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達峰,碳中和,雙碳,是今年以來國家大力提倡的一個概念,官員往往談及這個就是未來多少萬億的市場前景。以往對這個概念,似乎總有國家補貼的錯覺,實際上,到眼下,已經(jīng)有比較成熟的市場化運作的框架了。而市場上,這類概念的鏈條,不僅長,而且多,梳理一下,就能把這概念的內(nèi)在價值做出價值劃分了。也能在未來的投資中,有操作的底氣。 其實簡單說,雙碳概念,就是如何減少碳能源的使用,換以其他方式的能源來解決問題。因為碳基能源,會排放二氧化碳。降低排放,是好多年的話題了。 達成目的,一個是減少能源使用,一個是換其他的能源使用。 用馬車和步行,自行車來代替汽車出行,這是減少能源使用。 用鋰電,氫能源,太陽能等新能源車,代替燃油汽車,這是換其他能源。 更大的碳排放,出現(xiàn)在發(fā)電,冶煉等重工業(yè)領域,大型風電,太陽能發(fā)電,核電,水電,潮汐發(fā)電,生物發(fā)電……,只要不是燒煤燒燃油發(fā)電的,都算是為雙碳做貢獻的。 為低碳做貢獻要花錢,于是,一個交易平臺出現(xiàn),誰燒煤了,就要支付一些錢,來貼補人家花錢搞光伏,風電,其他發(fā)電方式廠家的成本。這就是碳交易平臺。于是,整個社會,有了用于減排的資金來源。不需要全部由國家補貼。 這事兒,產(chǎn)業(yè)鏈的長度,比新能源車的產(chǎn)業(yè)鏈長多了,新能源車,應該說是雙碳之中的一條鏈而已。各種發(fā)電方式,都是,然后,集中在變電并網(wǎng)環(huán)節(jié),于是,前些天的特變電工之類的上漲,太陽能系列,制造電池的是光伏,然后要存儲發(fā)出來的電,這個又是一條鏈條。核電,風電,當然還有水電,都是比較成熟的了。 這里的價值評估,各自有不太一樣的利潤和利益來源,有些是靠補貼和政策,政策沒了,立刻出問題。前些年,新能源車曾經(jīng)因為國家補貼受益,又因為國家停止補貼受損,國家出不起這錢了。現(xiàn)在,又受技術進步和全球趨勢構成受益的格局。 水電上漲,是因為他們在碳交易之中,會平白無故賺得一筆錢?;痣?,則是要給人家買單的,受損的。 太陽能系列,其中一個新的概念,BIPV,就是光伏建筑一體化。在蓋樓的時候,就把發(fā)電的太陽能電池裝配在樓頂和墻體上。當然,內(nèi)部配套也要一起搞定,包括各種設備。這事兒,靠民間自覺很難,但是國家能源局發(fā)文,就是個利好。這是對未來有價值的事情。 這條鏈條上,光伏是上游,安制、儲能是中游,電纜,建筑商是下游。 各個鏈條,上游一般是獲益較大的。新能源汽車,上游是鋰資源,中游是電池制作,電解液,電池回收,下游是整車制造,汽車電控等。越是沒門檻的地方,越是沒利潤,一旦有厚一點的利潤了,就會有新的社會資本進來攤薄稀釋,最終大家利潤都很低。但是,有錢可以去造車,卻未必能買到礦。這個就是門檻,又叫商業(yè)壁壘。 今年的大主線,雙碳是一個,可能是最大的,如果把新能源車也放進來的話。 三胎是一個。這是關乎未來若干年的人口結構的國策。 經(jīng)濟復蘇,順周期是一個。 剩下的,是其他的,看作偶發(fā)也不無不可。比如橫琴,比如……,比如讓中央媒體出來喊話的那些。 好吧,昨天市場調整,其實調整不大,大單流出僅30多億了,今天看看能否止跌。跌不深是大概率的吧,但時間上,今天如果強烈反彈,是一種模式,今天不止跌,可能就是另一種模式,是以周為單位的調整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