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已是我們比較熟悉的詞語,它可以使一個人在碌碌無為的平庸之輩中脫穎而出。 實際上,自律并不是逼迫自己做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而是腳踏實地,做好眼前的每一件小事。 有空多讀書 去年年底,即將返鄉(xiāng)的湖北民工吳桂春,在東莞圖書館留下了一段話,擊中了無數(shù)人。 “我來東莞17年,其中來圖書館看書有12年。書能名理,對人有百益無一害的唯書也。想起這些年的生活,最好的地方就是圖書館了。雖萬般不舍,然生活所迫,余生永不忘你。 ” 54歲的吳桂春多年前和妻子離異后,就跟著老鄉(xiāng)一起在東莞務(wù)工,穿梭于大大小小的工廠。 婚姻的破碎,經(jīng)濟上的困頓,枯燥的工作,讓吳桂春一度感到無所適從。 幸好,書籍給了他最溫暖綿長的治愈。 每逢節(jié)假日或者工廠輪休日,吳桂春大多會在圖書館度過。“如果我今天要去圖書館,我早上就會多吃點,這樣中午不會餓,可以一直待到晚上閉館?!?/p> 手中有書,腹中有糧,心中自然有了“風雨不動安如山”的滿足感。這一讀,就是12年的時間。 靠著從書中汲取的力量,吳桂春即便遭受生活的多重夾擊,也從未放棄過希望,在東莞務(wù)工12年,他通過辛勤勞動供養(yǎng)家人,把孩子培養(yǎng)到研究生畢業(yè)。 剛才的那段留言被傳到網(wǎng)上后,社會各界伸出援手,他得以繼續(xù)留在東莞工作,也因此被聘為“職工書屋公益代言人”。 吳桂春說:“我在圖書館看書,沒有想過靠它改變什么?!钡耆缫蝗請猿珠喿x,的確讓他的生活往好的方向走了。 對于生活中很多失意者來說,讀書,無疑是最好的療愈方式。正如白巖松說的:“多讀書,雖然不一定能改變命運,但能夠保障你更好地面對命運?!?/p> 一個人讀過的書,走過的路,組成了他的整個人生。 人生的每一步路都不會被辜負,你讀的每一頁書,都在默默塑造一個更好的你。 遠離無用社交,享受獨處 曾國藩曾在家書中寫道:擇友,乃人生第一要義,人一生之成敗,皆關(guān)乎朋友之賢否,不可不慎也。 有人說,陳道明是娛樂圈里的“異類”。旁人忙著應(yīng)酬時,他經(jīng)常一個人躲在家里看書、練書法、做手工。 他很少交友,這種清高并不是故作姿態(tài),而是因為他對交朋友這件事極其審慎。 當有人因迷失在欲望的洪流里無可自拔時,陳道明卻像久釀的老酒,越來越有味道;當有人迷失在燈紅酒綠的名利場,陳道明卻憑自己獨特的人格魅力,成為一股“清流”,成為最醒目的標簽。 古語有云: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 成年人基本的自律,是遠離無用社交,這份自律將持續(xù)自己優(yōu)秀起來,影響著朋友圈。 與良師相伴,攜益友同行,人生之路才能一起越走越寬。 遇事不抱怨 前段時間,中科院黃國平博士的畢業(yè)論文致謝信感動了無數(shù)人。他在信中回顧了他的人生經(jīng)歷。 黃國平出生于四川南充一個小農(nóng)村里,從小家徒四壁。 夏天沒錢買鞋,赤裸著腳走在滾燙的地上,冬天沒錢加衣,只能穿著單薄的衣服在寒風中瑟瑟發(fā)抖。青春期自尊心最強烈的時候,多次因沒錢交學費被老師約談。 然而生活的暴擊遠遠不止這些。 12歲時,母親離家出走;17歲時,父親和相依為命的奶奶接連離世。這樣的經(jīng)歷,他比任何人都有理由抱怨命運的不公。但他卻俯下身子,收拾好一個又一個爛攤子,拍拍身上的灰,沒有一絲怨言。 沒錢交學費,他就自己掙。晚上摸黑跑到田里,冒著被蛇咬的危險抓泥鰍賣錢;周末釣魚,養(yǎng)豬,出租水牛。在風雨飄搖的生活中,他活成了自己的傘。 靠著一腔孤勇,讀書學習,為自己贏來了一次次轉(zhuǎn)機。 就這樣,一路失去,一路打拼,二十二載寒窗苦讀,最終走出大山,實現(xiàn)了人生的逆襲。 為什么會被這封信感動到?仔細讀下來會發(fā)現(xiàn),這封信字字泣血卻又無一字控訴,只能感受到他對苦難的全盤接受和對善意的無限感激。 遇事抱怨,是弱者的托詞,凡事?lián)?,是強者的堅持。這個世界上沒有不帶傷的人,只有不抱怨的人。 《少有人走的路》中有這樣一句話:“所謂自律,就是以積極而主動的態(tài)度,去解決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則?!?/p> 人生中的很多痛苦,是因為抵御不了聲色誘惑的結(jié)果。 當你開始享受靜下心來讀一本書,不再害怕孤獨,不再怨天尤人,自己就在一天天地改變。 然后拾階而上,走向更高層次的人生。 (摘自《民生周刊》) 來源: 今晚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