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條件極為落后,人們之間的通訊,主要靠信件往返。有一個詞就叫:魚雁傳書。而對于出門在外的游子來說,家書,是和家人聯(lián)系最重要,甚至是唯一的渠道,無論是報平安,還是訴衷情,都在那幾頁紙張上。家書,永遠在人們心里占據(jù)著沉甸甸的分量。 試說途是景,方知別后心。 行人日暮少,風雪亂山深。 ——宋·孔平仲《寄內》 在與妻子分離后,詩人踏上了旅途,卻也陷入了對妻子的深深思念。他想和妻子說說別后的情形,已經(jīng)是傍晚,路上行人稀少,天寒地凍,北風吹亂了紛飛的雪花,亂山深處分外凄冷寂寥。此刻,詩人是多么想念妻子啊。 家書總是樸實無華,不經(jīng)修飾,就像閑話家常一樣,平淡而充滿了溫情。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唐·李商隱《夜雨寄北》 你問我什么時候回去,我也不知道啊。夜晚巴山下著綿綿的秋雨,漲滿了池塘。什么時候能一起在西窗下,一邊剪著燭花,一邊聊天,說一說巴山今夜的這一場雨!我期盼著那一天! 身在異鄉(xiāng),總是異客,而寫家書卻是生活里必不可少的事。 月淡梧桐雨后天,蕭蕭絡緯夜燈前。 誰憐古寺空齋客,獨寫家書猶未眠。 ——明·高啟《夜寫家書》 雨后天氣清朗,月光淡淡,映照著庭院中的梧桐樹,夜燈下樹影蕭條。這是一個疏淡的秋夜,而古寺里的游子,在燈下寫著家書,還沒有睡覺。周圍一片寂靜,而他已然忘記了其他,沉浸在思念中不能自拔。 不管在何時,家書,都牽動著游子的心。走得越遠,就越思念家鄉(xiāng)親人。 一身從遠使,萬里向安西。 漢月垂鄉(xiāng)淚,胡沙費馬蹄。 尋河愁地盡,過磧覺天低。 送子軍中飲,家書醉里題。 ——唐·岑參《磧西頭送李判官入京》 詩人孤身一人出使萬里之遙的安西。一路上,看見故鄉(xiāng)的明月,忍不住落淚,踏過胡地的沙地,更覺路途艱難。漫漫長路,仿佛要走到盡頭,好像當年張騫尋找黃河源頭,過了沙漠,更覺天空低垂。與朋友帳中痛飲,醉里趕緊寫下家書,托朋友帶回家鄉(xiāng)。人醉而心不醉,家書豈可忘? 有人忙著寫家書,也有人怕寫家書。這是為何? 故鄉(xiāng)朝夕有人還,欲作家書下筆難。 滅燭何曾妨夜坐,傾壺不獨為春寒。 遷來鶯語雖堪聽,落了楊花也怕看。 但使他年遇公道,月輪長在桂珊珊。 ——唐·章碣《下第有懷》 故鄉(xiāng)早晚有人回去,帶信很容易,可是詩人卻難以落筆。夜里熄滅了燭光,卻無眠靜坐,以酒澆愁并不只是為了傷春。黃鶯兒啼聲動聽,卻怕看庭前飄落的楊花。如果他年遇到公道,希望月光皎潔,桂枝可攀折。這是詩人落第后的復雜心情,想寫家書,卻又無比失落,有些難見江東父老之意。 家書,是聯(lián)系家人與游子之間的紐帶,游子思念家鄉(xiāng),而親人同樣牽掛著游子,期盼著早早歸來。 江上楊花撩亂飛,隨郎馬蹄點郎衣。 楊花飛多還墮地,郎去遙遙何日歸。 郎歸不歸任郎意,但是家書無寄處。 愿栽楊樹繞天涯,明年見花郎憶家。 ——明·沈周《楊花曲》 妻子送別夫君,江邊楊花紛亂飛舞,飄灑得到處都是。妻子不禁感傷,楊花飛舞,終會墜地,而夫君一去何時能返?回不回來但憑君意,可是寫給你的家書不知該寄向何處呀。真希望到處栽滿楊樹,即使在天涯海角,等到明年楊花開了,你就會想起今日之別,想起該回家了。妻子既有嗔怪,更有期盼呀。 一封家書里,有著說不盡的話,有著訴不完的思念。 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 ——唐·張籍《秋思》 洛陽城里吹起了秋風,又是秋天了,勾起了詩人心頭的萬千思緒。寫好一封家書報平安,總是擔心想寫的話沒有寫完,送信之人都快出發(fā)了,詩人還把家書取出來,再重新檢查一遍。慎之又慎,生怕有什么遺漏,是因為情深啊。 就算是無紙無筆,游子也忘不了,跟家里人報個平安,告訴他們,我過得很好。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唐·岑參《逢入京使》 詩人回頭東望故園,路途漫漫,不禁兩淚長流,染濕了衣袖,怎么也擦不干。在馬上和入京使者相遇,想要寫信卻無紙筆。只有托對方報個口信,告訴我的家人,我很好。詩人生怕家人為自己擔憂啊。 戰(zhàn)亂之際,家書更是牽動人心。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唐·杜甫《春望》 國家破碎,山河卻依舊。春天來了,長安城里草木繁茂。感傷時覺得鮮艷的花兒都哭泣,怨恨離別聽到鳥叫都覺驚心。戰(zhàn)火連綿不熄,一封家書比萬倆黃金還珍貴。成天憂愁,白發(fā)越搔越短,簡直快簪不上了!沒辦法確認親人的安危,讓人又急又愁,卻又莫可奈何啊。 再堅強的人,看到家書的那一刻,也會像個孩子一樣,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 雪滿衣裳冰滿須,曉隨飛將伐單于。 平生意氣今何在,把得家書淚似珠。 ——唐·令狐楚《塞下曲二首其一》 衣裳上落滿了白雪,胡須上都結滿了冰碴,破曉時將跟隨飛將軍討伐單于。平生的意氣如今都去哪里了?手里拿著家書,眼淚如斷線的珠子滾落。熱血男兒,不懼生死,但心中始終有著最柔軟的角落,那就是家鄉(xiāng)和親人。 收到家書,是無比歡喜的事,如同見著了家人,再多的苦都不會覺得苦了。 來時正犯長安雪,今見春風入塞初。 為問行人多少喜,燕山南畔得家書。 ——宋·鄭獬《回至涿州》 時間過得真快,來的時候,長安正下著雪,如今春風已經(jīng)吹入了邊關。問那行人為何高興得不成樣子?是因為在燕山南畔,收到了家里寄來的書信??! 家書里的內容,各有不同,但思念是相同的,而盼歸的心情也是相同的。 江水三千里,家書十五行。 行行無別語,只道早還鄉(xiāng)。 ——明·袁凱《京師得家書》 詩人距家鄉(xiāng)有三千里之遙,望著茫茫江水,望不到盡頭。收到了家書,上面寫了十五行,字里行間也沒有別的話語,盡是催促早早還鄉(xiāng)團聚。親人在家園期盼游子回歸,而游子之心,何嘗不是? 最讓游子無奈的是,不知何時歸。 雨后春容清更麗,只有離人,幽恨終難洗。 北固山前三面水,碧瓊梳擁青螺髻。 一紙鄉(xiāng)書來萬里,問我何年,真?zhèn)€成歸計。 白首送春拚一醉,東風吹破千行淚。 ——宋·蘇軾《蝶戀花·京口得鄉(xiāng)書》 雨后風景清麗,只有離家在外的人,心中幽恨難消。北固山三面環(huán)水,碧水擁著青螺髻般的山峰。家書自萬里而來,問我哪一年,能真的回去?我也不知啊,更添傷感。頭發(fā)已白,送春歸去,喝得醉醺醺的,東風吹拂,卻讓人清淚不止。何時才能踏上歸途?! 無論生活有多難,只要能回到家鄉(xiāng),一洗風塵,和親人團聚,再也沒有比這更幸福的了。 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 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 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嘆風塵。 ——清·蔣士銓《歲暮到家》 母親的愛子之心,永無盡頭,終于游子回鄉(xiāng),闔家團圓,一片喜氣洋洋??吹侥赣H為自己縫的冬衣,針腳細密,而家書里的字戀墨痕仍如新的一樣。母親看見兒子,便道兒子又瘦了,詢問著兒子在外面的艱辛。而身為人子,詩人面對著慈母的厚愛,怕母親擔憂,更不忍心訴苦。 一封家書,里面裝著的,不是薄薄的幾頁紙張,而是筆墨書寫不盡的思念和關懷。魚雁往返于山水間,而思念并不會被山水迢迢,路途遙遠而隔斷。見字如面,無論是寫家書,還是收到家書的人,被親情牽絆,縱有再多不易,卻也是幸福的。親人,就是游子前行的最大動力。每每回首,總不忘卻初心,歸途充滿了溫暖,每個人都在期盼著,團聚不會太晚。 -作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