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前八十回有八人自殺。這一樁樁自殺公案,形形色色,情態(tài)各異,觸目驚心。 一、可卿自殺之謎 可卿之死是個謎。書中雖沒有明寫她是自殺,但從評書人的點評中,我們知道“秦可卿淫喪天香樓”確有其事,只是作者刪掉了,用了春秋之筆。 另外,可卿的判詞和曲子中也多有暗示:“情天情?;们樯睿榧认喾瓯刂饕保鋱D是一個美人懸梁自盡。加上焦大醉罵“爬灰的爬灰”,可卿死后賈珍的丑態(tài)畢露,尤氏稱病不肯料理后事,無一不暗示可卿之死并非病死,而是另有隱情。 可卿為什么自殺呢?原本,可卿病得就奇怪,名醫(yī)張友士診病時便點出了她這是“心病”。可卿的心病大概就是與賈珍的不倫之行。翁媳通奸是違背人倫禮法的丑事,更是觸犯法律的罪惡,屬于“禽獸其行,朋淫于家”的十惡“內(nèi)亂”之一。 可卿溫柔美麗,是賈母最喜歡的重孫子媳婦,又聰明能干,能入得了鳳姐法眼。不管可卿與賈珍“茍合”是否出于自愿,這種關(guān)系都會使可卿背負起生命之不可承受之重。更何況天下沒有不透風的墻,焦大醉罵“爬灰的爬灰”,想必也給了可卿沉重的一擊。 也許,那些恐懼、屈辱、羞慚,日日夜夜地糾纏,最終使得可卿生無可戀,她已重病纏身,不愿在這人間茍延殘喘,最終選擇了懸梁自盡,以求速速解脫。 另一個可卿死于自殺的力證便是瑞珠的觸柱而亡。 可卿的葬禮上,瑞珠突然觸柱而亡,“此事可罕”。主子死了,丫鬟殉主的事雖也有,卻并不常見。瑞珠之死,大有蹊蹺。秦可卿與賈珍的事連焦大都知道,瑞珠作為可卿的貼身丫鬟,自然是知道得更多。如今可卿已死,瑞珠作為知情者,難保不被賈珍威脅。 一個小丫鬟與一個位高權(quán)重的族長,顯然不是一個重量級別。賈府有不少丫鬟是家生子,如果瑞珠還有老子娘在賈府,瑞珠可能更容易受到賈珍的威脅。賈珍“安心”,瑞珠怕是除了一死,別無選擇了。而另一個小丫鬟寶珠,則為了讓“甘心愿為義女,誓任摔喪駕靈之任”,在可卿靈前盡未嫁女之喪,送殯之后寶珠又執(zhí)意不肯回家,留在了家廟為可卿守喪。 可憐瑞珠無辜,做了可卿與賈珍的不倫之行的殉葬品。 過去也曾質(zhì)疑過,可卿為何不將賈珍的惡行公布于眾?為何要一個人獨自承受那些屈辱?后來才知道,古代的父權(quán)之沉重是我們現(xiàn)代人所無法想象的。賈珍染指兒媳婦是罪大惡極,可是可卿若揭發(fā)、控告他,則會受到更加嚴厲的懲罰,因為有悖于“孝道”??汕錈o路可退,或許,自殺是她最后的無聲的反抗。 二、兩樁退親公案引發(fā)的自殺 張金哥與守備公子是一對未婚夫婦,原本這對璧人可以有無限種可能:也許是神仙眷侶,也許是柴米夫妻,也許相親相愛,也許平淡終老,可不幸的是,他們來不及活成世間任何一對夫妻的模樣,便雙雙殞命了。 金哥是張財主家的小姐,本與守備家定下婚約,卻被長安府小舅子李衙內(nèi)看上,張財主愛勢貪財,攀附權(quán)貴,輾轉(zhuǎn)求到鳳姐那里,使了三千兩銀子退了親。沒想到金哥卻是個“知義多情”的女子,聞得父母退了親,便“一條繩索悄悄的自縊了”。更沒想到的是,守備之子也是個“極多情的”,見未婚妻自縊,便“投河而死”。 一樁退親案,造成了一對青年男女雙雙自盡的悲劇。究其原因,是李衙內(nèi)的仗勢欺人,張財主的攀權(quán)附勢,王熙鳳貪財弄權(quán)的綜合作用的結(jié)果。盡管這對未婚夫婦沒有正面出場,我們卻從寥寥數(shù)語中看到他們對彼此的忠貞不渝,這份深情令人感動的同時,也有讀者質(zhì)疑過:舊式婚姻依據(jù)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雙方在婚前大多數(shù)情況下是沒有見過面的,所以本談不上“愛情”,那么二人為何竟用了生命去反抗了婚變? 其實,金哥之死與其說是為“情”,不如說是為“義”。古代婚姻程序復(fù)雜,一個合法的婚姻要經(jīng)過六道程序,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和親迎。張財主既收了守備家聘禮,這樁婚事便已經(jīng)進入了“納征”階段,俗稱“放定”,這是雙方婚姻正式確立的標志。 金哥“知義”,已將自己當成守備公子的妻子,雖未迎娶,身份卻早已確定。“一女不適二夫”是封建社會灌輸給女子的“節(jié)烈觀”,明清兩代的貞節(jié)烈婦呈現(xiàn)出井噴般的增長趨勢。金哥之死,既是深受社會觀念的影響,也是對貪財附勢的父母的最大程度的反抗。 守備公子之死,更多的卻是一個“情” 字。一些版本里有“不負妻義”這四個字,頗有些“士為知己者死”的意味了。如果說金哥之死是一種“忠貞”,那么守備公子之死便是一種“不渝”了:你為了我們的婚約愿意用生命去守護,那我也用生命去回報你吧。金哥之死已是“情癡”,更有癡似她的守備公子。 這是《紅樓夢》版的《孔雀東南飛》,婚姻不自主,不合理,蘸滿了青年男女的血淚。 尤三姐之死,是因柳湘蓮的悔婚引發(fā)的自刎而死。因為版本的不同,尤三姐的“清白”歷來有爭議。脂本中的尤三姐有“淫奔不才”的一面,通行本進行了刪改,刪改過的她卻是貞潔的。 竊以為脂本更能凸顯三姐的悲劇命運。一個曾經(jīng)彷徨迷茫甚至失足的女性,把她所有的希望與憧憬寄托在了一個只有一面之緣的人身上,為了他而改變自己,最終卻被誤解被嫌惡,在那個時代里,她確乎沒有了活下去的可能。 尤三姐性情剛烈,不肯屈從于賈珍、賈蓉之流,卻看上了俠風道骨的柳湘蓮。本以為柳湘蓮是個風塵知己,卻不料他聽聞自己是東府賈珍的小姨子便急著退親。尤三姐絕望之余,在柳湘蓮的面前用定禮鴛鴦劍自刎身亡。這慘烈的一幕是《紅樓夢》里令人難忘的經(jīng)典場景,也是萬千讀者心中永遠的痛楚。 尤老娘痛失女兒,扭住柳湘蓮不放,并非蠻不講理。從《清律》出發(fā),尤三姐之死,柳湘蓮是要承擔法律責任的。同張財主悔婚一樣,柳湘蓮既已下了聘禮,如賈璉所言,“定者,定也”,這樁婚事也已經(jīng)進入了“納征”階段,是一場婚姻正式確立的標志。賈璉說,“豈有婚姻之事,出入隨意的?”并非說說而已,是有法律依據(jù)的?!肚迓伞芬?guī)定了對悔婚的責罰:“……若許嫁女,已報婚書及有私約,而輒悔者,笞五十。雖無婚者,但曾受聘財者,亦是?!?/span> 三、金釧投井 金釧是王夫人的大丫鬟,一日因與寶玉調(diào)笑了幾句,落在王夫人眼里,便被王夫人打罵,當即攆了出去。金釧從頗有體面的大丫鬟突然被逐出賈府,羞憤交加間,賭氣投了井。金釧之死,作者給的一字之評是“烈”。 誠然,被逐的金釧,若要茍活于世也是可以的。畢竟做丫鬟的最后歸宿絕大多數(shù)是嫁給小廝,成為仆婦?!疤煜聸]有不散的筵席”,最終都免不了曲終人散。個別的佼佼者如上一輩的趙姨娘,新一輩的襲人,會成為姨娘,從而“晉升”到一個上升的層次之上??墒窃诮疴A身上,我確實沒有看出她想成為姨娘的“爭榮夸耀”之心,她的自殺說到底是一種極端的抗爭,力證自己的清白無瑕。 她應(yīng)該沒有想到,她從小服侍的主子會對她如此冰冷無情,她應(yīng)該也無法接受,自己從一個體面的大丫鬟驟然被掃地出門的落差。更重要的是,被逐出賈府的她背負著關(guān)乎名節(jié)的恥辱,也許這一生都會帶著“勾引少爺、教壞爺們”的屈辱烙印。 于是,金釧因不堪受辱選擇了投井自盡。金釧之死,呈現(xiàn)給讀者一個不同于往日印象的金釧:那個喜歡玩笑,不太持重,活潑有余,莊重不足的姑娘,骨子里竟然是如此剛烈的。 四、鮑二家的上吊 鮑二家的是個仆婦,在鳳姐生日那日,與賈璉在鳳姐的屋子里偷情,不想被鳳姐當場撞破。于是,遭遇了一番廝打、辱罵后,鮑二家的含羞忍辱上了吊。 從她的言談舉止來看,的確有“偷主子漢子”的大膽狂妄,對鳳姐、平兒的評頭論足也的確顯得輕佻。我曾經(jīng)不解,既然鮑二家的是自殺,為何她“娘家的親戚要告”呢?而賈璉鳳姐兒為什么“都吃了一驚”?最后賈璉還賠了銀子,又安撫賈璉? 翻開《清律》,便可以看到:“凡因事威逼人致死者,杖一百……并追葬銀一十兩……因奸、盜威逼人致死者,斬?!庇纱丝梢?,清代法律與現(xiàn)代刑法理念有很大差別?,F(xiàn)代刑法對于自殺行為采取的是罪責自負,旁人無須為他人的自殺行為承擔法律責任的原則。中國古代的法律不同,對于威逼之下,致人自殺,往往要承擔法律責任。有時候處罰極重。 鮑二家的自殺明顯帶有“威逼”的成分,其娘家要告的話,賈璉、鳳姐夫婦難逃干系,雖然賈府有權(quán)有勢,鮑二家的娘家未必告得贏,但是到底會對賈府的“聲譽”不利,因此鳳姐聞言先是害怕,再是喝道:“死了罷了,有什么大驚小怪的!”雖然鳳姐嘴硬,但是到底賈璉心虛,此事以賈璉挪用公款安撫家屬而告終。 鮑二家媳婦之死也頗令人感慨。按說一個與主子通奸的仆婦,并不是什么貞潔烈女,但是被鳳姐捉奸在床,她又深知鳳姐的毒辣手段,想來是深深地驚懼與憂慮的。一來丑事敗露沒臉見人,二來害怕鳳姐將來打擊報復(fù),因此徑自走上了不歸路。怪不得脂硯齋評道:“倒也剛烈”。 五、尤二姐吞金而逝 尤二姐之死與鳳姐脫不了干系,但是要說是鳳姐害死的,我還是覺得有失公允。她的死有這么幾個原因: 一是來自尤二姐自身的性格與際遇。尤二姐在嫁給賈璉之前,已經(jīng)與賈珍父子有聚麀之誚。這在當時是一種極大的品行缺失。男權(quán)社會里,父子共同占有一個女子的丑聞對這個女子的殺傷力是致命的。 尤二姐本性善良,同時也懦弱。她在成為賈璉的二房之后,想要擺脫過去帶給她的陰影,一心一意跟著賈璉過日子。賈璉對她正在興頭上,對于往事采取的是不追究不計較的寬容態(tài)度??墒呛镁安婚L,聞得賈璉偷娶了妾,鳳姐趁賈璉出差之際,將二姐哄騙到了賈府。鳳姐的本意是要將二姐擠出去,可是又怕退送了尤二姐,賈璉又在外面偷偷包養(yǎng)下來,反倒不如掌控在自己手中的好。 于是尤二姐落入了王熙鳳之手。因為自身品行有虧,尤二姐內(nèi)心非常自卑。她不敢反抗哪怕是來自丫鬟善姐的折辱,更不敢把心事告訴賈璉。她逆來順受的初衷為的是忍過一時,以求來日。 從這一點上來說,尤二姐是知恥之人,或者說,也是一個深受封建思想影響的女子。她對賈璉、鳳姐都心存幻想,又頭腦簡單,不懂機變。當腹中的胎兒被打落時,她失去了唯一的希望,于是選擇了吞金自盡。 除去二姐的性格軟弱,她的死,賈璉與鳳姐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賈璉從平安洲歸來便得了秋桐,說來可笑,這個秋桐原本是賈赦的丫鬟,賈赦留下許多大丫鬟供自己享樂,秋桐就是其中一個。并且秋桐與賈璉早就曖昧,如今賈赦將秋桐賞了賈璉,其實重復(fù)的也是賈珍父子的獸行。 可賈璉樂不可支,鳳姐表面上又很配合——公公給的,她不敢不接納。秋桐的經(jīng)歷與尤二姐頗有相似之處,可是她是不懂廉恥的愚蠢惡毒之人,為了爭寵,甘當鳳姐的棋子,對尤二姐百般辱罵欺侮。賈璉得了新歡忘了舊愛,鳳姐借刀殺人,秋桐肆無忌憚,這一切使得尤二姐的處境變得異常艱險。孤立無援的她,面對流言蜚語,風刀霜劍,最終選擇了自行了斷。 尤二姐之死經(jīng)常引起現(xiàn)代讀者的同情嘆息,也有些讀者把責任一味推到鳳姐身上。鳳姐的確是尤二姐自殺途中的推手,可是我覺得,舊時不合理的妻妾制度、封建禮教對女性的威壓,才是這場悲劇真正的罪魁禍首。 作者:杜若,本文為少讀紅樓原創(chuàng)作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