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感冒七天好,如果認證準確,應用及時的話,往往一副湯藥就能祛病??瘁t(yī)生的水平,通過治療感冒,就可見一斑…… 桂枝,樟科植物玉桂的嫩枝,常被人誤以為桂花樹的樹枝,桂花為木犀科植物,不可混淆。飲片為嫩枝切段,晾干而成。嫩枝具有伸展向上之勢,中醫(yī)取其意常用桂枝發(fā)汗解表、溫通經(jīng)脈。治療風寒感冒、肩臂冷痛、心悸等。感受風寒,發(fā)熱有汗,煮一碗桂枝湯。煎煮桂枝,其香獨特,終生忘懷。 桂枝,樟科植物玉桂(又叫肉桂)的嫩枝,生長在亞熱帶,是一種常綠喬木。 玉桂的葉子很厚,像皮革一樣,長橢圓形或者披針形,葉子上邊有3條明顯的葉脈,橫向平行。 玉桂的花很小,黃綠色小花,6個花瓣。大家熟悉的桂花,是4瓣黃色小花,桂花樹是木犀科植物,常有人以為桂枝就是桂花樹的樹枝,這是不對的。(上圖左玉桂花,右桂花) 玉桂的漿果橢圓形或倒卵形,暗紫色。
玉桂由于樹形好、花量多、香味足,還被盆栽用來觀賞。 桂枝是玉桂的的嫩枝,入藥切成小段。而玉桂的樹皮也可入藥,就是肉桂。 桂枝的藥用價值 發(fā)汗解肌,溫通經(jīng)脈,助陽化氣,平?jīng)_降氣 發(fā)汗解肌:學中醫(yī)都知道《中藥學》的第一類藥就是解表藥,而桂枝是書中第二味藥。桂枝辛溫發(fā)汗,用于風寒感冒,發(fā)熱而有汗的情況。感冒是風邪犯表,解除表證的最好辦法,就是及時發(fā)汗。還記得之前說過的表證嗎?公眾號回復黃芪復習一下。 溫通經(jīng)脈:桂枝是玉桂的嫩枝。嫩枝具有伸展向上之勢,且桂枝性溫,中醫(yī)取其伸展之意,用桂枝溫通經(jīng)脈。如果因為風寒導致肢體疼痛,用桂枝最合適了。中醫(yī)取以枝走肢之意,治療肩臂疼痛時,常常配伍桂枝,作為引路人把藥性引到肩臂。 桂枝溫通經(jīng)脈還可以用來治療因寒導致的胸痛、心悸,也常用來治療寒凝血瘀導致的痛經(jīng)等婦科病。桂枝助陽化氣還可用來治療痰飲水腫病,平?jīng)_降氣治療奔豚病等,專業(yè)性太強,不再多講。 桂枝的應用方法 桂枝也是小永非常非常非常喜歡的一味草藥。因為小永喜歡它的味道。不信,您自己去藥房買點桂枝熬一下,香氣四溢。 桂枝湯:前邊說了,風寒感冒有汗,用桂枝湯。桂枝湯是出自漢代張仲景《傷寒論》中名方,學過中醫(yī)的都知道這個方子。就只有五味藥:桂枝、白芍、生姜、大棗、甘草。都說感冒七天好,如果桂枝湯應用及時得法,往往一副藥就能祛病。 但應用得法,還是得遵照《傷寒論》,喝完藥后,一定要喝一大碗熱粥,慢慢出汗,切不可出大汗。小永現(xiàn)在仍記得,當年《傷寒論》考試題為桂枝湯煎服法,我當時未依教材,直接默寫上了原文。后來傷寒考了99分,老師因為我提前一小時交卷,怕我驕傲扣了1分?,F(xiàn)在每每想起桂枝湯服法都覺郎朗上口: 上五味,[口父]咀(fu ju)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適寒溫,服一升。服已須臾,啜(chuo)熱稀粥一升余,以助藥力,溫覆令一時許,遍身漐漐(zhe)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 感受風寒,發(fā)熱有汗,趕緊煮一碗桂枝湯吧。煎煮桂枝,其香獨特,終生忘懷。 下邊這段話是給學醫(yī)人看的,明白的自然明白。 《傷寒論》:上五味,[口父] 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適寒溫,服一升。服已須臾,啜熱稀粥一升余,以助藥力。溫覆令一時許,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離,病必不除。 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盡劑;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間,半日許令三服盡;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時觀之,服一劑盡,病證猶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劑。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惡等物。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味辛,溫。主治上氣咳逆,結(jié)氣,喉痹,吐吸,利關節(jié),補中益氣。 《名醫(yī)別錄》:無毒。主治心痛,脅風,脅痛,溫筋通脈,止煩,出汗。 《珍珠囊》:味辛甘,性大熱,有毒。其在下最厚者,曰肉桂,去其粗皮為桂心,入心、脾、肺、腎四經(jīng),主九種心疼,補勞傷,通九竅,暖水臟,續(xù)筋骨,殺三蟲,散結(jié)氣,破瘀血,下胎衣,除咳逆,療腹痛,止瀉痢,善發(fā)汗。其在中次厚者,曰官桂,入肝、脾二經(jīng),主中焦虛寒,結(jié)聚作痛。其在上薄者,曰薄桂,入肺、胃二經(jīng),主上焦有寒,走肩臂而行肢節(jié)。其在嫩枝四發(fā)者,曰桂枝,專入肺經(jīng),主解肌發(fā)表,理有汗之傷寒。四者皆殺草木毒,百藥無畏。性忌性蔥。 《藥性賦》:味辛,熱,有毒。浮也,陽中之陽也。氣之薄者,桂枝也;氣之厚者,肉桂也。氣薄則發(fā)泄,桂枝上行而發(fā)表;氣厚則發(fā)熱,肉桂下行而補腎——此天地親上、親下之道也。 《醫(yī)學衷中參西錄》:桂枝∶味辛微甘,性溫。力善宣通,能升大氣(即胸之宗氣),降逆氣(如沖氣肝氣上沖之類),散邪氣(如外感風寒之類)。仲景苓桂術甘湯用之治短氣,是取其能升也;桂枝加桂湯用之治奔豚,是取其能降也;麻黃、桂枝、大小青龍諸湯用之治外感,是取其能散也。而《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論牡桂(即桂枝),開端先言其主咳逆上氣,似又以能降逆氣為桂枝之特長,諸家本草鮮有言其能降逆氣者,是用桂枝而棄其所長也?!?/span> 桂枝非發(fā)汗之品,亦非止汗之品,其宣通表散之力,旋轉(zhuǎn)于表里之間,能和營衛(wèi)、暖肌肉、活血脈,俾風寒自解,麻痹自開,因其味辛而且甘,辛者能散,甘者能補,其功用在于半散半補之間也。故服桂枝湯欲得汗者,必啜熱粥,其不能發(fā)汗可知;若陽強陰虛者,誤服之則汗即脫出,其不能止汗可知。 |
|
來自: 一葉一如來 > 《中醫(yī)中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