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家語”是詩人為了表情達意的需要和詩詞格律的要求對詩歌的語言所作的變形處理。“它常常是不合法的,它常常是不合理的,它常常是無言的。即無法,無理,無言?!薄盁o法,無理,無言”是說詩詞的語言藝術(shù),它具有暗示性、含蓄性、跳躍性、多義性、凝練性。因此讀懂詩歌,需要按照詩歌的語言特點去讀詩,也就是要讀懂“詩家語”。 一詩歌語言的跳躍性 詩歌是詩人形象思維的產(chǎn)物,無論是摹景狀物,還是敘事抒情,詩人總是把自己深切的感受和激昂的情緒,借助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傾吐在詩歌的字里行間。同時,有的詩歌會在短短的篇幅中高度集中、高度概括地反映社會生活和時代變遷,因此詩人注重凝練、含蓄、形象、生動地表達,使詩歌在意象和詩句、章節(jié)上呈現(xiàn)出明顯的跳躍現(xiàn)象。這種語言的跳躍性是詩歌語言的一大特色。 所謂跳躍,是指超越時間和空間限制的不同意象的組合,或是利用詞語的多義性和含蓄特征,有意識地將所要表達的內(nèi)蘊、意境委婉地隱藏在字詞背后,讓讀者透過字里行間的空隙去發(fā)現(xiàn)并加以領(lǐng)略。詩歌語言的跳躍性有以下幾種類型: 1.情緒的跳躍 詩人在詩歌中不作任何的交代說明,但在字里行間卻明明白白地體現(xiàn)了情感、思緒的大起大落。 示例: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秦觀《鵲橋仙·七夕》) 分析:“柔情似水”,兩情相會,溫柔纏綿,喜悅之情溢于言表?!凹哑谌鐗簟保瑯O言相會時間之短,也不乏失落、怨恨之情。“忍顧鵲橋歸路”,轉(zhuǎn)寫分離,說怎忍看鵲橋歸路,婉轉(zhuǎn)語意中,不僅含有無限依戀和惜別之情,還含有無限辛酸的眼淚。詞人情緒由興奮到失落再到惜別,情感的跳躍融入短短三句話中,讓人感受到無窮的魅力。 2.時空的跳躍 或從古代到今天,或從現(xiàn)在到將來,或從此地到彼地,其中省略了過渡和連續(xù)。詩人突破時間、空間的束縛,打亂生活嚴謹?shù)倪壿嫵绦颍诜浅W杂傻奶斓刂袆?chuàng)造新形象。 示例: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guān)。(王昌齡《從軍行》) 分析:詩歌空間上的大幅度跳躍——青海、雪山、玉門關(guān),把整個西北邊境綿延數(shù)千里的風貌在極為精練的十四個字中,高度概括地描繪了出來,展示出一種空曠、迷蒙、悠遠、寂寥、凄清的深邃意境,從中反映了將士戍邊生活的孤寂和艱辛;同時與后兩句(“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抒情緊密連綴,把將士們衛(wèi)國衛(wèi)疆的豪情壯志和堅定決心刻畫得淋漓盡致,感人至深。 3.邏輯的跳躍 這種跳躍更多地采用并列式或者遞進式來完成,通過具有一定邏輯聯(lián)系的意象組合,來展示詩歌主題,發(fā)掘詩歌內(nèi)蘊,其本質(zhì)也可以說是詩歌呈現(xiàn)形式的跳躍。 示例: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杜甫《絕句》) 分析:詩的每兩句構(gòu)成的對偶關(guān)系,也是一種并列。這四句詩寫的是四個方向,第一句寫“黃鸝”,第二句則轉(zhuǎn)寫“白鷺”;第三句寫“西嶺”,第四句又寫“東吳”。其不是線性的發(fā)展,而是呈一種不同方向的立體狀態(tài),形成邏輯思維的跳躍流轉(zhuǎn)。 二、詩歌留白的藝術(shù) 詩歌語言之間往往具有跳躍性,于是就產(chǎn)生了有意省略句子成分、過渡和關(guān)聯(lián)的字句現(xiàn)象,也就出現(xiàn)了空白,從而給讀者留下想象、思索、補充的空白,“留白”是詩歌的藝術(shù)和魅力所在。古詩歌省略主要有以下特點:
[即時體驗] 1.指出下列詩句中的省略成分。 (1)小雨絲絲欲網(wǎng)春,落花狼藉近黃昏。(李彌遜《春日即事》) 答: (2)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shù)。(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答: (3)向晚意不適,驅(qū)車登古原。(李商隱《登樂游原》) 答: (4)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傳書謝不能。(黃庭堅《寄黃幾復(fù)》) 答: 參考答案:(1)省略主語。下句應(yīng)為“落花狼藉(天色)近黃昏”。 (2)省略謂語。上句應(yīng)為“五陵年少爭(送)纏頭”。 (3)省略主語。詩句應(yīng)為“(余)向晚意不適,(余)驅(qū)車登古原”。 (4)上下句分別省略謂語和主語。詩句應(yīng)為“我居北海君(居)南海,寄雁傳書(雁)謝不能”。 2.下面這首詩的詩句皆省略了主語,請就此簡要分析。 寄李儋元錫① 韋應(yīng)物 去年花里逢君別,今日花開又一年。 世事茫茫難自料,春愁黯黯獨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錢。 聞道欲來相問訊,西樓望月幾回圓。 [注]?、倮钯?dān)元錫:李儋,曾任殿中侍御史,為作者密友;元錫,字君貺,為作者在長安鄠縣時舊友。 答: 參考答案:一、二、三、四、五、六、八句的主語都是詩人韋應(yīng)物(可以“余”指代),第七句的主語是李儋(可以“汝”指代),皆被省略。 去年那花開時節(jié)我們依依惜別,如今花開時節(jié)我們分別已一年。 世事渺茫自我的命運怎能預(yù)料,只有黯然的春愁讓我孤枕難眠。 多病的身軀讓我想歸隱田園間,看著流亡的百姓愧對國家俸祿。 早聽說你將要來此地與我相見,我到西樓眺望幾度看到明月圓?! ?/strong> 三、詩歌語序的顛倒性 與語意省略相比,語序的顛倒(或詞語錯位)更易使人對詩句產(chǎn)生錯誤理解。在古詩歌閱讀中,要重視語序的顛倒(或詞語錯位)現(xiàn)象,積累常見類型,以助于讀懂詩句,避免機械理解,產(chǎn)生誤讀。古詩歌常見語序的顛倒(或詞語錯位)類型如下:
[即時體驗] 3.賞析下列詩句中語序變換的妙處。 (1)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王昌齡《從軍行》) 答: (2)清角吹寒(姜夔《揚州慢》) 答: 參考答案:(1)正常語序應(yīng)是“百戰(zhàn)黃沙穿金甲”,意思是經(jīng)過千百次戰(zhàn)斗,黃沙把鐵甲都磨穿了。將“黃沙”提到句首,正是為強調(diào)戰(zhàn)場上漫天的“黃沙”,突出了邊塞戰(zhàn)爭的特點,以及它特有的艱苦性。 (2)正常語序應(yīng)是“寒清角吹”,意思是“寒風中凄清的號角吹響”。寒字的倒置,除了寫實的“寒風”之意,將使讀者更多地感受到由凄清的號角所吹出的“寒”意。 四、詞類活用的普遍性 古詩歌中一些詞的詞性發(fā)生改變,有時具有化腐朽為神奇的功效。名詞、形容詞、數(shù)詞活用為動詞,形容詞、動詞活用為名詞,名詞作狀語,使動用法,意動用法等,在古詩歌中很常見。
[即時體驗] 4.賞析下列詩句中詞類活用的妙處。 (1)風軟一江水,云輕九子山。(查慎行《早過大通驛》) 答: (2)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 答: 參考答案:(1)“風軟一江水,云輕九子山”中的“軟”“輕”都是使動用法,均巧妙地運用通感的修辭手法,把水波云海寫得可觸可撫。全句意為:清風吹拂,江水泛起微微漣漪,像輕綢軟緞在波動;九子山巔高出云表,像輕輕浮在銀色的海面。 (2)“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中的“悅”“空”都是使動用法,“悅”句意為幽美的山間景色使鳥兒們高興極了,“空”句意為清澈的潭水及其中的倒影使人的心情變得坦蕩空靈了。這里以動顯靜,突出了幽深靜寂、安詳和平、自然高遠的境界,也表達了詩人寧靜的內(nèi)心感受。 五、互文見義的特殊性 “互文”指古代詩文中的相鄰句子所用的某些詞語(一般是在前后句對應(yīng)的位置上)互相補充,結(jié)合起來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是古漢語中一種特殊的修辭手法?;ノ挠兄阡秩驹姼铓夥眨乖娋湔R、對仗。 理解互文時,必須把上下句中對應(yīng)的詞語結(jié)合起來思考,領(lǐng)悟其在語意上互相補充、彼此映襯等作用,這樣才能在語意上真正弄懂其原意。
[即時體驗] 5.賞析下面詩句中互文的特點及妙處。 (1)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杜甫《江南逢李龜年》) 答: (2)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王昌齡《出塞二首(其一)》] 答: 參考答案:(1)“岐王”“崔九”、“見”“聞”互文,詩句意為“當年我常常在岐王和崔九的住宅里見到你并聽到你的歌聲”。運用互文,使詩句對仗工整,音律和諧。 (2)句中“秦”和“漢”,“月”和“關(guān)”互文,詩句意為“依舊是秦漢時的明月和秦漢時的邊關(guān),守邊御敵鏖戰(zhàn)萬里的征人還未回還”。運用互文,突出了“明月依舊,關(guān)塞依舊,卻物是人非”之意,更讓人感到戰(zhàn)爭的殘酷和征人的悲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