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回應調查點了點贊和在看的朋友。繼續(xù)調查,如果你對吳國的人和事感興趣,希望看到吳國系列,請用點贊和在看的方式告訴我。人多就寫,人少就算了。上期是一,忘記編號了,這期是二。謝謝。 上期曾經提到三國粉絲中存在兩個有趣的現(xiàn)象,忘記告訴各位,那也是專業(yè)和業(yè)余的區(qū)別。專業(yè)和業(yè)余的的恰好相反,更看重三國鼎立時期。 群雄爭霸時期雖然熱鬧,但就是殺來殺去爭奪勢利而已,對后世歷史發(fā)展的影響并不大,沒什么研究價值。 三國鼎立時期則不同,各國在治理內政時采取了多種措施,其中許多典章制度對后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值得研究。比如曹魏的九品中正制、設置中書省等制度、機構改革;吳國開發(fā)江南的農業(yè)政策、航海事業(yè)、宗教寬容;蜀漢的比較少,因其“國不置史”,許多內政措施沒有記載,研究起來比較困難。 如果一個人能夠對三國鼎立時期各國內政侃侃而談,那一定是個專業(yè)人士。如果一個人只知道群雄爭霸時期十八路諸侯殺來殺去的故事,那就是個業(yè)余愛好者了。 大多數(shù)人是業(yè)余愛好者,其實挺好的。工作之余,看看三國的熱鬧故事,放松心情,調節(jié)情緒,為古人擔下憂,也是件快樂的事情。那些枯燥的典章制度,還是交給專業(yè)人士去操心吧,他們不就是靠這個維生的嗎? 那我們就繼續(xù)看孫堅的熱鬧吧。 上期聊到孫堅北上討董,路上接二連三地殘殺自己的兩個盟友,事情的來龍去脈是怎樣的呢? 189年,袁紹在洛陽居心叵測地要殺宦官,其實他兄弟二人和包括曹操在內的同黨手里的兵用來殺宦官已經綽綽有余(后來真殺時也確實如此),可他偏偏要招四方猛將進京來做這件事情。 這里面隱藏著一個天大的陰謀,因和本文內容無關,不細說。等到以后聊袁紹時再說,先買個關子。 董卓就是袁紹招入洛陽的四方猛將之一。誰知道董卓不按套路出牌,進京后不聽袁紹的招呼,反而逼走袁紹,獨霸朝堂,攪亂朝剛。 董卓擅自廢立,廢掉少帝劉辯,改立陳留王劉協(xié)為帝(漢獻帝),引發(fā)天下混亂。各地有實力的州牧郡守紛紛以此為借口起兵討董,實際上是想趁機壯大自己的力量,擴大勢力,逐鹿中原。 這就是常說的討董十八路諸侯,其中主要有:1、冀州——渤海太守袁紹、冀州刺史韓馥;2、兗州——兗州刺史劉岱、陳留太守張邈、山陽太守袁遺、東郡太守橋瑁、濟北相鮑信、行奮武將軍曹操;3、豫州——豫州刺史孔伷、潁川太守李旻、陳國相許玚;4、徐州——廣陵太守張超;5、青州——青州刺史焦和;6、荊州——后將軍袁術、荊州刺史王睿、南陽太守張咨、長沙太守孫堅;7、并州——西河太守崔均;8、司隸——河東太守王匡。 看了這份名單就知道袁紹當時的勢力有多大,這里面的人基本上是和四世三公的袁氏家族有關系的袁氏故吏,袁紹順理成章地成為盟主。 這可不是武俠小說里編出來的武林盟主,是貨真價實的武裝聯(lián)盟盟主。各路諸侯還一本正經地在酸棗(今河南延津縣)搞了個結盟盟誓活動,然后分兵進逼洛陽。但在進逼洛陽的部隊中卻少了荊州刺史王睿和南陽太守張咨兩部,這兩人怎么沒來呢? 他們想來也來不了了,為什么呢?因為他們都被孫堅殺了。 荊州刺史王叡是孫堅的頂頭上司。還記得上期聊過的孫堅平定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叛亂的事情嗎?平長沙是孫堅作為長沙太守的分內之事,平零陵、桂陽則是在王睿的率領下去的。 王睿與武陵(今湖南、湖北、重慶三地交界地區(qū),治所在常德市)太守曹寅不和,起兵反董時揚言要先殺曹寅。 曹寅非常害怕,就偽造了一份案行使者光祿大夫溫毅的檄文傳給孫堅,述說王睿的罪過,并要求孫堅殺掉王睿,上報朝廷。 王睿出身于顯赫世族瑯琊王氏,在與孫堅共事時,一貫瞧不起孫堅的低微出身和武官身份,孫堅對此心懷不滿,正好有這個理由,就帶兵偷襲王睿。 孫堅裝扮成士兵混在士兵隊伍中來到荊州刺史治所的漢壽(今湖南漢壽縣)城下。王叡聽說兵臨城下,登上城樓觀望,派人去問這些兵想來干什么? 前面的士兵回答說:“我們打了那么久的仗,太艱苦,得的賞錢還不夠添置衣服,到這來討要點錢做衣服。”打探消息的人回來轉達了士兵的話,王叡說:“我這個刺史難道會吝嗇這點錢嗎?打開倉庫,讓他們自己去看我是不是有所隱藏!” 城門打開,士兵進城,到城樓下時,王叡看見孫堅居然在里面,大吃一驚,問道:“士兵們來求賞,你怎么會在里面?”孫堅回答說:“我得到使者的檄文來殺你?!蓖?/span>叡一頭霧水地問:“我犯了什么罪?”孫堅說:“犯了什么罪,我也不知道?!?/span> 王睿被逼無奈,吞金自殺。 從整個過程來看,可以得出以下幾個結論: 一、王睿不是一個小氣的人,有世家子弟雍容大度的風格。士兵求賞,王睿不是拒絕,或者阻止士兵入城,而是打開倉庫,讓這些士兵自己去查看。 二、證實了上面所說的一個觀點,各地州牧郡守借討董之名互相殘害,擴大自己勢力。王睿想殺曹寅,目的還是在奪取曹寅武陵太守的權力。 曹寅偽造檄文,唆使孫堅殺王睿既是自保,也是借刀殺人,消滅政敵。 孫堅殺王睿既是泄私憤,更是奪勢力。他不需要去鑒別使者檄文的真假,也不需要去弄清楚王睿所犯何罪,只是憑這個借口去殺人就行了。 三、孫堅其實有些陰險,不是正大光明地去攻打王睿,而是喬裝打扮騙王睿打開城門。當然,你也可以把這說成是聰明機智,語言的奇妙之處就在這里,同樣的行為,可以用褒貶的不同語言來表述。 四、王睿死得太冤。 逼死王睿得到的好處立即顯現(xiàn)出來了,孫堅北上到南陽時,已是“眾數(shù)萬人”。一個長沙太守哪里來的那么多兵?能有一萬就不錯了。這數(shù)萬人里大部分是原來王睿的荊州兵。 南陽太守張咨,潁川名士,與韓馥、劉岱、孔伷等人同時出任關東牧守,同時起兵反董,也被孫堅殺了。 張咨之死,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孫堅到南陽后,送了牛、酒等禮物給張咨,張咨第二天帶禮物到孫堅駐地答謝。 喝酒正酣時,長沙主簿進來對孫堅說:“我們到南陽時,道路沒人治理,軍事物資也不具備,請收押南陽主簿詢問原因”。張咨一聽,非常害怕,打算逃走,但四周都是孫堅的守衛(wèi),跑不出去,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主簿被抓出去審訊。 過了一會,長沙主簿又進來對孫堅說:“經審問,那些事情都是南陽太守做的,阻礙了我們的行軍,耽誤了討賊的時間,請收押南陽太守,以軍法從事。” 孫堅立即叫人將張咨拉出去,在軍門斬首。 一種說法是孫堅剛到南陽時,張咨既不給軍糧,又不肯見孫堅。孫堅想繼續(xù)前進,又擔心張咨從后面偷襲(自己有害人之心,懷疑別人也有),就假裝得了急病,找來巫醫(yī),祭祀禱告山川,搞得聲勢浩大,唯恐別人不知道。 然后派人去請張咨,說自己病得太嚴重,不能領兵了,想把部隊托付給張咨。張咨貪得孫堅的部隊,帶領步騎五六百人前來。 孫堅裝病不起,在臥床上與張咨相見。笑談之間,突然拔劍而起,叱罵張咨,隨即將其殺掉。 兩種說法都是孫堅用計引誘張咨前來自己營中擒而殺之。張咨確實沒有為孫堅提供軍糧。孫堅到南陽時曾經發(fā)文到張咨那里請求調撥軍糧。張咨問自己的屬下該不該給孫堅調撥,其屬下說孫堅是其他郡的郡守,不應該調發(fā)。張咨就沒給。這是按規(guī)定執(zhí)行,并沒有什么不妥。孫堅卻對此懷恨在心。 孫堅殺張咨時,袁術正在逃往南陽的途中,聽說此事后,為拉攏孫堅就表其為假中郎將。孫堅由此成為袁術陣營里的人。 始終要記住孫堅是個“朝中無古舊,郡里非世族”的瓜娃子,沒有任何政治、社會根基,他憑借勇力和智力在亂世之中拼殺,是要為自己謀得一方勢力,但大多數(shù)時候的努力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 在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里,有兩樣東西特別重要,一個屬于自己的隊伍;一個是屬于自己的地盤。相比之下,有地盤更加重要。 亂世之中,有槍就是草頭王,真就只是個草頭王。雖然可以憑借武力強占一塊地盤,但始終是非法擁有,難以得到當?shù)厣鐣鹘绲恼J同和支持,任何一個強于你的對手都可以毫無顧忌地將其奪走。 合法擁有一塊地盤則不一樣。首先是能夠得到當?shù)厣鐣鹘绲恼J同和支持,可以迅速建立起一支屬于自己的武裝。其次是可以合法地收取稅賦,得到財政收入;最后是就算其他勢力想來奪取,也得找到一個合理的借口,否則就是師出無名,不光得不到社會輿論的支持,反而會受到抨擊。 劉表單騎入荊州是最好的說明。他除了一個合法身份外,啥也沒有,可就憑這個身份得到荊州士族和百姓的擁護支持,迅速建立起一個沃野千里,帶甲十萬,富庶強盛的地區(qū)。盡管周邊像袁術、孫堅、曹操、孫權等強敵環(huán)伺,起碼劉表在世時,沒有哪一方勢力能夠染指荊州。 還有一個幾乎一模一樣的故事,劉馥單騎入揚州,也是這樣僅僅憑借揚州刺史的合法身份進入揚州,并將揚州治理得繁榮興旺。只不過劉馥從屬于曹操,沒有成為像劉表那樣的獨立的割據(jù)勢力,不為人所知而已。 這就是當時不論何方勢力,總是先要給自己或者部下任命一個地方頭銜的重要原因。能夠從朝廷那里合法取得最好,不能就自己封拜,不表為哪個州的州牧,就表為哪個郡的郡守?;靵y時,一個州可能會出現(xiàn)幾個刺史或者州牧。 孫堅逼死王睿,殺了張咨,僅僅是兼并了這二人的大部分武裝力量,壯大了自己的隊伍,卻沒有得到屬于自己的地盤。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他只是個瓜娃子,勢不如人。 空出來的荊州刺史被朝廷(董卓)任命給了漢室宗親劉表,這就是上面說的劉表單騎入荊州的由來。南陽呢?則被袁術占了。 不論是劉表,還是袁術,孫堅都惹不起,都只能乖乖地聽從袁術的安排,又去當個臨時工——假中郎將。 中郎將是“假”的,孫堅的勇猛和所率部隊的勇猛卻是真的,正是這個勇猛,使孫堅成為十八路討董諸侯中最大的英雄,把董卓、呂布等以勇猛著稱的并涼勁卒打得落花流水,他是怎么做到的呢?下期再聊。 |
|
來自: 新用戶6303bXRU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