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老子深刻的提出“非以其無私邪”的圣人形象——走進《老子》 老子在第七章中以天地與萬物的關系,來進一步的說明圣人與百姓的區(qū)別。正是因為:“道”永恒的變化是天地的根。所以,“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長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老子告訴人們?nèi)?,正是因為:“道”永恒的變化是天地的根,所以,天地能長久,而天地能長久,正是因為天地是“道”變化的產(chǎn)物,而不是自生的,所以能長久的生存下去。因此,真正明白“道”的圣人,對待百姓要與天地對待萬物一樣,不要等同于百姓,要站的百姓的后面,而這正是因為,圣人對待百姓,要與天地是先于萬物存在,并產(chǎn)生萬物一樣。圣人要為百姓做出事先的示范。為此,圣人要將自己的身家性命置之度外,為百姓著想,而后再顧及自身的安危,圣人除非以如此的無私無畏,所以,才能成其為一代圣人。 老子面對東周末年朝中的腐敗軟弱,和各諸侯的爭相稱霸相互征伐天下大亂的春秋時代,提出“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崩献釉诖藭r,對圣人也就是指帝王及各諸侯等同的人,就提出“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也就是后世范仲淹提出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思想。同時老子深刻的提出“非以其無私邪”的圣人形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