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循跡 · 用文化給生活另一種可能 ◎ 作者:獵戶座零戰(zhàn) ◎ 編輯:馬戲團長 ◎ 全文約7000字 閱讀需要20分鐘 ◎ 本文首發(fā)于【循跡曉講】公眾號 未經(jīng)授權 不得轉載 拿破侖作為家喻戶曉的軍事奇才,留下了不少名言,其中最有名的一句話就是:“中國是一只沉睡的獅子,一旦覺醒,將會震驚世界”。 ◎ 拿破侖關于中國的相關言論,基本都是出自他的私人醫(yī)生奧米拉的回憶錄《來自圣赫勒拿島之聲》。但原文并無“睡獅”提法,屬后人意會。 然而俄國的嚴寒,滑鐵盧的轉折,給這位巨人的事業(yè)提前畫上休止符。未能與大陸東端的另一個超強勢力交手,可能是拿破侖的遺憾吧。 那么,我們今天來開開腦洞,如果拿破侖有一天眼前白光一閃,帶著大軍穿越到正值盛世的大清(拿破侖崛起到稱帝時間,大約是乾嘉朝)。這時候會發(fā)生什么呢?我們來一本正經(jīng)的“胡說八道”一番。 ◎ 被打到脫肛的大清在知道一支高鼻深目,語言難懂,衣著奇怪的蠻子瞬移到他的領土后。清帝不由得皺了皺眉頭,雖然不知道對方的來意,但他已經(jīng)動了殺心。之所以如此果斷,是因為按照中原統(tǒng)治者的邏輯,四夷拜服是天經(jīng)地義。 這支蠻子目中無人,且對孔孟之道嗤之以鼻,還帶著掛著十字架的薩滿四處妖言惑眾,成何體統(tǒng)? ◎ 蠻夷在中原皇帝面前的正確姿勢 清帝雖然不明白對外交流會帶來小農經(jīng)濟解體,但“士農工商”的格局是曉得的。要是那些刁民跟著洋鬼子造反,不好控制了怎么辦? 想想就發(fā)毛,他立馬派信使給那位叫“拿破侖”的酋長寄信,“犯我大清者,雖遠必誅”。 當清帝的信使將戰(zhàn)書交給拿破侖時,信使被這個蠻夷小矮子的倨傲態(tài)度惹怒了——他居然和多年前前來進貢的英夷一樣,不愿下跪。信使撇撇嘴,心想幾日之后,定要見這個紅夷人頭。 那么,大清的實力真足以完成此“壯舉”嗎? 首先是時間問題,幾日擊潰拿破侖不現(xiàn)實。事實上,以當時清軍的行動力恐怕得花費數(shù)月時間。 不少人以為,秦制國家的動員率和動員速度一定很快。其實不然,我們看到甲午中日戰(zhàn)爭,清軍僅統(tǒng)計八旗兵、綠營兵和鄉(xiāng)勇,總兵力就達到了一百萬;日本陸軍只有7個常備師團,共123000人。比例幾乎是8:1。 ◎ 乾隆帝下江南時,在江寧檢閱的精銳部隊 但實際上,真正可戰(zhàn)之兵不過五萬。在這可動員起來的五萬士兵里,能投放的兵力就更少了,在不少戰(zhàn)役中,日軍人數(shù)都比清軍多二分之一到兩倍??傮w上看,歷次侵華戰(zhàn)爭。清軍只要傷亡兩萬多人,就該簽條約投降了,所謂體量優(yōu)勢基本發(fā)揮不出來。 在洋務運動之前,清朝單次戰(zhàn)役能動員的人數(shù),加上小農國家軍隊的行軍速度,恐怕承受傷亡的能力只會更低。 而拿破侖戰(zhàn)爭時代,不少次戰(zhàn)役人數(shù)達到了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級別。在1790年,法國軍隊就達到了將近150萬人。據(jù)統(tǒng)計,整個拿破侖戰(zhàn)爭期間,法國總的死亡人數(shù)以十萬計。 所以,18世紀的末的清軍行動不僅極慢,而且根本無法動員上百萬大軍,拿所謂體量碾壓拿破侖的軍隊。 從指揮系統(tǒng)看,清軍也落后于法軍。清軍沒有發(fā)展出近代的軍階系統(tǒng)和軍團系統(tǒng)。而拿破侖在制度上作出創(chuàng)舉,引進師團制。他將不同的軍種,例如步兵、騎兵炮兵混編成一個部隊。各師團就可以利用多元化的部隊獨立作戰(zhàn)了。若干個師團還可以集結成軍團,并設置獨立的指揮部門。大大增加了一支部隊的獨立作戰(zhàn)能力。 ◎ 影視劇中拿破侖的軍隊 拿破侖不拘一格選人才,據(jù)統(tǒng)計,在大革命之前,法軍七成的指揮官都是貴族。而法國大革命后,平民進入指揮層的現(xiàn)象越來越普遍,這是拿破侖任人唯賢,不計較出身的結果。比如讓·拉納是個弼馬溫(馬廊管理員),騎兵隊長阿尚·繆拉是旅店老板。 ◎ 讓·拉納,法國大革命戰(zhàn)爭與拿破侖戰(zhàn)爭時期法國將領,法蘭西帝國元帥,“軍中三勇”之一 清軍用將,多半愛用文官。比如乾隆朝的一些將領,比如烏雅·兆惠一開始就是筆帖士的身份,后來才被授予武職。讀四書五經(jīng)的士大夫懂軍事的在少數(shù),懂數(shù)學的更是鳳毛麟角,武舉人更是對平方根之類的摸頭不知腦。 而歐洲人此刻已經(jīng)發(fā)展出了現(xiàn)代統(tǒng)計學和力學。無論是統(tǒng)計軍隊人數(shù),還是計算炮彈彈道,都優(yōu)于清軍。 此外,拿破侖重視軍隊的糧草和后勤保障(法軍有標準化的軍糧和保質時間更長的早期罐頭)。而清軍的軍糧保障,以及抗風險能力極為落后,清軍干糧主要有粳米、粟米、青稞面、白面、炒面、大餅等;副食和調味料主要有乳油、酥油、茶葉和鹽;甚至得牽著活牛、活羊行軍,以便吃到新鮮肉食。 此外,拿破侖還會就地征調糧草,大大節(jié)約等待補給部隊的時間。即使在歐洲,拿破侖大軍的行軍速度也是他國軍團的兩倍。 拿破侖曾說過,“戰(zhàn)爭的才能就是運動的才能”。他專門建立軍需倉庫,還建立了隨著部隊一起行軍的“中轉倉庫”。他還會給部隊統(tǒng)一配發(fā)彈藥,每次作戰(zhàn)前就會在前線專門設立軍火庫。 ◎ 戰(zhàn)時醫(yī)院的存在,讓法軍傷員的存活率得到提高 有把握認為,在應對瘟疫肆虐、補給短缺、惡劣天氣等隨機事件中,拿破侖軍隊抵抗力更強。兩軍尚未交鋒,拿破侖軍就先占了上風。 那么,如果拿破侖湊齊了滑鐵盧戰(zhàn)役的72000人部隊,清軍幾乎無法將相同人數(shù)的戰(zhàn)斗部隊投入戰(zhàn)場。即使勉強湊出,估計也是拖家?guī)Э?,要附帶大量民夫,禁不起襲擾。最有可能出現(xiàn)的畫面,就是一個吃碳水吃得面黃肌瘦的綠營兵要同時面對兩個吃肉的法國兵。 既然是斗獸,我們就不要這么嚴謹。假設拿破侖沒辦法應用歐洲工業(yè)體系,軍隊人數(shù)縮水,所擁有部隊只有兩三萬,這才勉強有的打。 ◎ 《乾隆大閱圖 卷三 閱陣》中八旗精銳 18世紀末或19世紀末的某一天,數(shù)萬清軍終于與數(shù)萬法軍在一片荒原上相遇,開始了他們的殊死搏斗。 清軍此時對西洋武備有一定了解,因此在戰(zhàn)前也征用了大量火器。普通步兵應有火繩槍等土銃,而神威無敵大將軍炮,清帝也很慷慨地調撥了不少。雙方以炮擊拉開了戰(zhàn)斗的序幕。 清軍的火炮雖然多,然而即使是矯正了射角后,炮彈的落點也是不齊的。這是因為在制炮的過程中沒有進行標準化管理。 ◎ 法軍中12磅加農炮-模型 而歐洲的火炮則在口徑大小方面十分規(guī)范。在1734年,一名叫做尚·馬里茨的瑞士人來到法國里昂。他靈機一動,在格利包佛爾的炮兵系統(tǒng)上進一步改革。他發(fā)現(xiàn)如果把大炮造成一大塊鐵坨子,再鉆出炮管,這樣口徑就整齊劃一了。 拿破侖的大炮炮彈和炮管契合程度高,內壁也規(guī)整。這樣一來,炮管可以縮短,炮膛厚度可以減小。簡而言之,拿破侖的大炮更輕便,威力更大,精度更高。 拿破侖的火炮除了設計科學,其本人也十分注重管理。相比于“神威無敵大將軍”這類文學式的命名方法,拿破侖的野戰(zhàn)軍將大炮分為“4磅炮、8磅炮和12磅炮”,后期又增加了6磅炮。根據(jù)炮的大小靈活應用。 而且,當時的歐洲人發(fā)現(xiàn),金屬制的彈丸比石頭做的炮彈要好很多,不僅不容易碎裂,而且還喜歡像皮球一樣“跳彈”。 ◎ 《平定準噶爾回部得勝圖》局部 在第一回合互射中,法軍的炮彈好像長了眼睛,指哪兒哪兒便尸橫遍野。不少清軍士兵剛排好陣形,就看到天降鐵球,頭幾排人不僅被掀翻,炮彈還在地上彈來跳去,哪怕只是被蹭上一下,立馬缺胳膊斷腿。瞬時間,清軍士氣跌落到了谷底。 當拿破侖的手下通過科學手段計算炮彈落點時,清軍將領可能會通過迷信來解釋眼前這不可思議的一切。他可能像魯迅小說《阿長與山海經(jīng)》中所記載的那樣,要求婦女擺出“陰戶陣”,或者使用“童子尿”辟邪。 ◎ 拿破侖的炮兵部隊 大清騎兵的戰(zhàn)馬在炮火聲中畏縮不前,不少騎術不精的八旗子弟甚至被發(fā)狂的馬甩了下去。更要命的是,他們發(fā)現(xiàn)后方的“陰戶陣””童子尿”隨著炮臺一齊升上了天,對不少騎兵來說,世界觀就此崩塌。他們無心戀戰(zhàn),直接撤離了戰(zhàn)場,順便把擋住他們去路的步兵踐踏在馬下。 但不少深諳弓馬之道的騎兵還是躍躍欲試,他們沖向了拿破侖的陣地。接下來的一幕驚詫了所有人。旗人發(fā)現(xiàn)看到一個中間像扁擔,兩頭像錘子的東西向他們飛來。只見它擊飛了己方三個人的腦袋,最后卡在一匹戰(zhàn)馬的脖子上。這個像啞鈴的東西,叫做長桿彈或者鏈彈,它穿透力極強,主要用于海戰(zhàn)。但用來阻擊騎兵效果也不差。 ◎ 鏈彈 清軍騎兵還發(fā)現(xiàn)了另外一種“怪物”,法國炮兵把一些布袋子裝到炮筒里去了。旗人們嗤笑法軍,難不成布袋子能砸死人。沒想到布袋子里裝滿若干小鐵球,嘶嘶叫著飛向旗人,接著就鉆出幾個透明窟窿。這是葡萄彈。
◎ 葡萄彈 成百上千的旗人此刻只剩下了幾十個好漢還在堅持沖鋒,在離敵軍不到五十米時,匪夷所思的一幕發(fā)生了,似乎有上百只“鬼馬蜂”在叮咬著騎兵,被“咬”到的人千瘡百孔,成了篩子。這是拿破侖軍隊中的“霰彈”,他們將筒中填滿上百發(fā)前膛槍子彈,在用炮打出去,對人員殺傷效果非同一般。 ◎ “霰彈” 至于更昂貴多半用在攻城戰(zhàn)中的榴彈,還沒來得及使用,戰(zhàn)場上已經(jīng)沒人了。大清士兵連第一回合的火炮比試都沒通過,就已經(jīng)開始潰敗了。據(jù)統(tǒng)計,中世的軍隊,總體上承受傷亡能力不到百分之十,一般少數(shù)骨干被打掉,潰逃就開始。 拿破侖覺得掃興,下令擴大戰(zhàn)果,追擊殘敵。而另一端的清軍將領正在是否自殺殉國的問題上左右搖擺。但他在家丁的勸說下,決定最后放手一搏,他召集了一支使用“新式武器”的小隊,準備來個斬首打擊。 清朝并不像后人想象的那樣,對火器毫無興趣。在雅克薩之戰(zhàn)中,俄軍火槍就給清軍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還專門在八旗子弟中間組建了一支“八旗火器營”。準噶爾叛亂中,他們有幸接觸到了中亞的武備,這些帶有伊斯蘭風格的火槍迅速得到親睞,清軍也仿制了不少。 ◎《平定準噶爾回部得勝圖》銅版畫 還有不少有平叛經(jīng)驗的士兵,祭出了大招“抬槍”。在準噶爾叛亂中的贊巴拉克火槍給清軍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們將這些超重型火繩槍放在駱駝背上射擊,十分有創(chuàng)意。清軍也由此仿造出了據(jù)說一次可以擊穿九個人的抬槍。 但“奇兵隊”還沒部署到位,就被拿破侖的散兵給發(fā)現(xiàn)了。這些裝備有線膛槍的獵兵,可以在幾百米狙殺敵人。清軍大將還沒看見敵人,就倒在了線膛槍下,就此殉國。
◎ 膛線的應用,可以使槍支射擊更精準 膛線的應用,可以使槍支射擊更精準,拿破侖時代的線膛槍使槍支的精度得到了革命式的發(fā)展,線膛槍能在兩百步以上的距離精準命中目標,這是滑膛槍可望不可及的。 ◎ 拿破侖的胸甲騎兵 拿破侖的胸甲騎兵此刻早已按捺不住了,此刻他們紛紛沖向“最后的武士”們,小口徑的火繩槍在厚實的胸甲前幾乎連彈痕都留不下,清軍個個成了刀下亡魂。兩個人才搬得動的抬槍,還沒來得及裝上火藥,就直接成了法軍的戰(zhàn)利品。
◎ 清軍的武備在沒有蠻夷的技術輸入前,幾乎沒有任何進步 清軍的這批“新式裝備”是在準噶爾叛亂時繼承的。準噶爾部是沙俄的鄰居,通過學習沙俄,和與中亞的貿易,它們淘到了不少耐用的火器。等清軍在平叛時繳獲到這批火器,已經(jīng)轉了幾次手了。 這些所謂的“先進科技”,無非是各類火繩槍,在歐洲,火繩槍機早已被簧輪槍機取代,到了拿破侖戰(zhàn)爭時代,比簧輪更先進的燧發(fā)槍機都已經(jīng)應用了。 除了火器之外,拿破侖軍團還是最先利用熱氣球進行偵察的部隊,還發(fā)明了臂桿訊號通報機。這些放在歐洲都算是高端的技術,對清軍更是如魔法一般難以理解了。 ◎ 臂桿系統(tǒng)類似于旗語和烽火臺的合體。但它的變化方式比旗語豐富,且有燈光照明的情況下還可以在夜間使用 由此看來,清軍在火炮槍支方面均不如法軍。即使拋開指揮官素質,后勤水平不談,也無法擊敗法軍。 ◎ 理性的勝利可能有的讀者會說,我們看的穿越小說,沒有誰帶著百萬大軍穿越的。假設拿破侖只身前往大清,結果會如何呢? 答案還是一樣:大清被打到脫肛。何以見得?在之前的分析中,我們主要分析了拿破侖軍隊在武器方面的先進性,對“軟實力”的部分沒有具體說明。 即使拿破侖就地征兵,也可以將士兵訓練的比清軍強。我們先來看看東亞方面是怎樣訓練火槍手的。 ◎ 游戲中的明軍火槍手 早期排槍齊射的關鍵就在于紀律和嚴謹性。這個問題對東亞人來說一直是個老大難。戚繼光就很苦惱。他說有句老話叫“藝高人膽大”,但這話對火槍手不適用,就他觀察到的現(xiàn)象而言,靶場上的神槍手有不少是“無膽之人”,上了戰(zhàn)場往往“臨時手軟心顫,舉藝不起,任是如何教習,亦不得膽之大也”。 但不上戰(zhàn)場,就不知道誰膽大膽小,也沒辦法事先篩選,于是東亞火槍手的戰(zhàn)斗力飄忽不定。但歐洲士兵中未必就沒有膽小鬼?他們是怎么“化腐朽為神奇”,做到整齊劃一的齊射的呢? 到了近代,歐洲人開始改變其訓練方法。過去的指揮官往往認為,只要士兵熟練掌握武器使用,就叫訓練完成。但士兵應具備比部落武士更強的紀律性。他們?yōu)榇藢毐岢隽烁叩囊?,將每個細微的動作都分解,具體到怎樣持槍,怎樣上火藥都要標準化,每個士兵都被剝奪個性,做到機械性的服從。作戰(zhàn)之外的其他動作,具體到每個步伐都要整齊一致(這也是軍訓走正步的來源)。這樣膽小鬼不會臨陣怯場,他只要模仿左右同伴的動作即可。莽勇者也不會為了戰(zhàn)功打亂己方陣型。
◎ 不止對火槍手,在戰(zhàn)爭中,歐佬已經(jīng)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針對各兵種的訓練方法 這種規(guī)范化訓練還有其他的好處,比如增進士兵之間的袍澤之情。“當一群人的手臂和腿部肌肉長期一致活動時,他們會產(chǎn)生一種原始有力的社會情誼。(《富國強兵》)”。
◎ “排隊槍斃”在未來也成了清軍的必修課 戚繼光很敏銳地意識到了問題所在,但囿于時代限制沒能提出解決方案,只能把問題歸咎于士兵先天膽量。而歐洲人通過科學訓練法解決了這個難題。 拿破侖時代,在繼承近代操練方法的基礎上,更是將理性思維體現(xiàn)得更是淋漓盡致。在士兵動作統(tǒng)一之后,他們每分鐘行進的速率,射擊消耗的彈藥量都可以計算出來。指揮官可以根據(jù)需要計算出變陣的速度,推演每一個指令完成的效率。打仗由感性的沖鋒陷陣變成了理性的斗智斗勇,指揮官對部隊的掌控力大大提高。 ◎ 法軍步法 至于騎兵,拿破侖在吸納異族騎兵這方面更有發(fā)言權,拿破侖曾發(fā)現(xiàn)馬穆魯克騎兵相較于西歐騎兵,會使用的武器更多樣,個人武藝很高強。 為此他專門組建特殊部隊,將這些具有特殊才能的兵種納入到軍事體系中來,他對馬穆魯克進行培養(yǎng),要求他們改變散陣自斗的習慣,學會像歐洲騎兵那樣集群沖鋒。當強大的個人武藝配合上嚴格的自律,近衛(wèi)馬穆魯克騎兵成了響徹歐洲的優(yōu)秀部隊。 ◎ 拿破侖的“阿拉伯彎刀” 我覺得《魯濱遜漂流記》是最能表達這個時代歐洲精神氣質的小說。哪怕一個西方人被剝奪了一切,流落荒島。他仍繼承了巨大的精神財富。憑借著理性與知識,不需憑借堅船利炮,他也能戰(zhàn)勝最可怕的野蠻部落,教化吃人肉的生番,四處播撒文明的種子。 ◎ 魯濱遜漂流記》是英國作家丹尼爾·笛福的一部長篇小說,星期五是魯濱遜在孤島獨自生活25年之后救下的一個野人,魯濱遜教會他英語,與他聊天。 拿破侖被流放到大清,他必然會做這么個魯濱遜,并培養(yǎng)出一堆“星期五”。我們也許會見到“荊楚獵兵”“吳越炮兵”“蒙古驃騎兵”等等既具有東方地域特色,又富有西方軍事色彩的部隊。 ◎ 大清贏了真的好嗎?綜上所述,大清基本無能力獲勝。 但大清也不是毫無勝利可能,1883年的中法戰(zhàn)爭中,清軍就戰(zhàn)勝了法軍。如果大清想給自己續(xù)命,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 鎮(zhèn)南關大捷 1.以夷制夷。大清并非完全與境外勢力絕緣,在準噶爾平叛中,他們還是雇傭了一些西洋教官的。還有,宮廷中也有一些傳教士。如果清帝不是特別昏庸無能的話,他們好歹可以為大清補充點境外勢力的背景知識。像1883年的勝利,就離不開洋務運動的積淀。 2.重用非正規(guī)部隊。一般來說,秦制國家過個百八十年,所謂的“國家軍隊”就差不多腐朽不堪了。比如清朝宮廷火槍還有得一看,不僅有西方“進貢”的先進火器,還有不少私人訂制,用于打獵耍玩的火槍。但軍用火器越造越差,官營手工業(yè)效率低下是秦制國家無法解決的問題。至于旗人武藝廢弛,軍隊吃空餉問題嚴重也是無藥可救。 只能寄希望于少量戍邊部隊和非正規(guī)的私人武裝。比如參與過平叛的部隊或者地方鄉(xiāng)紳私自招募的家丁。像大名鼎鼎的抗法黑旗軍元帥劉永福就是率領著一支地方武裝協(xié)助老將馮子材的。在甲午中日戰(zhàn)爭后,他進駐臺灣島,積極抗擊日寇侵略。 3.避免決戰(zhàn),清軍最大的希望就是磨死拿破侖。因為之前規(guī)定了拿破侖不能使用歐洲的工業(yè)體系,他沒辦法獲得外援,就地征兵的話,清朝士兵身體素質、文化水平都不如歐洲人,兵員質量會受影響。那么只能打游擊,誘敵深入,磨死一個法軍算一個嘍。拿破侖遠征沙俄之時,面對俄軍的“堅壁清野”,不也碰了個頭破血流嗎? 但,有個問題,大清磨死拿破侖真的是好事嗎? “星期五”不僅沒有吃掉魯濱遜,反而心甘情愿他的仆人,跟著走南闖北,感受到了世界之大無奇不有;日本不僅不恨美國的黑船打開了他們的國門,反而感激佩里讓他們“睜眼看世界”;薩摩和長州兩藩在與歐洲人的戰(zhàn)斗中,打得有來有往。他們不僅沒有借軍事上的成就而故步自封,反而主動與西方修好。 但秦制國家不會做“星期五”,更不會學習日本,我們來推演一下大清戰(zhàn)勝拿破侖后的走向。 首先,之前提到的非正規(guī)私人武裝無疑會成為清政府的心頭大患。這群人戰(zhàn)斗力遠超一般清軍,清政府必然猜忌這么一支近代化的武裝力量。那么,歷史上要么會多一個新“岳飛”,要么“袁世凱”會提前百年橫空出世。這是因為清朝統(tǒng)治者不知社會契約為何物,因而不具備政權合法性,無法掌握一支國家軍隊。 其次,清朝統(tǒng)治者奉行的是“弱肉強食”的達爾文世界法則,不懂列強的游戲規(guī)則。即使取得勝利,他們也無法通過外交來鞏固勝利果實,而是會通過血腥手段來達到震懾效果。秦制造成的惡果,不僅是下層百姓無民族意識,而且上層也對“國家利益”茫然無知。比如準噶爾叛亂,雍正就覺得那地方鳥不拉屎(得其土不足耕耘),其百姓相比漢人,原子化程度不高(得其民不足以驅使),所以每次出兵草草了事,準噶爾于是得以與沙俄狼狽為奸。即使清政府取得勝利,也只會“不敗而敗”。就好像鎮(zhèn)南關雖然取得了大捷,但大清卻在外交上唯唯諾諾,簽訂《中法新約》,承認越南為法國殖民地,還簽署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 當然,在輸?shù)降籽澏紱]有之前,大清還不會這么低三下四,更有可能的是,這次險勝只會讓他們在國際舞臺上更加奉行狼式外交,成為眾矢之的。
◎ 巴夏利,在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前夕,其使團被清政府扣押,20余人在獄中被折磨致死。據(jù)說“《泰晤士報》記者鮑爾比第四天死去,尸體在牢房里放置三天,然后扔到野地里被野狗吃了;安德森中尉手腳被勒得生出了蛆蟲,他看著手上的蛆蟲滿身亂爬,精神錯亂,大叫三天死去:一個法國犯人,蛆蟲進了他的嘴巴、耳朵、鼻子,也瘋了。一個幸存者居然還在獄中數(shù)蛆蟲來打發(fā)時間,說一天可繁殖一千只蛆蟲。 他們也許會像折磨巴夏利使團一樣折磨被俘虜?shù)姆▏俦T囅胨麄內绻麑⒛闷苼隽柽t處死了,在歐洲會引起怎樣的軒然大波。清朝自然對報紙等媒體一無所知,也許還大肆宣揚自己的“十全武功”。 于是,數(shù)十年后,就像不少登陸美洲的冒險家會帶上一本十字軍騎士小說解悶,踹開大清國門的英法士兵包里也許會多上一本書——《英雄拿破侖東方蒙難記》。 最后,國人對世界的理解會更加狹隘。大清如果真的打敗了拿破侖,想必會更加堅持“大清特色道路”。至于對外交流,更加顯得沒必要。但,“世界交通,日益便捷,西洋文明之風東漸,所到之處,無不風靡于一草一木”。陽光會像利劍一般刺穿烏云。當下個“拿破侖”來扣關時,只怕大清會輸?shù)母y看。 ◎ 結語秦制政權不配稱為國家,而秦制政權的統(tǒng)治者也無法理解國家的真正內涵。我認為將秦制政權稱為大而不強,外強中干的縫合怪非常合適。 眾所周知,看人強不強壯不是看體重而是看BMI比例,看肌肉發(fā)育??磭覐姴粡娨膊皇强大w量。 對秦制政權來說,雖然其體量非常大,但大而不強。就像一個畸形兒,羸弱的身軀上掛滿了肥肉,這些肉不僅不能提高它的戰(zhàn)斗力,反而成了累贅。秦制不是近代化的提前到來,而是一種病態(tài)發(fā)育。 ◎ 秦制政權總讓我聯(lián)想起圖中的畸形怪物 對于這種縫合怪來說,它們永遠無法成為健全者,哪怕只是動一動,肥肉都會壓垮其骨骼。正如福澤諭吉所言:“(清朝社會)'一潭死水',沒有新水注入,也沒有水流出,有風吹來的時候,整個的池水被吹得渾濁,風止的時候池水又復歸平靜”。 ◎ 米開朗基羅的不朽之作——大衛(wèi)像 就像看到雕塑“大衛(wèi)”,我們就知道健美與虛胖的區(qū)別,并會對上圖的“縫合怪”感到厭惡?!澳闷苼觥眰兊牡絹?,便是以帝國的火與鐵證明了秦制國家的虛無,展現(xiàn)了何謂真正的力量,何謂真正的文明。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