成富、藍江對談:消費社會的秘密 | 群學君對話舒國治 | 群學君對話葉兆言 | 黃德海、李宏偉、王晴飛、王蘇辛、黃孝陽五作家對話 | 孫中興:什么是理想的愛情 | 杜春媚對話郭海平 | 程章燦:作為詩人與文學史家的胡小石 | 谷岳:我的行走之旅 | 黃盈盈:中國人的性、愛、情 | 金光億:人類學與文化遺產 | 周志文:人間的孔子 | 嚴曉星:漫談金庸 | 周琦:越南法式風情建筑 | 魏定熙:北京大學與現代中國 | 胡翼青:大數據與人類未來 | 生命科學與人類健康系列高峰論壇 | 畢淑敏讀者見面會 | 徐新對話劉成 | 謝宇教授系列演講 | 王思明:茶葉—中國與世界 | 祁智對話蘇芃:關于寫作 | 甘滿堂:閩臺廟會中的儺舞陣頭 | 張靜:研究思維的邏輯 | 翟學偉:差序格局——貢獻、局限與新發(fā)展 | 應星:社會學想象力與歷史研究 | 吳愈曉:為什么教育競爭愈演愈烈?| 李仁淵:《晚清新媒體與知識人》 | 葉檀讀者見面會 | 馮亦同:金陵之美的五個元素 | 華生、王學勤、周曉虹、徐康寧、樊和平對話 | 東方人文美學深度研修班(第一期)| 東方人文美學深度研修班(第二期)| 大唐風物,侘寂之美:日本美術館與博物館之旅(第一期)| 大唐國寶、千年風物:日本美術館與博物館之旅(第二期)| 當顏真卿遇上宮崎駿:日本美術館與博物館之旅(第三期)| 史上最大正倉院與法隆寺寶物展:日本美術館與博物館之旅 | 夢回大唐藝術珍品觀展會 | 四姝昆曲雅集:羅拉拉、單雯、孫蕓、陳薇亦 | 昱德堂藏揚州八怪精品展 | 《南京城市史》系列人文行走活動 | 《格致南京》系列文化活動 | 文心雅韻:中國傳統人文美學系列講演 | “文學寫作與美好城市”高峰論壇 | 仰之彌高:二十世紀中國畫大家展 | 首屆微城市文化論壇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一期:南京運瀆)|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二期:明孝陵)|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三期:文旅融合)|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四期:城南舊事)|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五期:靈谷深松)|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六期:清涼山到石頭城)|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七期:從白馬公園到明孝陵)|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八期:從玄武門到臺城)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九期:從金粟庵到大報恩寺)|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期:從夫子廟到科舉博物館)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一期:從五馬渡到達摩洞)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二期:從獅子山到揚子飯店)|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三期:從南朝石刻到棲霞寺)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四期:牛年探春牛首山)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五期:中山陵經典紀念建筑) | 從南京到世界:第一屆微城市論壇 | 園林版昆曲舞蹈劇場《鏡花緣記》| 秋棲霞文學日系列活動 | 社會心理學暑期班(2016) | 社會心理學暑期班(2017) | 社會心理學暑期班(2018)| 社會科學經典理論與前沿方法暑期班(2019)| 口述歷史與集體記憶研修班(2020)| 中國研究:歷史觀照與社會學想象力學術研討會 | 中國社會學:從本土化嘗試到主體性建構——紀念中國社會學重建40周年學術研討會 | 第一屆長三角社會學論壇(2018) | 第二屆長三角社會學論壇(2019)| 長三角論壇2019新春學術雅集 | 第三屆長三角社會學論壇(2020)| 新書分享會 | 經典品讀會 《金陵刻經處》| 《生活的邏輯:城市日常世界中的民國知識人(1927-1937)》|《謝辰生口述》 | 《袍哥》| 《年羹堯之死》| 《朵云封事》|《兩性》|《放下心中的尺子——莊子哲學50講》|《東課樓經變》| 《舊影新說明孝陵》| 《光與真的旅途》| 《悲傷的力量》| 《永遠無法返鄉(xiāng)的人》| 《書事》 | 《情感教育》 | 《百年孤獨》 | 《面具與烏托邦》 | 《傳奇中的大唐》 | 《理解媒介》| 《單向度的人》| 《陪京首善》| 《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 | 《詩經》| 《霓虹燈外》 | 《植物塑造的人類史》 | 《茶館: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觀世界》 | |
|
來自: 亮哥eoim8x8y62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