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學習《傷寒論》,首先要明確《傷寒論》并非只講外感。在張仲景自序中也提到,其寫的《傷寒雜病論》共有十六卷,其《傷寒雜病論》并非為兩本書。只是后世將其分為了《傷寒論》和《金匱要略》兩本。從張仲景自序中我們可以看出傷寒是包含雜病的,所以我們在學習《傷寒論》的時候,不但要看條文本身所表達的意思,還要透過條文看到其隱藏的一些內容。 “太陽之頭痛項強;陽明之胃家實;少陽之口苦咽干目眩;太陰之腹?jié)M吐利;少陰之欲寐;厥陰之氣上撞心”等癥,這是六經分司諸證的提綱,而并非為傷寒一病立法。這也是六病的總綱。我們看太陽篇,太陽篇是一個大的篇章,其里面不但列舉了太陽病到陽明,陽明到少陽,少陽到太陰,少陰,厥陰等病的逐漸演變過程。且除了傷寒、中風以外,還提到了中暑、濕痹、溫病、結胸、臟結、陽結、陰結等等病名,《傷寒論》除了講傷寒以外,雜病之名很多,不可數(shù)計。所以張仲景《傷寒論》一書是以其六經病來分講全身疾?。灰簿褪钦f傷寒之中雜病最多,內外夾雜,虛實夾雜;傷寒而統(tǒng)百病,并非獨講傷寒。在張仲景的自序中提到:雖未能盡愈諸病,庶可以見病知源,若能循余所集,思過半矣。?張仲景《傷寒論》立法,合百病而兼六經,百病均不能逃離六經之外,所以我們學習傷寒論,重點在于六經上抓根本,而不能在百病上尋枝葉。 六經(六?。┮匀幦栕鳛槊覀儗W習《傷寒論》就應當明白三陰三陽所指的真實含意,才能夠進一步明確其正常與異常之間的不同,知常才能夠達變。三陰三陰是陰陽一分為三,合則還是一個陰陽。內經里面提到我們醫(yī)生,只要抓住陰陽,明白陰陽的常變,遇到問題自己就可以解決了,根本不需要與任何人商量,所謂“能合陰陽,無與眾謀”。 而陰陽“數(shù)之可十,推之可百,數(shù)之可千,推之可萬”,陰陽有無限的可分性。我們如何才能夠把握陰陽呢?古人給了我們一個直接了當?shù)姆椒?,叫“不以?shù)推,以象之謂也”。要求我們抓住陰陽的大象就對了。這也就是我們中醫(yī)的特殊思維方式,叫“象”思維。我們依據“象”的思維方式,建立了中醫(yī)自己的獨特醫(yī)學體系。并通過取類比象的方法將“象”進行歸納?!秱摗肪褪前殃庩柗譃榱巳幦幜N象。我們要明白“象”不是一個簡單的判斷,其沒有確切的是什么或者不是什么;這個“象”并不是簡單的形象類比,而是一個系統(tǒng)關系。如“東方生風,風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其在天為玄,在人為道,在地為化?;逦?,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為風,在地為木,在體為筋,在藏為肝,在色為蒼,在音為角,在聲為呼,在變動為握,在竅為目,在味為酸,在志為怒?!?。這一個系統(tǒng)均歸于木象。我們學習中醫(yī)抓住這一個大的體系就行了,不要刻意的去深挖細節(jié)。就樹木而言,我們常人看見的樹,有根有干,有枝有葉,且樹木亦有顏色。而自然界其他生物看見的樹木和我們看見的樹木是一樣的嗎?如蝙蝠沒有眼睛,它是通過超聲波感悟到的樹;響尾蛇是通過尾巴的響動,紅外線掃描來感知的樹。而狗看見的樹也就是一個黑白不同的影響而已。樹還是那棵樹,不同的生物感知不同而已。我們現(xiàn)代醫(yī)學的超聲波、紅外線、X線掃描等成象,在我們中醫(yī)看來還是一個象思維。 而對于象,在我們中醫(yī)來講就是一種“本質”,這個本質我們只能去感知,去體察與領悟;而并不是從“現(xiàn)象”中抽出“本質”,再套用到“現(xiàn)象”中去?!跋蟆笔鞘挛锏谋緛韺傩院途唧w特征。比如火“火曰炎上”,火的屬性和特征就是“炎熱”“外露”。我們把具有炎熱特征的象都歸于火就行了,不用去管是什么火,這就是象思維。而學習象思維的關鍵是“明象”,象是只能意會的。雖然我們可以用文字語言來描述象,目的是讓人通過語言文字來感知象。而當我們實際看道這些描述的象的時候,往往會發(fā)現(xiàn)文字與實際的象是有出入的。所以“言者,明象也,盡意莫若象,盡象莫若言。言者所以明象,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我們常常說的“醫(yī)者意也”,這意指的就是“意象”,象無常象,明其意即可。 我們中醫(yī)思維就是“意象”思維,抓住大象即可。那么,我們陰陽的象如何抓呢?抓住兩點即可,水與火?!八鹫哧庩栔髡滓病比松聿贿^陰陽,陰陽不過水火,水火有常而變化無常,水流濕,火就燥,水中含火,火中含水。水要升騰靠水中之火,火要下降靠火中之水。在人體水中之火是我們的真陽,火中之水是我們的真陰,真陰藏于心,真陽寄于腎。人的生長靠的是心腎的交感,水火之往來;水火往來則康,變則病。 《傷寒論》的六經是代表人體的六個層面,也就是六大功能系統(tǒng)。這六個大系統(tǒng),我們可以稱其為六個象。我們只需要知道這六個象所代表的意義就可以了。我們看第一個,太陽。太陽代表的是陽,是表,其涵蓋了我們的營氣和衛(wèi)氣。而我們的營衛(wèi)之氣只在我們體表嗎?大家都知道,我們的營衛(wèi)之氣不但可以在表,而且還要入里,入臟腑。衛(wèi)氣的入里我以前講過多次。而營氣呢?我們看經脈的走向,都是起于某某地方,而連接臟腑的,營氣一樣要內入的。太陽主表,這是區(qū)域劃分,而太陽之氣需要走里,靠什么呢?在傷寒論里面隱藏了兩個字,太陽寒水,陽氣要入里,靠的是水,這和我前面講的火要降需要靠真陰一個道理。 既然太陽主表,什么主里呢?少陰,少陰對應的就是我們的水,水要升騰靠什么?靠真陽。所以傷寒論里面隱藏了叫君火的兩個字,少陰君火。君火就是水中的真陽。陽明主腑,腑氣以通泰為主 。通泰就是降。陽明本燥而應降,所以這里隱藏了燥金二字,叫陽明燥金。 太陰主臟,諸臟為陰而藏于土中,土喜濕而惡燥,故叫濕土,太陰濕土。這里的濕,大家先不要理解為病理的濕,是濕潤的意思,土濕潤才會化生萬物。土干燥,土太濕均不能正常生物。所以這里的燥和濕我們先不要把它當作病理的燥和濕,那樣的話我們就會走偏。脾喜濕惡燥,胃喜燥惡濕,說的就是我們正常情況的燥和濕,相應的濕度,對應的干燥的意思。 那么少陽和厥陰呢?我個人認為這兩個都是起樞轉作用的。少陽偏于升陰,樞轉陰精上騰。厥陰偏于降陽,樞轉陽氣下達。為什么我這么認為呢?我們有一句話叫脾為胃行其津液。陽明我們叫胃家,太陰我們也叫脾府,少陽介于陽明與太陰之間。我們的胃要消化吃進來的飲食,靠我們的脾液去打磨,就是我們的脾液輸送到胃里面,飲食才能夠正常的消化吸收。這功能類似于我們的肝分泌的膽汁,膽汁進入胃里面才能正常消化。脾液能否正常入胃就取決于我們的少陽。我們看傷寒論里面的陽明病。一個叫太陽陽明,一個叫正陽陽明,一個叫少陽陽明。陽明病了,就會出現(xiàn)胃家的津液不足,而大便干結。引起大便干結有三個原因,一個就是太陽的耗損太過,一個是陽明本病,一個就是少陽不能正常從太陰引津液到陽明。 對于少陽為樞,醫(yī)家基本沒有爭議。而厥陰為樞,目前沒有人提這個事。我為什么說厥陰為樞呢?厥陰的厥,在厥陰篇里面提到的病態(tài)的厥,病態(tài)的厥指的是“陰陽之氣不相順接”。那么正常的厥陰應該指的就是順接陰陽之氣的。順接的陰陽之氣指的是順接哪里到哪里呢?這就要把我們的三陰三陰連在一起,形成一個圓圈。(一陰,厥陰;二陰,少陰,三陰,太陰。一陽,少陽;二陽,陽明;三陽,太陽)。《傷寒論》里面是從太陽到陽明,再從陽明到少陽,進而太陰、少陰、厥陰。這是病理的演變模式。而我們正常生理模式就反過來看,正常的是一陰連二陰,二陰連三陰,三陰交一陽,一陽連二陽,二陽連三陽,三陽交一陰。這樣連成一圈,厥陰就居于太陽與少陰之間,厥陰就是順接太陽與少陰的,也進一步說明厥陰是樞轉表里的。少陽居于陽明與太陰之間,少陽是樞轉內在臟腑之氣的。 我個人認為太陽主表,少陰主里;陽明主腑,太陰主臟;少陽厥陰為樞。 這三陰三陽的病態(tài),總的來說太陽病用汗法,陽明病用下法,少陽病用和法;三陰病用溫法。整部傷寒論,四個治療大法:汗、下、和、溫。雖然也有其它療法,統(tǒng)歸于這四法,比如吐法,汗法的變通而已。白虎湯的清法,也是下法的一個變法。大家抓住四個大法即可。 另外,我們在處理表病的時候,不能只顧及表病,要思考其相關的里,如太陽病,我們要聯(lián)系少陰是否有異常,表其不固則里氣不守嘛;我們看太陽病里面的奔豚,氣上沖胸,太陽病的漏汗,都是表氣不固里氣不守的原因。而少陰病的麻黃附子細辛湯證,其表里兩虛而兩感于寒。所以我們不能顧表而失去里,顧里而失去表。陽明和太陰,其癥狀都是腹部為主,都以胃腸道的津液作為主導,津液丟失就是陽明,津液聚集而利就是太陰。病位都以腹部為主。實為陽明,虛為太陰。至于少陽厥陰,都可以相互樞轉陰陽,一樣不能死守。 |
|
來自: tong0579 > 《中醫(yī)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