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針療法是針灸的特種針法之一,主要是通過腹部針灸,刺激腹部特定的穴位來治療全身的疾病。 腹針療法在治療 運動系統(tǒng)疾病與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方面有較好的效果,尤其是針對頸肩腰腿痛的治療效果較佳。如頸椎病的治療,可以針刺下脘、商曲、滑肉門、關元等穴位,通過調整腹部穴位達到治療全身疾病的作用。該療法創(chuàng)傷較小,見效較快,治療時間較短,目前在臨床中廣受歡迎。 腹針療法 腹針療法是通過針刺腹部特定穴位治療全身疾病的一種針刺方法。該療法根據(jù)以神闕穴為中心的腹部先天經(jīng)絡系統(tǒng)理論,尋找與全身部位相關的反應點,并對其進行相應的輕微刺激,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臨床主要適用于神經(jīng)系統(tǒng)和運動系統(tǒng)疾病。 中文名 腹針療法 應用學科 醫(yī)學 適用領域范圍 中醫(yī) 適用領域范圍 治療 快速 導航 基本技術主治病癥常見療法腹針治療時的體位禁忌癥注意事項 針具 腹針針具根據(jù)針具的不同直徑分為A、B、C三類,分別為Φ0.22mm、Φ0.20mm、Φ0.18mm; 每類中又根據(jù)針具的不同長度分為I型、II型、III型,分別為50mm、40mm、30mm。 基本技術 腹針取穴方法 1、腹部分寸的標定:骨分寸取穴法。 上腹部分寸的標定:中庭穴至神闕穴確定為8寸。 下腹部分寸的標定:神闕穴至曲骨穴確定為5寸。 側腹部分寸的標定:從神闕、經(jīng)天樞穴至側腹部腋中線確定為6寸。 2、腹部分寸的測量:水平線法。 中庭穴至神闕穴兩個穴位點之間的水平線上的直線距離為8寸。 神闕穴至曲骨穴兩個穴位點之間的水平線上的直線距離為5寸。 側腹部的腋中線至神闕穴兩個穴位點之間的水平線上的直線距離為6寸。 (三)腹針的針刺方法 1、針刺手法 進針時應避開神經(jīng)、血管,根據(jù)處方的要求,按照順序進行針刺。 (1)進針 準確度量,確定穴位后,采用套管針,快速彈入皮下。 針刺深度:淺刺—皮下;中刺—脂肪層;深刺—肌層。 (2)行針 ①緩慢捻轉不提插1-2分鐘 ②輕捻轉慢提插1-2分鐘 (3)出針 留針30分鐘后出針,出針時按照進針順序緩慢捻轉出針。 主治病癥 主治落枕、肋間神經(jīng)痛、肩部扭傷、急性腰扭傷、坐骨神經(jīng)痛等病癥。 用腹針療法。分別取相對應的頸部、胸部、肩部、腰部、下肢部穴。也可配合體針療法。[1] 常見療法 (一)項痹病 本病常因督脈勞損、氣血不足、感受外邪等導致經(jīng)脈痹阻,以項頸部疼痛及上肢麻木,頭、頸部肩部活動受限,甚者影響日常工作和生活。 【治 則】舒筋活血、通絡止痛,松解粘連,滑利關節(jié)。 【腹針處方】中脘、關元、商曲(雙)、滑肉門(雙)。 【操作步驟】 1、患者仰臥位,醫(yī)者站于患者右側,檢查患頭部前屈、后伸及向左右旋轉活動度并進行記錄。 2、醫(yī)者一手握住度量尺分別對處方穴位進行度量標記。 3、針刺順序:中脘、關元、商曲(雙)、滑肉門(雙)進行針刺,根據(jù)患者體型選擇適當?shù)腁類針具刺入皮下。 4、針刺深度:將中脘、關元深刺、商曲淺刺、滑肉門患側淺刺,健側中刺。 5、檢查患側的活動度并與治療前進行比較。如果病情有改善,繼續(xù)調整針刺深度至臨床癥狀改善。 (二)肩凝癥 本病主要是因為外傷勞損,筋脈失養(yǎng);或肝腎陰虛,氣血不足,不能濡養(yǎng)筋骨;或外感風寒濕邪,脈絡拘急所致,主要表現(xiàn)為肩部疼痛和功能障礙。 【治 則】舒筋活血,通絡止痛,松解粘連,滑利關節(jié)。 【腹針處方】中脘、商曲(?。?、滑肉門(患)。 【操作步驟】 1、患者仰臥位,醫(yī)者站于患者右側,檢查患肢的外展、外旋被動活動度并進行記錄。 2、醫(yī)者一手握住度量尺分別對處方穴位進行度量標記。 3、針刺順序:中脘、商曲(?。?、滑肉門(患)進行針刺,根據(jù)患者體型選擇適當?shù)腁類針具刺入皮下。 4、針刺深度:將中脘深刺、商曲中刺、滑肉門淺刺。 5、檢查患肢的外展、外旋被動活動度并與治療前進行比較。如果病情沒有改善,繼續(xù)調整針刺深度至臨床癥狀改善。 (三)膝痹病 本病常因膝關節(jié)周圍軟組織慢性勞損、肝腎不足、外邪痹阻經(jīng)脈所致。臨床以膝關節(jié)疼痛、腫脹、活動受限為主要表現(xiàn)?;顒踊蛱鞖庾兓瘯r疼痛加重,常反復發(fā)作。 【治 則】舒筋活血,通絡止痛,松解粘連,滑利關節(jié)。 【腹針處方】中脘、關元、氣旁(?。?、外陵(患)、下風濕點(患)。 【操作步驟】 1、患者仰臥位,醫(yī)者站于患者右側,檢查患膝的屈伸活動度并進行記錄。 2、醫(yī)者一手握住度量尺分別對處方穴位進行度量標記。 3、針刺順序:中脘、關元、氣旁(健)、外陵(患)、下風濕點(患)進行針刺,根據(jù)患者體型選擇適當?shù)腁類針具刺入皮下。 4、針刺深度:中脘深刺、關元深刺、氣旁中刺、外陵中刺、下風濕點淺刺。 5、檢查患膝的活動度并與治療前進行比較。如果病情沒有改善,繼續(xù)調整針刺深度至臨床癥狀改善。 腹針治療時的體位 1、腹針治療時,患者采取平臥體位,四肢放松,腿可伸直或半屈曲。在治療的過程中,患者可以根據(jù)舒適的程度把體位適當?shù)倪M行調整。 2、術者應根據(jù)自己的習慣決定操作的方位,左利手站在患者的左側,右利手站在患者的右側。 3、根據(jù)處方的需要對每個穴位進行度量并在腹部標記,然后根據(jù)處方的要求,依序進行針刺和對穴位的深淺進行調整。 4、進行平臥體位的治療前后對照,根據(jù)對照的結果決定是否對處方或穴位的深淺調整。 5、操作過程完成后,選擇適當?shù)钠骶撸衷诟共繉︶槾淘诟共康尼樉哌M行保護,根據(jù)室內(nèi)的溫度或氣候的環(huán)境溫度加蓋在患者的腹部保暖。[2] 禁忌癥 1、凝血功能障礙的患者。 2、孕婦。 3、急腹癥。 4、腹部腫瘤。 5、針刺穴位局部皮膚有破損、感染患者。 注意事項 1、在治療過程中,應隨時注意患者對腹針治療的反應,若有不適,應及時進行調整,以防止發(fā)生意外事故。 2、飯后半小時后進行治療,在治療前應空排大、小便。 3、天氣寒冷時針刺完成后,要注意腹部的保暖。 |
|
來自: 昆山同德堂鄒醫(yī)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