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方常見疾病治癥:咽喉炎 【辯證治則】 1、臨床上看到扁桃腺發(fā)炎,針灸用少商、商陽放血,扁桃腺點(diǎn)刺放血;配合列缺、照海。 湯藥可以用桂枝加葛根湯,加上連翹、銀花、浮萍、蟬蛻。葛根用到四錢就好。 2、(1)咽痛而聲不清利者,為肺火。甘桔湯:加馬兜鈴黃芩杏仁川貝母黃連麥冬百合薄荷治之; (2)咽痛而飲食不利者,胃火也。白虎湯加金銀花大黃桔梗枳殼治之; (3)咽喉作痛而上氣頰赤者,肝經(jīng)沖脈逆上之火也,玉女煎(石膏9-15g,熟地9-30g,麥冬6g,知母5g,牛膝5g)加旋復(fù)花射干,再用鹽炒安桂少許; (4)喉中塞腫及潰爛,皆為少陰心經(jīng)之火。瀉心湯,加山豆根牛蒡子桔梗甘草薄荷細(xì)辛膽南星牛黃治之; (5)血家咽痛,多是肺胃虛火及沖脈火逆。 3、(1)喉門腫痛,痰如鋸不絕,茶水一滴不能下咽,豈非熱癥,然而痛雖甚,至早少輕;喉雖腫,舌必不燥∶痰雖多,必不黃而成塊。此乃假熱之癥也。若以寒涼之藥急救之,下喉非不暫快,少頃而熱轉(zhuǎn)甚。人以為涼藥之少也,再加寒涼之品,服之更甚。此少陰之火。 A、急須刺其少商之穴,出血少許,喉門必有一線之路開矣。急以附子一錢,熟地一兩,山茱萸四錢,麥冬三錢,北五味三錢;牛膝三錢,茯苓五錢,煎服,下喉一聲響亮,其火勢熱癥,立時消散。 B、用附子一錢,鹽水炒成片,用一片含在口中,立時有路,可以用湯藥矣。后以八味腎氣丸一兩,白滾水送下,亦立時而愈 (2)日重夜輕,治之最易。用山豆根三錢,半夏一錢,桔梗三錢,甘草一錢治之。一劑立愈,而非逆癥可比耳。 4、腎中下寒之劇,則龍雷之火不能下藏于至陰之中,勢必直沖而上,至于咽喉,往往上熱之極而下身反畏寒,兩足如冰者有之。徜以為熱,而投以芩、連、梔、柏之類,則火焰愈熾,茍用人參同附子、桂、姜之類以從治之,則火自退藏,消歸烏有矣。 5、鼻煙干燥沒有堵塞、干燥性鼻炎、干燥性咽炎、萎縮性咽炎,可以用百合知母湯、百合地黃湯加減。 6、屬于脾胃病變的慢性咽炎患者,多無虛火上炎的咽部體征、全身癥征及舌脈。這類患者大多咽干而口不干,舌質(zhì)正?;蚱?,脈弱或濡卻不數(shù),不少患者還伴有胃腸道疾病(如慢性淺表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胃腸功能紊亂等),故其涉及的主要臟腑是脾胃,而不是肺腎。 慢性咽炎屬于脾失健運(yùn)者,除了咽炎常癥之外,尚有痰涎較多,晨起刷牙易惡心,或伴脘痞腹脹,腸鳴便稀等。治宜健運(yùn)脾氣,可用香砂六君子湯(人參一錢、白術(shù)二錢、茯苓二錢、甘草十分、陳皮八分、半夏一錢、砂仁八分、木香七分、加生姜二錢,水煎服。)加桔梗、木蝴蝶、柿蒂等。 (1)若合并肝郁,伴有情緒波動,胸脅不適者,可加柴胡、白蒺藜; (2)腸鳴泄瀉者,加炮姜、仙鶴草; (3)頭眩者,加澤瀉; (4)腹脹甚加厚樸。 (5)若脾虛氣陷,伴短氣乏力者,可先用補(bǔ)中益氣湯加法夏、茯苓、澤瀉、桔梗數(shù)劑,再用本方; (6)若脾虛及心,伴驚悸,少寐者,可先用歸脾湯加法夏、夏枯草數(shù)劑,再用本方。 若氣損及陽,癥見咽喉分泌物清稀量多,大便溏,怯寒者,當(dāng)屬虛寒性咽炎,宜改用溫補(bǔ)脾腎方藥。 7、急性會厭炎、喉痹、咽喉腫痛:丹梔射郁湯:丹皮12g,梔子6g,射干6g,郁金6g,赤茯苓15g,生甘草3g,枇杷葉(去毛)10g。 水煎,分2次熱服。 8、少陰病咽喉痛: (1)少陰寒熱俱有之證也。咽干腫痛者為熱,不干不腫而痛者為寒。故少陰論中,有甘橘湯、通脈四逆湯二治法也。 (2)咽痛比較單純,無挾痰挾寒之征用甘草湯。甘草湯中所用多為生甘草,炙品則效力緩慢。治療咽喉病可采用慢慢呷服。 (3)桔梗甘草湯證有化膿之象、咽喉紅腫重者則痛重。 (4)苦酒湯證則以咽中生瘡,聲不出者為特征。 (5)半夏散及湯證有痰、寒、喉嚨化膿發(fā)炎、咽中痛。 (6)麻黃附子細(xì)辛湯證之咽痛,則為太少兩感,陽虛明顯。 (7)豬膚湯證之咽痛又為陰虛火旺。 (8)緊急的時候,比如喉癌,巴豆與貝母做成巴豆霜,把巴豆霜用管子吹到喉嚨上去。 9、例如狐惑,女人的性病,在陰部有紅腫或起一小塊發(fā)炎,不會傳染,但會癢、痛,嚴(yán)重的影響到喉嚨也發(fā)炎,有的女人有白帶喉嚨也不好,因為喉嚨和婦科是連到的,平??吹臅r候又是甘草瀉心湯。 10、(1)夏枯草、絡(luò)石藤治療咽喉、食道腫脹。 (2)玉竹專門治咽喉不利、喉嚨痛、喉嚨腫脹。玉竹止血把熱往下降,通利喉嚨。 11、咽痛多屬火熱之邪為患,但也有虛寒為患的。 (1)如癥見咽部疼痛、局部色白潰爛、經(jīng)久不愈者,為虛寒證,腎氣丸加桔梗治之。因少陰之脈上系舌本,再取桔梗載藥上行之功,使藥達(dá)病所,其癥可愈。 (2)若咽痛伴有寒熱往來等癥,是少陽病之特征,可從少陽論治。少陽屬火又屬三焦,咽位于上焦。小柴胡湯中去人參加桂枝,加重甘草量,再加桔梗。加桂枝者,取半夏散之意,加桔梗和加重甘草用量,是取甘桔湯之意。二方皆為治咽痛之主方。 (3)咽部是厥陰經(jīng)脈所循行的部位。若癥見咽干,咽后壁痛、色垢者,可用烏梅丸。 (4)咽痛若伴有胃納不佳、遇寒加重、大便溏稀等癥者,用理中丸或湯加桔梗,一治脾胃虛寒,二升提肺氣,以治咽痛。取脾脈連舌本之意。 12、喉瘛肉,多因慢性炎癥引起。袓國醫(yī)學(xué)認(rèn)為是喉痹,為陰陽之氣互結(jié)所致。癥見聲音嘶啞,經(jīng)久不愈。苦酒湯散結(jié)祛痰,痰祛結(jié)開,聲音自出。 13、急性喉炎是喉黏膜彌漫性炎癥病變,常繼發(fā)于上呼吸道感染之后。是風(fēng)寒之邪客于咽喉,癥見聲音嘶啞、脈緊或遲。治療時,用半夏散及湯散寒驅(qū)風(fēng)。 14、(1)少陰熱證:苦酒湯(生半夏10克(打碎,開水沖洗7次)、醋(60克)、水(30克) )先煮3 【辯證比較】 1、少陰咽痛: (1)熱氣不能從樞而出,逆于經(jīng)脈而咽痛者,為甘草湯證, (2)寒氣不能從樞而出,逆于經(jīng)脈而咽腫痛者,為半夏散及湯證。方中半夏運(yùn)樞,桂枝解肌,甘草緩?fù)矗箖?nèi)外之經(jīng)脈通而少陰之樞機(jī)利,則咽痛自愈。 2、甘草湯、桔梗湯曰咽痛,半夏散及湯曰咽中痛,半夏苦酒湯曰咽中傷而生瘡,則皆咽痛為主者也。蓋咽痛本有輕重之分,輕者未必腫,重者必大腫。以是 (1)咽痛不腫之輕者,為甘草湯。 (2)其大腫之重者,為桔梗湯。 (3)但不腫或涎纏咽中而不堪痛楚者,為半夏散及湯與苦酒湯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