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家佐(左)在資江游船上。右為作者。
八桂詩壇雜憶(18)
鐘家佐的桂北行
文 | 岑 路
八桂之北,是廣西名勝薈萃之地,除有“山水甲天下”之名城桂林外,還有名馳中外的古運河靈渠,素稱華南第一峰的貓兒山,堪與漓江相媲美的資江等。1997年8年初,我陪同時任廣西政協(xié)副主席的鐘家佐前往桂林參加第三屆詩經(jīng)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會間,鐘還興致勃勃地游覽了桂北的一些景點,領(lǐng)略了一番桂北的壯美河山。
鐘家佐(前排中)漫步于漓江邊。右為自治區(qū)政協(xié)馬處長,左為作者。
鐘家佐剛踏上桂林這塊熟悉的土地時,便感到特別親切。由于工作關(guān)系,他不知多少次到過桂林了,而最使他難忘的是1986年11月間隨侍鄧小平暢游桂林的情景。當時,鐘家佐任自治區(qū)黨委常委、秘書長。他曾飽含深情地寫下《小平同志蒞桂隨侍感賦》一詩,記下了這段美好時光:
春風又度桂林城,山水涵濡天地情。
蘆笛暢游揮翰彩,伏波閑步聽濤聲。
棲霞攬月開清境,奔馬凌空話遠征。
幸見橫流擎砥柱,神州千載頌中興。
鐘家佐(前左)尋幽于翠峰間。右為作者。
鐘家佐此次到桂林參加的是國際性學術(shù)會議。與會代表,都是來自海內(nèi)外的著名學者、名流。會議的次日,組織游漓江。在游艇上,鐘不時憑欄觀看江景,不時又與一些海內(nèi)外學者暢談,興致甚濃。正是景隨情生,詩憑興發(fā)。鐘對著一水漓波,即席吟下《參加詩經(jīng)會議與國際友人同游漓江》一詩:
曾作漓江汗漫游,難能四海共扁舟。
詩經(jīng)一脈傳千古,浩蕩江河萬載流。
鐘家佐(前左二)興致勃勃地參觀景致。前右二為作者。
會議之余,我又陪同鐘游靈渠。游畢靈渠,繼而登貓兒山。那天,當我們驅(qū)車來到貓兒山腳時,已是晌午時分。山門管理處的人員聽說鐘家佐到來,便紛紛圍上來與他握手。原來貓兒山頂峰有一塊“華南之巔”的碑石為鐘家佐所題,他們很想一睹這書家之風采。
在貓兒山鐘家佐(左三)題碑處留影。左一為作者。
當車沿著蜿蜒的山路爬行到達山峰時,鐘便下車徒步登峰頂。我也隨后陪同。當?shù)巧戏屙?,只見四圍層巒疊嶂,古木參天,撲朔迷離,宛入仙境。鐘臨風而立,盡情地享受著大自然的沐浴。驀地,他發(fā)現(xiàn)該山的一大奇觀:山南面一派晴朗,而山北卻云霧遮掩。于是,便脫口吟道:“南山朗朗北山云,天界疑從此嶺分?!彼蒙碛谌绱艘环笞匀粔丫爸校`感一下觸發(fā)了。接著又吟云:“萬朵煙霞浮眼底,凌虛唯愛凈無塵?!?/span>
此詩一氣呵成,寓景于情。一、三句寫實,二句形象,結(jié)句意境高遠,寓其雖位高而不沾俗塵。
鐘家佐(左三)在參觀碑林。左二為作者。
下山時,我反復吟誦鐘詩,深受其詩中意境感染,也學著涂鴉,和上一絕:
登臨絕頂若騰云,三水源頭此處分。
霧掩貓山藏幻秘,忽晴乍雨卷飛塵。
詩二句“三水源頭此處分”。即漓江、資江、潯江三水皆源于此山也!
鐘家佐(中)在仔細辨認碑文。左為作者。
登罷貓兒山,次日游資江。資江,是資源縣境內(nèi)的一條江。此江水質(zhì)天然,無污染,江水清澈透底,集幽、險、奇、秀于一體。此外,還可與漓江相媲美。人們常將漓江比作“大家閨秀”,而此江則稱作“小家碧玉”。
鐘家佐時任自治區(qū)政協(xié)副主席、廣西詩詞學會會長。
這天清晨,鐘在當?shù)仡I(lǐng)導陪同下,登上游船,順資江漂流。此時,正值清秋,一江碧水,秋波蕩漾,夾岸奇峰,層林盡染。導游指著沿江景點,不時又娓娓地向我們述說著一個又一個動人故事。當船將馳近一道灘時,導游指著江邊一石說:“這叫'風帆石’”。接著又介紹說,此石相傳一仙人為了幫助資江的纖夫們闖過險灘,特恩賜銀河中一風帆移于此。鐘細觀此石,頓生興趣,于是即吟下《題資江風帆石》一詩:
慣經(jīng)四海馭狂瀾,更溯資江百道灘。
最愛群峰如浪卷,乘風闖過萬重山。
鐘家佐(左二)徜徉于巖壁間。左三為作者。
游船又馳過幾道灘。這時,我們又發(fā)現(xiàn)前面江邊有一石如眼。導游又介紹說:“這叫'眼石’”。此時,鐘詩興正濃。他對著眼石,沉思片刻,又吟下《題資江眼石》一詩:
由來萬事嘆紛紜,畏見晴嵐雜妖氛。
為辨人間真善偽,獨留慧眼看乾坤。
鐘家佐對桂北傾注了無限的深情,幾乎每到一地,都留下詩作。我此次陪鐘桂北之行,獲益匪淺。