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晉君 來源:1影1世界 肺癌傳統(tǒng)的治療方式,一般采用外科手術、內科化療、放射治療等,近年來,內科治療從傳統(tǒng)的化療進步到了分子靶向藥物、免疫治療和基因治療等新興手段。 各種手段的不斷完善,逐漸使肺癌的治療更加科學,更加嚴謹。對于無法手術切除的患者,許多新的局部治療方法應用而生,我們今天要介紹局部熱消融技術就是其中新興的一項技術。 作者介紹 CT引導下肺癌 熱消融治療 肺癌傳統(tǒng)的治療方式,一般采用外科手術、內科化療、放射治療等,近年來,內科治療從傳統(tǒng)的化療進步到了分子靶向藥物、免疫治療和基因治療等新興手段。各種手段的不斷完善,逐漸使肺癌的治療更加科學,更加嚴謹。 熱消融技術作為近年來發(fā)展起來的一種新興治療手段,大致分為:射頻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微波消融(microwaveablation,MWA)與冷凍消融(cryoablation)等幾大類,現(xiàn)階段最成熟、應用最廣泛的是射頻消融。 需要特別指出的一點是,在2007年12月美國食品藥品監(jiān)督局(Food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批準了射頻消融治療(RFA)可以用于肺部腫瘤的治療,2009年以來NSCLC美國國立綜合癌癥網絡(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指南、中國《原發(fā)性肺癌診療規(guī)范(2011年版)》(衛(wèi)辦醫(yī)政發(fā)[2011]22號)、中國《原發(fā)性肺癌診療規(guī)范(2015年版)》均推薦射頻消融治療可以用于早期不能耐受手術切除肺癌患者的治療。 圖片左邊的機器是射頻、微波等的發(fā)射器,通過電路,在針尖處產生消融場。 以微波消融為例,消融針到達病灶以后,由機器發(fā)送微波給消融針,可以在消融針發(fā)射中心形成一個橢圓形的高溫區(qū)域,對病變進行消融,而消融的半徑,則是根據發(fā)送微波的功率與時間來決定。 病例1: 右肺上葉胸膜下毛玻璃結節(jié) 消融針穿刺,設置好參數以后,開始消融 病灶消融完全,周圍均為壞死組織。 我們知道,肺癌患者的預后主要取決于是否存在肺門、淋巴結和遠處的轉移。非典型腺瘤樣增生(Atypiical adenomatous hyperplasia ,AAH)、原位癌(Adenocarcinomain situ,AIS)及微浸潤腺癌(Minimally invasive adenocarcinoma,MIA)階段,幾乎不會出現(xiàn)淋巴結轉移,即便是到了浸潤性腺癌(invasive adenocarcinoma,IA)階段,如果量大直徑小于3cm,也極少出現(xiàn)淋巴結和遠處轉移。 左肺下葉占位病變,無遠處轉移 消融針插入病變內 消融完以后,病變周圍壞死,隨著時間的延長,在不斷的隨訪中,病灶以及周圍的滲出越來越少,最后形成纖維索條樣結構。 病例3 右肺下葉占位,術前穿刺確診為腺癌 穿刺消融治療 四個月后復查PET-CT,病灶內代謝活性消失 術后3年復查,病灶內無強化,病灶明顯縮小 肺癌熱消融作為一項微創(chuàng)治療的新技術,在臨床使用中,必須在掌握適應癥與禁忌癥上,必須嚴格,但是,對于老百姓來說,不管是射頻還是微波,都是微創(chuàng)治療肺癌的一種方法,區(qū)別只是最終殺死癌細胞的方式不同,最關心的問題是療效問題。在這項治療中,到底能得到多大的收益,畢竟傳統(tǒng)的外科手術、化療與靶向這些治療方式,是經過大量數據證實的有效的,那么熱消融呢,有多少數據支持? 總體來說,肺癌的熱消融創(chuàng)傷微小,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迄今為止,局部熱消融在肺癌的治療中尚缺乏前瞻性、多中心、大規(guī)模的隨機對照臨床研究,也沒有與其它傳統(tǒng)治療方式的對比研究。 由于這些原因,現(xiàn)階段,此項技術在我國仍屬于“限制性醫(yī)療技術”,它的遠期療效需要長期的追蹤與隨訪。要想取代外科手術,在現(xiàn)階段是不可能的。 但是,任何一個新的技術,都是在不斷的臨床使用中,才能獲取大量數據做為支持的,所以我們既不用對他的前景感到擔憂,也不用盲目樂觀。 作為一種新興的治療方式,它也確實為部分不愿意手術的患者,或者不宜再進行手術的患者提供了一種臨床選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