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y. 13.2020 ▽ ▽ 偶然聽到這樣一個詞,去形容一個對世界心無旁騖的人——空心。她笑著說,自己的女兒像是空心兒的,沒有那么沉重的生活負擔(dān),似乎什么都走不進內(nèi)心,因此稱之為“空心”的人。 讀《皮囊》,覺得人是一種潛伏在外表之下的生物,因為人類的情感豐富至極,思想可籠罩萬物,但和其他動物一樣,還是要寄生于單薄的皮囊之下,多少會有些擁擠的感情在里面。仔細想想,這個軀體帶給了我們什么?一張嘴、一雙眼、片面的聲音、稀薄的空氣,大部分器官驅(qū)使我們活下去,一小部分感官幫助我們認(rèn)識世界。然而問題就出在這份局限的皮囊里,我們感知到的越多,內(nèi)心越豐盈也就越沉重,行走于世,步履總是漸漸艱難。倒不如活得“空心”一點了,凡事不入眼、不經(jīng)心,反而輕快許多,像卸下包裹的旅人,不必事事上心。 偶爾郊游,總為一件事情擔(dān)心,那就是背不背包,帶多少東西合適。驅(qū)車前往景點大門,車停了,便意味著要去后備箱進行選擇題測試了,面前擺放著玲瑯各色的物品,像小寶寶抓周時要面臨的抉擇一樣,你要快速地決定此番旅途與什么物品為伴。飲用水、遮陽傘、小零食、野餐墊……帶的東西多了,游玩就會受限,帶的東西少了,關(guān)鍵時刻又出差錯。 其實,一次有準(zhǔn)備的游玩,必然要舍棄一些游玩的樂趣,如果你想旅途毫無負擔(dān),就要做好“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的準(zhǔn)備;如果你不想一路充滿未知,那么就必須接受沉重的腳步,各種裝備攜帶齊全。 人生的旅途也是如此,我們一面為自己的未來準(zhǔn)備資源,一面又為旅途的重負感到步履維艱。記得有人說過,學(xué)習(xí)就是不斷充實自己的過程,可當(dāng)我的背包被填滿時,又發(fā)自內(nèi)心地羨慕那些兩手空空的人?;蛟S,成長本身就是一個給自己施壓的過程吧,我們經(jīng)歷的越多,對未來的恐懼越深。反而是初生牛犢不畏虎,小時候的我們,總肆無忌憚地奔跑在無邊的曠野上,以為畢生皆是一場游戲的浮云。 現(xiàn)如今,我放棄了給自己添枝加葉的努力,反而希望將內(nèi)心的一切都釋放出去,做一個“空心”的自己。其實,空心也沒什么不好,因為當(dāng)你將自我置于空曠的地步時,反而會有種從里至外翻過來的感覺。那時候,普天之下都是你的世界,是你包裹著萬物,而非萬物籠罩著你。 如此,你的心并不是空的,而是包羅萬象的,許多曾經(jīng)無法舒展的念頭都會在一瞬間蔓延開來,仿佛額頭的褶皺被突然帶走,你找回了最初的存在。 也許,余生會慢慢教會我如何成為一個“空心的人”,這看上去簡單,但實際上若想放下與宿命的抗?fàn)?,實在難。 雨萌小站 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