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鍾記郵(3946)仲陽先生寄新書 前天在微信群中見到了天津張校建會長曬出了一本書,李明先生出新書了。今天一上班,就收到了李明先生的公子仲陽先生寄給我的郵件,拆開精心包裝的郵件,一本磚紅色封面的《基礎集郵術語解析》出現(xiàn)在我的面前。正32開本,263頁,匯集了李明先生從2018年7月至2020年8月間發(fā)表在《集郵報》“學術研究”專版上的文章,經(jīng)過重新修訂后匯集成冊。本想借著熱乎勁看一遍新書,今天的事情有點多,拿回家慢慢看。 由于河北和天津離得近的緣故,李明先生也經(jīng)常參與河北的集郵活動,尤其是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河北的集郵活動中經(jīng)常能見到李先生,通過省郵協(xié)的諸位老師引薦,也就認識了李明先生。也聽到了關于他的很多掌故,最多就是先生有個國內(nèi)集郵界都知道的綽號,叫“李FIP”。主要是先生很認真,有一股子不服輸?shù)木髣?,對于國際集郵聯(lián)制定的很多規(guī)則,李先生總是一句一句研究,也寫下了很過關于國際集郵聯(lián)評審規(guī)則的文章,把最新的評審規(guī)則介紹到國內(nèi)。 2002年邢臺市集郵協(xié)會邀請先生舉辦專題講座,那幾天從先生那里學了很多集郵知識,尤其是有關編組郵集方面的知識。此后因為本市集郵者編組郵集的事情,還專門赴津門向先生請教,還在先生家中享受了一次午餐。那一次又學到了很多編組郵集的技巧和郵品的使用。2009年洛陽世界郵展期間又見到了李先生,先生身邊還陪同著一個人,這個人就是李家公子仲陽先生,這也是我第一次見到仲陽先生。 十年前的2011年在太原,《集郵報》公開發(fā)行20周年座談會上,又與李明先生不期而遇,這一次陪著李先生的是先生的夫人宗老師。太原之行不但見證了《集郵報》的20年輝煌,也見到了報社的很多編輯、記者。隨后大家一同結(jié)伴暢游三晉,到達平遙的時候,天色已晚,又時逢大雨,在住宿的酒店中,登記入住的時候,發(fā)現(xiàn)那天正是李先生的生日,于是同行的眾人在光珉先生的策劃下,由葛建亞先生端出一碗壽面,共同為李明先生過了一個雨中的生日。當年小楊同學放假,同我一起去了一趟太原,也就陪同了李明先生一路。 再后來到了2016年,西安全國郵展的時候,又在展廳中見到了李明先生,這次是仲陽先生陪著一起去。王宏偉在展廳外的臺階上抓拍了一張照片,是一老一少兩個人的背影,熟悉李明先生的一眼就看出來是李明先生的背影,旁邊的很多人不認識,不過我認識,就是李家公子仲陽先生。當這張照片被宏偉老師發(fā)出來之后得到一片喝彩聲,抓拍的太好了。后來在宏偉老師拿了發(fā)現(xiàn),當時他跟拍了一組李家父子的照片,就在西安曲江國際會展中心展廳門外的臺階上??上н@個會展中心已經(jīng)拆除了,新的會展中心在浐灞生態(tài)區(qū)。 一直以來在喜歡讀《集郵報》,由于工作的原因,經(jīng)常要了解集郵展覽的信息,包括編組郵集和評審郵集,李明先生經(jīng)常在《集郵報》上發(fā)表有指導意義的文章,那些文章對于我而言有很大的幫助。如今雖然不在負責郵協(xié)的工作,《集郵報》也于去年??耍鳛榧]者,集郵的理論還是要學習的。如今李明先生有之前發(fā)表的文章再行修改,匯集成冊,又給了像我這樣的集郵者一個學習的好機會。對了,這本書的作者有兩位,李明和李仲陽。陳為樂先生(新加坡籍,國際郵展評審員)作序,今年7月出版,印量只有300冊。李明先生是全國集郵聯(lián)會士,曾經(jīng)擔任天津市集郵協(xié)會副會長,現(xiàn)在是名譽副會長。 (題圖照片的拍攝者是《中國集郵報》主任記者王宏偉) 聞鍾集郵 有圖有真相 關于聞鍾集郵 與聞鍾集郵有關的 作 者 簡 介
筆名聞鍾,供職于中國郵政集團公司邢臺市分公司,從事郵政工作37年。集郵寫作20余年,在《集郵》《集郵博覽》《中國集郵報》《集郵報》《上海集郵》《河北郵政》《河北集郵》《文獻集郵》《覓郵》等報刊上發(fā)表了大量的集郵文章。 |
|
來自: 新用戶1656D5Tm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