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炎是細(xì)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蟲等引起的小腸炎和結(jié)腸炎。那么,腸炎怎么辦?接下來中華秘方網(wǎng)小編就為大家?guī)碇委熌c炎的14個中藥方子,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 治療腸炎的14個中藥方子 治泄瀉方 【組成】新鮮番石榴葉50片(干品15~3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效】消炎止瀉。 【主治】腸炎泄瀉,細(xì)菌性痢疾。 茶葉湯 【組成】茶葉250~500g。 【用法】500g茶葉加水1500ml,煎15分鐘。倒出后再加水700ml,煎10分鐘;倒出后再加水500ml,煎10分鐘。把3次煎液混合在一起,過濾、濃縮至500ml,貯瓶備用。每次服5ml,日服3次。服藥時間以早晨6時、上午10時、下午4時為宜。 【功效】消炎,殺菌,止瀉。 【主治】慢性腸炎。 【附記】本方對細(xì)菌有比較好的殺滅作用,特別對于腸道細(xì)菌如傷寒、副傷寒桿菌及阿米巴原蟲均有良好的殺滅作用,故用之效佳。 石榴皮湯 【組成】石榴皮1個,紅糖25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水煎取汁,調(diào)入紅糖,日服2次。 【功效】斂腸止瀉。 【主治】久瀉不愈(慢性腸炎)。 【組成】鮮淡竹葉40g,石膏50g,白扁豆15g,荷梗1個,砂糖2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或代茶飲用。服時調(diào)入紅砂糖即可。 【功效】清熱除濕,健脾止瀉。 【主治】急性腸炎。用治濕熱或暑濕所致的腹瀉、腹痛,病勢急,或瀉而不爽、肛門灼熱。 三葉湯 【組成】鮮扁豆葉、鮮藿香葉、鮮荷葉各10g,六一散(沖服)6g。 【用法】將前3味藥水煎取汁送服六一散。每日1劑,日服2次。 【功效】清熱(暑),利濕,止瀉。 【主治】濕熱泄瀉。 止瀉湯 【組成】灶心土(煎湯代水)、車前子(包煎)、蒼術(shù)各3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效】溫中散寒,利水止瀉。 【主治】急性腸炎(寒濕型)。 楂曲湯 【組成】焦山楂、焦神曲、焦麥芽、雞內(nèi)金各10g,炒萊菔子15g,黃連6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效】消食健脾,理氣止瀉。 【主治】傷食泄瀉。 【附記】或取蒼術(shù)、砂仁各9g。水煎服,每日1劑。效果亦佳。 參術(shù)炮姜湯 【組成】黨參、白術(shù)各20g,補(bǔ)骨脂、神曲各15g,炮姜10g,炙甘草5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效】益氣健脾,溫中止瀉。 【主治】脾虛泄瀉。 三炭炮姜湯 【用法】水煎服。每晚睡前服1次。 【功效】溫斂止瀉。 【主治】五更瀉。 烏梅車前湯 【用法】先將烏梅、車前草洗凈,一同放入砂鍋內(nèi),加水700ml煎至500ml,再入玫瑰花攪勻煮沸,調(diào)入蜂蜜即成。每日1劑,日服3次。 【功效】清熱利濕,生津和胃。 【主治】暑濕所致的泄瀉、惡心嘔吐、口干乏力。 荔枝扁豆湯 【組成】干荔枝肉30g,炒白扁豆20g。 【用法】將上藥洗凈,同入鍋內(nèi),加水適量,煮至爛熟即可。每日1劑,日服2次。 【功效】健脾益氣,和胃止瀉。 【主治】脾氣虛弱所致的腹瀉、消化不良、食欲缺乏、神疲乏力。 柴芍半夏湯 【組成】柴胡、法半夏各15g,白芍20g,枳實10g,陳皮12g,茯苓30g,甘草6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效】 疏肝理氣,健脾和胃。 【主治】慢性腸炎(肝脾不和型)。大便秘結(jié)與泄瀉交替出現(xiàn),夾帶黏液多者。
【組成】厚樸、澤瀉、陳皮、車前子(包煎)各9g,生姜3片。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效】理氣利濕,散寒止瀉。 【主治】水瀉。 【附記】或取仙鶴草、地榆各50g。水煎服,每日1劑。功能清熱涼血。故用之多效。 止瀉散 【組成】肉豆蔻、石榴皮、蛇床子、胡椒、蓽茇、干姜、肉桂、草果、砂仁各等份。 【用法】上藥共研極細(xì)末,貯瓶備用。每次服6g,日服2次,溫開水送服。 【功效】溫中散寒,固脫止瀉。 【主治】久瀉滑脫。 【附記】或取老棗樹皮炭、白礬各等份。共研細(xì)末。每服6g,日服3次,開水沖服。用之臨床,效果亦佳。 以上就是“治療腸炎的14個中藥方子”的介紹了,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想要了解更多關(guān)于腸炎的偏方請繼續(xù)關(guān)注中華秘方網(wǎn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