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衢州新聞網-衢州晚報
2014-03-13 14:51
去鄉(xiāng)下朋友家,見朋友的妻子正在用柴火灶燒飯。 我小時候,父親單位的大院里堆放有很多廢棄的木頭,既占地方又礙事。一天,領導要我父親把木頭處理掉。父親借來腳踏三輪車,每天下班拉滿滿的一車木頭回家,整整拉了兩個來月才拉完。這些木頭堆在屋旁,像一座山。為了防雨淋,上面鋪上了油毛氈。父親在堆木頭之前,把還可以利用的挑出來,借來木匠工具,又刨又鋸。從沒有做過木匠的父親,做成了飯桌、板凳;從沒有做過油漆匠的父親,把飯桌、板凳等家具刷得油光發(fā)亮。然后,從沒有做過泥瓦匠的父親又在家門口的過道上壘砌起柴火灶。從此,我們家一改用煤球爐燒飯的歷史,改用柴火灶。燒飯的時候,母親把灶臺打掃得干干凈凈,我負責抱來干柴,父親用廢紙引燃,爐灶里便紅彤彤起來。頓時,炊煙裊裊,散發(fā)出淡淡的柴火味。 生長在城市里的小孩沒有見過鄉(xiāng)下的柴火灶,都覺得有趣,鄰居家的小孩常常會來湊熱鬧,爭搶著拿火鉗,往灶膛里添加柴火。但一會兒把火燒大了,一會兒燒小了,一會兒燒滅了。火沒有燒好,大家衣服褲子卻沾上了一層黑黑的炭灰,手上臉上也是抹上了黑,惹得大人哈哈大笑。其實,燒火是有竅門的,灶膛里柴火不能太多,火心要扒開,柴火要架空,這樣才能把火燒好。 等小孩鬧夠了,父親坐在灶膛前的小凳子上,手持火鉗,一根一根把木柴往灶膛里塞,不時撥弄,神情專注。母親在灶臺上忙這忙那,鍋碗瓢勺,叮叮當當。切菜、放佐料、揮鍋鏟,鍋里的菜嗞嗞作響,香味陣陣。 炒完了菜,把淘好的米放入鍋中,小火燜煮。等聽見飯粒發(fā)出細微的爆響聲,并有香氣溢出鍋蓋的時候,母親會讓父親把灶膛里的火退出,慢慢地焐,這樣做出來的飯又松又軟又香,老遠,那香味直鉆鼻孔,撩人肺腑。等米飯盛出后,在鍋巴上淋上點麻油,爐灶里稍微點一把小火,鍋中的鍋巴會自然拱起,脫鍋而出,被小孩們一搶而空…… 我把自己小時候家里燒柴火飯的事講給朋友聽。朋友說,燒煤氣灶、電磁爐雖然方便干凈,但燒柴火灶的趣味和柴火飯的香味失去了。 朋友家的飯菜做好后,灶膛里還留下一些炭火。炭火被夾進炭爐中,砂鍋放在爐上,慢火細燉著。沒多久,砂鍋滾燙,突突冒出白裊裊的煙霧。飯菜上桌后,朋友又溫了自家釀制的米酒。柴火灶做出來的飯菜非同一般,青菜翠綠,雞鴨魚肉格外酥爛,砂鍋里煨著的菜熱氣騰騰。這頓飯吃得渾身暖呼呼,美滋滋。 (天 泉) |
|
來自: 風行閣影像 > 《鄉(xiāng)村生活百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