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子花開,十里飄香。農(nóng)歷八月,正是桂花開放的時節(jié)。在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有關(guān)桂花的典故、傳說是很多的,如人們常說的“蟾宮折桂”“月桂落子”。 “蟾宮折桂”的典故源于《晉書》中的人物故事,晉武帝泰始年間,吏部尚書崔洪舉薦郤詵當(dāng)左丞相。晉武帝讓郤詵作自我評價,郤詵回答說:“臣今為天下第一,猶桂林一枝,昆山之片玉”。 后來桂花就成為科舉考試中取得前三名成績的學(xué)子的代稱,狀元是紅(丹桂)、榜眼為黃(金桂)、探花為白(銀桂),后世因此稱登科為折桂。對獲得殊榮者則被譽為擁有“桂冠”。唐代以后,科舉制度盛行,“蟾宮折桂”便用來比喻考中進(jìn)士。 “月桂落子”的說法頗多。其中有一個流傳度較高的是明代文人朱國楨在《涌幢小品》中提到的:南宋紹定年間,有人在浙江天臺山拾得桂子二升,大如橡子,無皮,散落磚隙者旬日輒發(fā)芽。如今,這一傳說早已演變成每逢中秋之夜,月宮中那株神奇的桂花樹就會將桂花籽撒落人間,給人間帶來幸福和吉祥。 桂花是美好、吉祥、高雅、榮譽和收獲的象征。新房內(nèi)擺放蓮花、桂花寓意連生貴子。因“桂”諧音“貴”,所以往往象征著榮華富貴吉祥。在桂花酒的傳說里,善良的仙酒娘子感動了月宮里管理桂樹的吳剛大仙,才把桂花酒傳向人間,所以桂花又有收獲的美好寓意。 桂花的美好寓意的的確確影響著詩詞的創(chuàng)作,關(guān)于桂花的詩詞,在我國文學(xué)歷史的長河中可謂精彩紛呈,名作迭出。 白居易在《東城桂之三》中就有“遙知天上桂花孤,試問嫦娥更要無。月宮幸有閑田地,何不中央種兩株”的感慨;白居易在《有木》一詩中還寫道“有木名丹桂,四時香馥馥。花團夜雪明,葉翦春云綠”。 王維在《鳥鳴澗》中也有對桂花的描述:“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痹撛娨饩成钣牡淖匀恢酪l(fā)無數(shù)人對自然的熱愛;南宋的楊萬里在《詠桂》中寫道:“不是人間種,疑從月中來。廣寒香一點,吹得滿山開。”更是為桂花樹增添了一絲神秘的色彩。 宋代的詞人們從唐代詩人戴世仁的名句“夜來新惹桂枝香”和袁浩的名句“桂枝香惹蕊枝香”中得到靈感,演化出《桂枝香》的詞牌名,這個詞牌最負(fù)盛名的是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一詞,詞中描繪了金陵晚秋的壯麗景色,抒發(fā)了懷古之情。 桂花在李清照的詞中不止一次出現(xiàn)。她還有一首專門以桂花為題的詞作《鷓鴣天》,詞作里寫道:“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yuǎn)只香留。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痹诶钋逭昭壑?,桂花的內(nèi)在美遠(yuǎn)勝于其他花卉的外在美,堪稱花中第一流。 在《攤破浣溪沙》一詞中,李清照再一次寫到桂花“終日向人多醞藉,木犀花”,木犀是桂花的一種,木犀花小淡黃,但是香味很濃郁。 女詞人李清照用“醞藉”二字來形容院子里的桂花,這是寫出了桂花花型花色溫雅清淡、花香含蓄的特點,與描寫梅花時用到的“醞藉”一樣,具有異曲同工之妙。從這兩個字中既可以看出詞人的靈心慧思,也可見李清照是很喜歡桂花的。 南宋還有一個叫陳亮的詞人,有一次在庭院中散步,嗅到空氣中彌漫的香氣,他猛然驚覺,原來是桂花開放了,這讓詞人喜不自勝。在欣賞完桂花之余,將自己觀賞桂花的體驗寫下了一首詞,并將這首詞寄給好朋友呂祖謙,與他一起分享桂花開放的喜悅之情。原詞如下:
這首詞的作者陳亮,乍一聽似乎不是很熟悉,但如果提起辛棄疾的那首膾炙人口《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就會恍然大悟:原來辛棄疾口中的陳同甫就是陳亮,而且《破陣子》也是辛棄疾寫給好朋友陳亮的一首詞作。 陳亮,字同甫,號龍川,婺州永康(今浙江省永康市)人。陳亮是一個很有文采的人,尤其是他的政論文氣勢縱橫,往往能一筆切中要害。陳亮的豪放詞很有特色。史載陳亮“生而目有光芒、為人才氣超邁,喜談兵,議論風(fēng)生,下筆數(shù)千言立就”,陳亮從青少年開始,就顯示了他的聰穎精明、才華橫溢和志量非凡。 陳亮的這首《桂枝香》是寄給呂祖謙的。呂祖謙是南宋著名學(xué)者、理學(xué)家、歷史學(xué)家,在理學(xué)發(fā)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與朱熹、張栻齊名,并稱“東南三賢”。 我國哲學(xué)史和思想史上有名的“鵝湖之會”,雖然是陸九淵的心學(xué)和朱熹的理學(xué)之間的一場學(xué)術(shù)辯論大會,但呂祖謙從中斡旋,促成這次彪炳史冊的學(xué)術(shù)大會,由此可見,呂祖謙在文化界的影響力。 回到陳亮的這首詞中,從小序可知,陳亮將呂祖謙稱為“呂郎中”,因為這是呂祖謙擔(dān)任禮部郎官的原因,故稱“郎中”。題中“木樨”為桂花的一種,逢秋開放,花小香濃。詞人就從桂花的這一特點起筆,以花喻人,抒發(fā)胸中感慨。 據(jù)南宋學(xué)者葉適《龍川集序》的記載,陳亮曾去看望呂祖謙,兩人暢談時事到夜半。呂祖謙對他說:不要以為當(dāng)世不能用您。并引用《左傳·襄公三十年》鄭國執(zhí)政子皮把政權(quán)交給子產(chǎn)時的話說:虎(子皮自稱)率領(lǐng)全家族的人聽從您的話,誰敢觸犯您?表示支持。陳亮聽了大為欣慰。 開篇三句“天高氣肅。正月色分明,秋容新沐”,寫明詞人觀賞桂花的情景。夜空如洗,月光皎潔,正是秋天月夜景象。 唐宋時期,桂花已被廣泛用于庭園中栽培觀賞。宋之問的《靈隱寺》詩中有“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飄”的著名詩句,故后人亦稱桂花為“天香”。 李白在《詠桂》詩中則有“安知南山桂,綠葉垂芳根。清陰亦可托,何惜植君園”。表明詩人要植桂園中,既可時時觀賞,又可時時自勉。因為這樣的原因,桂花也被人們栽培到了庭院中,既滿足了觀賞的需求,也起到了美化環(huán)境的作用。 以下兩句“桂子初收,三十六宮都足”,詞人又將桂花與美好的神話傳說結(jié)合在一起,通過想象把把漢代長安的離宮別館三十六所引入天空,而且天宮里的桂花已經(jīng)盈滿,如今卻散落人間。 詞人接下來說到,桂花樂意將她的芬芳散落在人間,只是怕群花染了凡俗。桂花在這秋天的夜晚綻放,意在喚回已去的春意,重留溫暖于人間。桂花深情地眷顧著人間,它又何曾自甘幽獨呢? 詞人抓住桂花不開在春天卻放于秋節(jié)這個特點,想落天外,分幾個層次寫出桂花的一片高潔心志與滿腔的似火熱情,詞意不卑不亢。在這里詞人以花喻人,借花言志,旨意高遠(yuǎn),層層轉(zhuǎn)進(jìn),曲折深沉,詞人的這種心境從呂祖謙對他說的幾句話中也可反映出來。 為什么這么說呢,這還得考量一下陳亮的生平履歷,陳亮憂心國事,直抒胸臆,多次給朝廷上書,著名的政論文《中興五論》就是陳亮的作品,但陳亮的建議并未得到朝廷的采納,于是他回到家鄉(xiāng)教書講學(xué),傳播知識,但陳亮內(nèi)心多少有些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感慨。 了解了陳亮的人生際遇,就不難看出:桂花的形象,成為了詞人情感的寄托、心靈的慰藉,所以詞人的筆下的桂花是這樣的多情。 接下來的“是天上、余香剩馥。怪一樹香風(fēng),十里相續(xù)”幾句,詞意承接上片中的“不辭散落人間”,大意是說桂花的香氣,這是來自于天上的余香遺澤。只怪一股春風(fēng),讓桂花的香氣綿延數(shù)十里。 桂花的香味是張揚的,每當(dāng)桂花綻放時,細(xì)碎的花瓣會散發(fā)出悠長的香氣,讓人心曠神怡,而桂花樹散發(fā)出的那股令人魂牽夢縈的香氣也是桂花樹最為迷人的時刻。米黃色的細(xì)碎花瓣藏在那蔥蘢的綠葉里,一簇簇像小黃銀鈴一樣的桂花綴滿了枝頭,桂花的姿色與樹葉的顏色是如此的相得益彰,這是大自然美妙的色彩。 在這個皓月當(dāng)空的秋日夜晚,陳亮沉浸在桂花的氤氳香味中,詞人看到桂花的身姿枝頭浮動,這不禁讓他浮想聯(lián)翩。詞人想到了其他花卉,秋天的木芙蓉盛開時,未嘗不美,但一想起杜甫“芙蓉小苑入邊愁”的詩句,只能令他頓添愁思,又怎能“喚回春意”呢? 詞人還想到了菊花,菊花也是秋天的名花,雖然有陶淵明“采菊東籬下”的美好文化寓意,只不過在此情此景下,只會加重凄涼,加深秋意,哪里比得上“向他秋晚,喚回春意”的桂花呢?窺探詞人心境,足見出他積極用世的熱忱。無怪當(dāng)時聽了呂祖謙鼓勵他的“未可以世為不能用”的話語后,詞人大感快慰了。 結(jié)尾三句“入時太淺,背時太遠(yuǎn),愛尋高躅”,是詞人對桂花的評價:開在深秋,難以入俗流,只愛追尋那高尚的行跡。 但這僅僅是字面的含義,詞人的言外之意還是以花喻人,是對自身際遇的喟嘆,詞人雖然滿腔熱血,怎奈生不逢時,懷才不遇,再加上詞人以清高自詡,不能隨波逐流,與世推移。 但詞人并不認(rèn)為這是不值得的事情,相反,他認(rèn)為追尋那高尚的行跡才是值得他去做的事情,詞人在這里以抑為揚,正言反出,結(jié)出無限幽憤,無窮牢騷。 陳亮這闋《桂枝香》,句句寫桂花,詞意一目了然,并沒有深奧、晦澀難懂的地方。全詞除了描摹桂花形、色、香的句子“一樹香風(fēng)”和“色浮金粟”外,句句只寫桂花高標(biāo)遠(yuǎn)致與神韻。 全詞處處攝花之魂,處處見我風(fēng)骨,卻又通篇無一字直訴我胸懷處,所謂若即若離,深得詠物神髓。寫花是為了寫人,陳亮以桂花自比,并將詞作寄給好友呂祖謙,亦可見二人相知之樂。 陳亮的這首桂花詞以花寄意,詞人用浪漫主義手法,展開天馬行空式的聯(lián)想,借詠嘆桂花的雅量高致,表現(xiàn)出詞人光彩四照、光明磊落的人格。因此,這首詞在內(nèi)容上具有一種崇高美,讀之使人肅然起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